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片
- 《本草备要》:冰片
- 《本草便读》:冰片
- 《本草分经》:冰片
- 《本草分经》:冰片
- 《本草分经》:冰片
- 《本草分经》:冰片
- 《本草求真》:冰片
- 《雷公炮制药性解》:冰片
- 《外科全生集》:冰片
- 《医方考》:冰片
- 《玉楸药解》:冰片
《本草备要》:冰片
一名龙脑香
宣,通窃,散火
辛温。香窜善走能散,先入肺,传于心脾而透骨,通诸窍,散郁火。治惊痫痰迷(东垣曰∶风病在骨髓者宜之。若在血脉肌肉,反能引风入骨,如油入面),目赤肤翳(乳调日点数次。王节斋曰∶冰片大辛热,用之点眼,取其拔出火邪。盖火郁发之,从治法也。世人误以为寒,而常用之。遂致积热害目,故云眼不点不瞎者,此也),耳聋鼻息(鼻中息肉,点之自入,皆通窍之功),喉痹舌出(散火),骨痛齿痛(治骨),痘陷(猪心血作引,酒服或紫草汤服,引入心经能发之)产难,三虫五痔(王纶曰∶世人误以为寒,不知辛散性甚,似乎凉耳。诸香皆属阳,岂有香之至者,而反寒乎?昂幼时曾问家叔建侯公云∶姜性何如?叔曰∶体热而用凉。盖味辛者多热,然辛热必借辛以散之,风热散则凉矣。此即本草所云冰片性寒之义,向未有发明之者,附记于此)。出南番,云是老杉脂。以白如冰、作梅花片者良(以杉木炭养之则不耗,今人多以樟脑升打乱之)。
《本草便读》:冰片
冰片(图缺)
其体温而用凉.其味辛而带苦.香能达窍.内能透骨搜风.散可疏邪.外可通经宣毒.(冰片出波斯等国.树脂也.一云深山穷谷中千年老杉未经伤损者.则有之.辛温香烈.宣窍散气.凡一切风痰诸中内闭等证.暂用以开闭搜邪.然辛香走窜之极.服之令人暴亡.惟外证点眼吹喉等药用之.或藉其辛散.或赖其香开耳.)
《本草分经》:冰片
辛香善走,体温用凉,先入肺传于心脾,而透骨通窍散郁火,辟邪消风化湿,风病在骨髓者宜之,若在血脉肌肉,辄用冰麝反引风入骨,莫之能出。
《本草分经》:冰片
见通行散。
《本草分经》:冰片
见通行散。
《本草分经》:冰片
见通行散。
《本草求真》:冰片
(香木)除骨髓内伏风邪自内出外
冰片(专入骨髓)。辛香气窜。无往不达。(汪昂曰。予幼时曾问家叔建侯云。姜性如何。叔曰。体热而用凉。盖味辛者多热。然风热者必藉辛以散之。风热散则凉矣。此即本草所云冰片性寒之义同。未有发明之者。)能治一切风湿不留内。在引火热之气。自外而出。然必风病在骨髓者宜之。若风在血脉肌肉间用之。反能引风直入骨髓。如油入面。故凡外入风邪变而为热。仍自外解得宜。若使火自内生而用此为攻逐。其失远矣。昔王纶云。世人误以冰片为寒。不知辛散性甚似凉耳。诸香气皆属阳。岂有香之至极而尚可云寒者乎?是以惊痫痰迷。(痫有挟热挟痰挟火挟惊挟风挟气。及精衰血耗气薄之异。)风果入骨。病应是治火郁不散。九窍不通。(如耳聋鼻 喉痹舌出骨痛齿痛之类。)治应是行目赤肤翳。(冰片外点。正属劫药。如姜末烧酒洗眼之意。若误认为寒而朝夕常点。遂致积热入目。而增昏障之害。故曰。眼不点不瞎者此也。)审属风寒。病应外解。(用乳调点以拔火邪。从治法也。)他如疮疡痈肿。热郁不散。亦当用此发达。或令入油煎膏。或研末吹掺。然疮毒能出。不可多用。则真气立耗。而有亡阳之弊矣。更有目病阴虚。不宜入点。出南番。老杉脂。白如冰。作梅花片者良。但市人每以樟脑代充。
《雷公炮制药性解》:冰片
味辛苦,性温无毒,入肺肝二经。主心腹邪气积聚,喉闭乳蛾,舌肿,痔疮,通九窍,消风气,明耳目,杀诸虫,解蛊毒。又主小儿惊痫,大人痰迷。
按∶冰片之辛,本入肺家,而肝则受克者也,故兼入焉。主治诸症,俱是气闭生热。而冰片则辛散之极,开气如反掌,故多用之,然亦从治之法也。世俗因其主用,遂疑其性寒,辄与麝香同用,以为桂附之助,独不计人身阳易于动,阴易于亏。丹溪之训,讵可忽诸。
《外科全生集》:冰片
苦寒,治舌口咽喉火毒,研水调吞,治难产。
《医方考》:冰片
热证多舌出。有病愈而舌不能入者,以冰片分许,末其舌上则入。所以舌出者,热实于内,而欲吐舌泄气也;所以不能入者,邪气久居,舌强而不柔和也。冰片味辛热而气清香,可以利窍,可以柔筋,可以泄气,故得之而舌入矣。
《玉楸药解》:冰片
味辛,性凉,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去翳明目,开痹通喉。
冰片辛凉开散,治赤目白翳喉痹牙疼,鼻瘜,舌出肠脱,杀虫消痔,开窍散火。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