骐竭
《本草纲目》:骐竭
「释名」血竭。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
1、白虎风(两膝热肿)。用骐竭、硫磺末各一两,每服一钱,温酒送下。
2、新久脚气。用骐竭、乳香,等分为还想,取木瓜一个,挖一孔,放入药末,再用面包瓜,在砂锅中煮烂,连面捣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服,忌生冷。
3、慢惊风。用骐竭末半两、乳香二钱半,同捣匀,煎熔为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薄荷煎汤化下(夏月则用人参汤)。
4、鼻血不止。用骐竭、蒲黄,等分为末,吹入鼻内。
5、刀伤出血,治方同上。
6、产后血晕(昏不识人或说胡话)。用骐竭一两,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送上。
7、疮口不收。用骐末二、三分,麝香少许,大枣(烧灰)半钱,共研为末唾液调匀涂患处。
8、臁疮不愈。用骐竭敷涂。
《本草乘雅半偈》:骐竭
(唐本草)
【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主心腹卒痛,金疮血出,破积血,止痛,生肉,去五脏邪气。
【核】曰∶生西胡、大仓诸国,今广州亦有。树名渴留,高数丈,略似没药树,婆娑可爱。皮木俱赤而坚,叶亦略似樱桃叶而黄赤。木中有液,流出如松脂,久则坚凝成竭,色赤如血。一名红竭,以火烧之,赤汁涌出,灰不色变者为真。一种海母血,形真相似,只是味咸腥臭,骐 味咸微甘,臭似栀子为别也。修事,另研如尘,筛过用,若同别药捣,化作尘飞矣。
先人云∶血乃精专之物,竭为迭运之称,有起亟义,有坚固义,有更始不穷义。河间称为血
【 】曰∶畜生午,禀火气而生者马,其举负捷驱,运迭不竭者,骐 也。故良马之贞,比取而行止失矣。此转释假喻以诠名表功力耳。当入心,为心之体药用药。心乃火脏也,经云∶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如环无端,终而复始。则凡血脉之气,失于捷驱,竭于运迭,行越规,止逾矩者,仍使之行循规,止蹈距,犹夫骐 之举负捷驱,运迭不竭也。
(木之有脂,如人之有血,渴留专精惟脂,厥色惟赤,烧之灰色尤赤,可为至死不变矣。
乃
《本草图经》:骐竭
骐 竭(图缺),旧不载所生州土,今出南蕃诸国及广州。木高数丈,婆娑可爱;叶似樱桃而有三角;其脂液从木中流出,滴下如胶饴状,久而坚凝,乃成竭,赤作血色,故亦谓之血竭。采无时。其味咸而气腥者是。海母血不可用,而竭微咸而甘,作栀子气味。旧说与紫 大都相类,而别是一物,功力亦殊。今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紫 出真腊国,国人呼为勒 ,亦出波斯国,木高丈许,枝于繁郁,叶似橘柚,冬不凋落,三月花开,不结子,每有雾露微雨沾濡,其枝条则为紫 。波斯国使人呼及沙利,两人说如此。而真腊国使人言是蚁运土,上于木端作窠,蚁壤为雾露所沾,即化为紫 。又《交州地志》亦云∶本州岁贡紫 ,出于蚁壤。乃知与血竭虽俱出于木,而非一物明矣。今医方亦罕用,惟染家所须耳。
《本草择要纲目》:骐竭
(即血竭.凡使.先研作粉筛过.入丸散中用.若同众药捣.则化作尘飞矣.)
【气味】
甘咸平无毒.
【主治】
心腹卒痛.金疮血出.破积血止痛生肉.去五脏邪气.伤折打损.一切疼痛.血气搅刺.内伤血聚.补虚.并宜酒服.补心包络肝血不足.益阳精.消阴滞气.敷一切恶疮疥癣久不合.性急不可多使.却引脓.散滞血诸痛.妇人血气.小儿螈 .时珍曰.骐 竭乃木之脂液也.如人之膏血.其味甘咸而走血.盖手足厥阴药也.肝与心包皆主血故尔.河间刘氏云.血竭除血痛为和血之圣药是矣.乳香没药虽主血病而兼入气分.此则专于血分者也.
《海药本草》:骐竭
谨按《南越志》云∶是紫矿树之脂也。其味甘,温,无毒。主打伤折损,一切疼痛,补虚及血气搅刺,内伤血聚,并宜酒服。欲验真伪,但嚼之不烂如蜡者上也。(《大观》卷十三页15,《政和》页320,《纲目》页1373)
《雷公炮炙论》:骐竭
雷公云∶骐?竭凡使,勿用海母血,真似骐?竭,只是味咸并腥气。其骐?竭味微咸、甘,似栀子气是也。
凡欲使,先研作粉,重筛过。临使,安于丸散或膏中任使用。
勿与众药同捣,化作飞尘也。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骐竭
紫 骐 竭,味甘咸,平,有小毒。主五脏邪气,带下,止痛,破积血、金疮,生与骐 竭二物大同小异。日华子云∶紫 ,无毒。治驴马蹄漏,可溶补。又云∶骐 竭无毒。得密陀僧,良。治一切恶疮疥癣久不合者,敷。此药性急,亦不可多使,却引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