青葙
《本草纲目》:青葙
「释名」草蒿、萋蒿、昆仑草、野鸡冠、鸡冠苋,子名草决明。
「气味」(茎、叶、子)苦、微寒、无毒。
「主治」(茎、叶)除皮肤中热,治恶疮,止金疮血。(子)镇肝,明目,去风寒湿痹。治眼病有验。
《本草乘雅半偈》:青葙
(本经下品)
【气味】苦,微寒,无毒。
【主治】主邪气,皮肤中热,风瘙身痒,杀三虫。
【核】曰∶出江淮州郡,近道亦有之。生平谷道旁,及田野下湿处。二月抽青色苗,渐长至三、四尺。茎色青红若蒿状,叶阔似柳而软。六、七月生花,上红下白。作实有角,子黑而扁,大于苋实而光。根似莨菪根而白,直下独茎生根,襄人呼为昆仑草。近时指鸡冠子为青葙者,误矣。修事,先烧铁杵臼,乃捣用之。
【 】曰∶青,东方色也。从生、从丹,木生火象也。葙,从相,相亦木相火行也。味苦气寒,逆从以风为因,以热为证,不能升出,赖宣扬横遍之令者相宜。顾皮肤部署,正木火升出授受之境耳,故主皮肤中,标见邪热热气为因证,而作风瘙身痒,及伏匿身中,而作三虫与痔蚀 痛者,皆木不授火,反乘脾土,致外见唇口青色者,亦相宜也。然则青葙功力,形(不曰皮肤间,而曰皮肤中,即此可见木火授受之地。)
(木生火象,木相火行。内经所谓神转不回乃得其机。言四时之序,顺行之道也。如木不授火,反乘脾土,即所谓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言四时之序,逆行之次也。而授受之机,真莫之为而为,莫之致而至。)
《本草崇原》:青葙
气味苦微寒,无毒。主治邪气,皮肤中热,风瘙身痒,杀三虫。子,气味同,主治唇青。
(青葙处处有之,乃野鸡冠也。子名草决明,花叶与鸡冠无二,但鸡冠花穗或团或大而扁,此则稍间出穗状如兔尾,水?色,亦有黄白色者,穗中细子黑而光亮,亦与鸡冠子及苋子无异。)
青葙开花结实于三秋?得秋金清肃之气,故主清邪热,去风瘙,杀三虫。《辨脉篇》曰∶唇口反青,四肢 习者,此为肝绝也。青葙花开黄白,结黑子于深秋,得金水相生之化,以养肝木,故子治唇口青。肝气得其生化,故今时又用以明目。
《本经逢原》:青葙
即鸡冠花
苦微寒,无毒。
《本经》主邪气,皮肤中热,风瘙身痒,杀三虫。子治唇口青。
发明 青葙子治风热目疾,与决明子同功。《本经》虽不言治目疾,而主唇口青,为足厥阴经药。其明目之功可推,其治风瘙身痒、皮肤中热,以能散厥阴经中血脉之风热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