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
《本草蒙筌》:七情
有单行者,不与诸药共剂,而独能攻补也,如方书所载独参汤、独桔汤之类是尔。有相须者,二药相宜,可兼用之也。有相使者,能为使卒,引达诸经也。此二者不必同类,如和羹调食,鱼肉、葱豉各有宜,合共相宜发足尔。有相恶者,彼有毒而我恶之也。有相畏者,我有能而彼畏之也。此二者不深为害,盖我虽恶彼,彼无忿心,彼之畏我,我能制伏。如牛黄恶龙骨,而龙骨得牛黄更良;黄耆畏防风,而黄耆得防风其功愈大之类是尔。有相反者,两相仇隙,必不可使和合也。如画家用雌黄胡粉相近便自黯,妒粉得雌则黑黄,雌得粉亦变之类是尔。有相杀者,中彼药毒,用此即能杀除也。如中蛇虺毒,必用雄黄;中雄黄毒,必用防己之类是尔。凡此七情共剂可否,一览即了然也。或云药有五味,以通五脏。肝藏魂而有怒,一也;肺藏魄而有忧,二也;心藏神而有喜,三也;脾藏意与智而有思,五也;肾藏精与志而有恐,七也。五味以治五脏,通有七情也。
《冷庐医话》:七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此即五行生克之理也。古贤治病,若文挚之怒齐王,华元化之怒郡守,皆宗此旨。戴人、丹溪治案尤多,然亦有不拘克制之说者,如《邵氏闻见录》云∶州监军病悲思,郝允告其子曰∶法当得悸即愈。时通守李宋卿御史严甚,监军向所惮也,允与子请于宋卿,一造问,责其过失,监军惶怖出,疾乃已,此恐胜忧。《簪云楼杂记》云∶鹿邑李大谏,世为农家,获售于乡,父以喜故,失声大笑,及举进士,其笑弥甚,历十年,擢谏垣,遂成痼疾,宵旦不休,太医院某,令家人给其父曰∶大谏已殁。其父恸绝几殒,如是者十日,病渐瘳,佯为邮语曰∶大谏治以赵大夫 ,绝而复苏。其父因悲而笑症永不作,此悲胜喜也。盖医者,意也,苟得其意,不必泥其法,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