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玉屏风散

治自汗不止,气衰表弱,易感风。


黄 (炙) 白术(炒,各二两) 防风(一两。)


黄 补气专固肌表,故以为君;白术益脾,脾主肌肉,故以为臣;防风去风,为风药卒徒而黄 畏之,故以为使。以其益卫固表,故曰玉屏风。黄 得防风而功益大,取其相畏而相使也。卒中偏枯之症,未有不因真气不周而病者,故黄 为必用之君药,防风为必用之臣药,黄 助真气者也。防风载黄 助真气以周于身者也,且有治风之功焉,许胤宗治王太后中风口噤,煎二药熏之而愈,况服之乎?


防风(一两) 黄 (一两) 白术(二两)


上每服三两,水煎服。


治风邪久留而不散者,自汗不止者亦宜。


防风 黄 白术(等分)


上为细末,酒调服。


【集注】柯琴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无以驱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何则?发散太过,元府不闭故也。昧者不知托里固表之法,遍试风药以驱之,去者自去,来者自来,邪气留连,终无解期矣。防风遍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外解四肢挛急,为风药中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然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惟黄 能补三焦而实卫,为元府御风之关健,且元汗能发,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除头目风热,大风癫疾,肠风下血,妇人子脏风,是补剂中之风药也。所以防风得黄 ,其功愈大耳。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即以宁风也。夫以防风之善驱风,得黄 以固表,则外有所卫;


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此欲散风邪者,当根据如屏,珍如玉也。其自汗不止者,亦以微邪在表,皮毛肌肉之不固耳。


玉屏风散主诸风.止汗先求 通.(风伤卫则汗自出.黄 得防风.其功愈大.以二药同行走表.令 微似汗.其风邪从微汗而解.则卫无邪扰.汗不再出矣.)发在 防(黄防风.时医误认为止汗之品.害人无算.)收在术.(表风得黄 防风而解.则外无所扰矣.脏气得白术而安.则内有所据矣.)热除(风属阳邪阳则为热.)湿去(太阳为湿土.湿热交蒸则为自汗发热之症.)主中宫.(白术补中宫上气.故能止汗除热.防风黄 白术各等分为末.酒


陈修园曰.以黄 为固表药.千古贻误.前贤用之不应.所以有汗能止.无汗能发.骑墙之说.及庸辈有炙用能止.生用能发之分也.神农本经俱在.奈何舍而不读也.余于本条小注甚详.细心体认.如拨云见日.明者自知.


黄 防风(各一两) 白术(二两)


六曰∶风雨寒湿伤形。形伤则皮肤枯槁,宜此方主之。


外冒风雨,则寒湿不免矣,以外得之,故令伤形而皮肤枯槁。然皮肤之间,卫气之所居也。《灵枢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者也。故峻补其卫气,而形斯复矣。黄 甘温,补表之圣药也,得防风而功愈速,故以防风等之。白术益脾,脾主肌肉,故以白术倍之。三药者皆补气之品。《内经》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此之谓也。


方名曰玉屏风,亦是以其补益卫气,足以为吾身之倚袭尔。


黄 (炙) 防风(各一两) 白术(二两)


共为末。每服三钱。


气虚自汗者,此方主之。


自汗者,无因而自汗也。常人不自汗者,由卫气固卫于外,津液不得走泄,所谓阳在外,阴之卫也。卫气一亏,则不足以固津液,而自渗泄矣,此自汗之由也。白术、黄 、所以益气。然甘者性缓,不能速达于表,故佐之以防风。东垣有言,黄 得防风而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者也。是自汗也,与伤风自汗不同,伤风自汗,责之邪气实。杂证自汗,责之正气虚。虚实不同,攻补亦异,临证者宜详别之。


黄 (炙) 防风一两 白术(炒)二两


为末,每服三钱。


此固表去风药,用以实表则可,若云加减即可代桂枝、麻黄等汤,则表实而邪无出路,断断不可。此等议论,误人不浅,必不可从。


治风邪久留而不散者。自汗不止者亦宜。


防风 黄耆 白术等分,右为细末,酒调服。


【集注】柯琴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无以驱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何则?发散太过,元府不闭故也。昧者不知托里固表之法,遍试风药以驱之,去者自去,来者自来。邪气留连,终无解期矣。防风遍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外解四肢挛急,为风药中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然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惟黄耆能补三焦而实卫,为元府御风之关键,且无汗能发,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除头目风热,大风癞疾,肠风下血,妇人子脏风,是补剂中之风药也。所以防风得黄耆,其功愈大耳。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即以宁风也。夫以防风之善驱风,得黄耆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


此欲散风邪者,当根据如屏,珍如玉也。其自汗不止者,亦以微邪在表,皮毛肌肉之不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