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
- 《保婴撮要》:遗尿
- 《古今医案按》:遗尿
- 《广瘟疫论》:遗尿
- 《女科秘旨》:遗尿
- 《女科证治准绳》:遗尿
- 《济阴纲目》:遗尿
- 《寿世保元》:遗尿
- 《药症忌宜》:遗尿
- 《医学纲目》:遗尿
- 《医学纲目》:遗尿
- 《医学纲目》:遗尿
- 《医学心悟》:遗尿
- 《邵兰荪医案》:遗尿
- 《张氏医通》:遗尿
-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遗尿
- 《证治准绳·女科》:遗尿
- 《证治准绳·幼科》:遗尿
- 《疫疹一得》:遗尿
《保婴撮要》:遗尿
巢氏云∶肾主水,与足太阳相为表里。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卧则阳气内收,肾与膀胱之气虚寒不能约制,故睡中遗出,《内经》谓膀胱不约为遗是也。用破故纸散、益智散、鸡肠散之类主之。亦有热客于肾,干于足厥阴之经,廷孔郁结,而气血不能宣通,则痿痹而无所用,故液渗入膀胱,而漩溺遗失者,用六味地黄丸;虚热亦用前丸。脾肺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加补骨脂、山茱萸。
治验一小儿眼胞微肿,咳嗽恶心,小便泔白,余谓脾疳食积也,用五味异功散,佐以四味肥儿丸而愈。后不节饮食,视物不明。余曰∶目为五脏之精,脾胃复伤,须补养为主。不信,乃复峻厉之剂,变慢脾风,竟为不起。
一小儿三岁,素遗尿,余视其两颏微赤,此禀父肾与膀胱二经阴虚也,与六味丸服之,赤色渐退,而遗尿亦愈。
一小儿四岁,饮食少思,便泄腹痛,素遗尿,额颏青黑,虽盛暑而恶风寒,余谓∶经云∶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用八味丸治之,诸症悉愈。
破故纸散 治膀胱虚冷,夜间遗尿,或小便不禁。
破故纸为末,每服一钱,热汤调下。
汤氏鸡肠散 治小便不禁,睡中遗出。
鸡肠草(一两) 牡蛎粉(三钱) 龙骨( ) 麦门冬(去心) 白茯苓 桑螵蛸(炙。各半两)
上为散,每服一钱,枣水煎。
又方 五倍子炒焦为末,每服半钱,白汤调下,或糊丸米汤送下。
益智散(方见潮热,即益智丸)
异功散(方见内钓)
补中益气汤(方见虚羸)
四味肥儿散(方见寒吐)
六味地黄丸
加减八味丸(二方见肾脏,即六味丸加五味子、肉桂)
《古今医案按》:遗尿
丹溪治一妇.患心中如火一烧.便入小肠.急去小便.大便随时亦出.如此三年.求治脉滑数.此相火送入小肠经.以四物加炒连、柏、小茴、木通.四帖而安.
李士材治方伯张七泽夫人饮食不进.小便不禁.李曰.六脉沉迟.水泉不藏.是无火也投以八味丸料.兼进六君子加益智、肉桂.三剂减.数剂而安.
文学俞元倩忧忿经旬.忽然小便不禁.医皆以补脬固肾之剂投之.凡一月而转甚.李曰六脉举之则软.按之则坚.此肾肝之阴有伏热也.用丹皮、茯苓各二钱.苦参八分.甘草梢六分.黄连一钱.煎成.调黄鸡肠与服.六剂而安.适有医云.既愈当大补之.数日后.仍复不禁.再来求治.曰.肝家素有郁热.得温补而转炽.遂以龙胆泻肝汤加黄鸡肠服之.四剂即止.更以四君子加黄连、山栀.一月而痊.
震按丹溪案是相火送入小肠.此案是肝肾阴中伏热.病情微有不同.须看其用药亦微有不同处.
张路玉治吴兴闵少江.年高体丰.不远房室.得一病.已十三年.过劳心嗔恚.或饮食失宜.则小便频数.滴沥涩痛不已.至夜略得交睫.溺即遗出.觉则阻滞如前.凡服人参、鹿茸、河车无算.然皆平稳无碍.触犯丹皮、白术.即胀痛不禁.张曰.此病名胞痹.因膏粱积热于上.作强伤精于下.湿热乘虚结聚于膀胱之内胞也.用肾沥汤.颇有效.但原其不得安寝.寝则遗溺.知肝虚火扰.而致梦魂不宁.疏泄失职.可以服牡丹疏肝之药则胀者.不胜其气之窜以击动阴火也.服白术补脾之药亦胀者.不胜其味之浊以壅滞湿热也.服参、茸、河车温补之药无碍者.虚能受热.但补而不切于治也.更拟加减桑螵蛸散.用羊肾汤泛丸服.更戒以绝欲.乃安.
震按寤则淋涩.寐则溺遗.原与不禁有别.故以胞脾证治.其论药病不合处.理精义确后来叶氏处方.最讲此旨.再观下二案.病情同而治法不同.用药俱有妙解.能细参之.庶不犯枳、朴、归、苓.到手便撮之诮.
黄元吉年六十余.因丧明蓄外家.而患小便淋涩.春间因颠仆.昏愦遗尿.此后遂不时遗溺.或发或止.至一阳后大剧.昼日溺涩不通.非坐于热汤则涓滴不出.交睫便遗之不禁.张诊其脉.或时虚大.或时细数.而左关尺必显弦象.此肾气大亏而为下脱之兆也.乃与地黄饮子数服.溺涩稍可.遗亦少间.后与八味丸除丹皮、泽泻.加鹿茸、五味、巴戟、远志调理而痊.
陕客亢仁轩.年壮色苍.体丰善啖.患胞痹十余年.其脉软大而涩涩不调.不时蹲踞于地.以手揉其茎囊.则溲从谷道点滴而渗.必以热汤沃之.始得少通.寐则有时而遗.其最者中有结块如橘核之状.外裹红丝.内包黄水.杂于脂腻之中.此因恣饮不禁.酒湿乘虚袭入髓窍.故有是患.因令坚戒烟草、火酒、湿面、椒蒜、糟醋、鸡豕、炙爆等味.与半夏、茯苓、猪苓、泽泻、萆 、犀角、竹茹作汤.四剂.势减二三.次与肾沥汤加萆 .数服.水道遂通.溲亦不痛.但觉食不甘美.后以补中益气加车前、木通调之而安.石顽曰.又有胞痹二证.一因挟妓致病.用肾沥汤.加减八味丸收功.一因阴虚多火.用肾沥汤、生脉散合六味丸收功.若萆 厘清.渗水伤精之味.咸为切禁.此人则肥盛多湿.故先与清胃豁痰之药.然后理肾调脾.治各有宜耳.
孙东宿治南都大司马袁洪溪.冲暑理事.致发热燥渴.因食冰浸瓜梨新藕.遂成泄泻.小水短少.医以胃苓汤加滑石、木通、车前子利之而泻止.大便又因之结燥.艰涩不堪.乃用润肠丸.复泻不止.又进以前通利之剂.泻虽止而小水不能流通直遂.脐下胀急.立起解之.则点滴不出.卧则流之不竭.以频取溺器.致通宵不寐.治半月余而精神削.寝食废.诸医俱不识.将认为癃.则立解时点滴不出.认为闭.卧则涓涓而流.谓气虚下陷.心血不足.而补中益气与安神丸服皆无效.孙诊其脉两寸短弱.关缓大.两尺洪大.语之曰.此余暑未解.而司马素善饮.湿热流于下部也.今已下午.恐脉未准.俟明早细察定方.司马曰.望子久矣.姑求一剂.以邀夜间一睡.孙不得已.以益元散三钱.煎香薷汤进之.略无进退.次早复诊.六脉如昨.思之而恍然悟曰.此证尿窍不对也.司马曰.名出何书.孙曰.内经云.膀胱者.脬之室也.脬中湿热下坠.故立解而窍不对.小水因不得出.卧则脬不下坠而尿渗出膀胱.亦以窍不对.虽涓涓而流.终不能通达直遂.故了而不了也.治惟提补上中二焦元气.兼清下焦湿热.斯得矣.又有一法.今气虚下陷已久.一两剂未能取效.安得睡耶但此不寐.非心血不足.因着心防闲小便而不敢寐也.暂将布袋衬于席上.任其流出而不必防闲.免取便器.自然熟睡矣.方用补中益气汤加黄柏、知母.如法果愈.
震按起立则溺闭.眠卧则不禁.与张氏案又有别.尿窍不对之说.从唐与正治吴巡检案悟来.
《广瘟疫论》:遗尿
时疫初起遗尿者,多属三阳合病。盖邪入于阳则阳实而阴虚,热盛于表,里为之不守,又神昏于上,不自知其下部之出入,故遗尿也。合之腹满身重,口不仁而面垢,谵语,仲景独主白虎汤。此证不可下,以邪全盛在表、在经,下之则表邪内陷,故额上少汗,手足逆冷。尤不可汗,以邪本属热,汗之则愈增其热,故心愦愦,反作谵语。
惟以白虎汤清其浮越之热,若别兼燥结、 痛者,可于本汤内加大黄下之。
《女科秘旨》:遗尿
孕妇遗尿.有虚与热之分.医者当审其因.如系脬中有热.用加味逍遥散.系脾肺气虚.用补中益气汤.加益智.系肝肾阴虚.宜六味丸.
如孕遗尿.
白薇散
白薇 白芍(等分) 为末.米饮送下.空心服.
遗尿不知而出.
桑螵蛸散
桑螵蛸(七个) 炒黄.研为细末.空心米饮下二钱.
《女科证治准绳》:遗尿
〔薛〕若脬中有热,宜用加味逍遥散。若脾肺气虚,宜用补中益气汤加益智。若肝肾阴虚,宜用六味丸。一妊妇遗尿内热,肝脉洪数,按之微弱,或两太阳作痛,胁肋作胀。余以为肝火血虚,用加味逍遥散、六味地黄丸寻愈。后又寒热,或发热,或恚怒,前证仍作。用八珍散、逍遥散兼服,以清肝火、养肝血而痊。
白薇散 疗妊娠胎满,不知小便出时。(见前三卷遗尿。)
桑螵蛸散 治妊娠小便不禁。
桑螵蛸(二十枚,炙黄)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
又方 益智仁为末,米饮下,亦效。
《济阴纲目》:遗尿
薛氏曰∶若脬中有热,宜用加味逍遥散;若脾肺气虚,宜用补中益气汤加益智;若肝肾阴虚,宜用六味丸。
一妊妇遗尿内热,肝脉洪数,按之微弱,或两太阳作痛,胁肋作胀。余以为肝火血虚,用加味逍遥散、六味地黄丸,寻愈。后又寒热,或发热或恚怒,前证仍作,用八珍散、逍遥散,兼以清肝火、养肝血而痊。
白薇散 治妊娠尿出不知。
白薇 白芍药(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食前温酒调服。(本草谓芍药白补赤泻,盖金收而火散也,故子淋方中多用赤,而遗尿方中则用白也)
桑螵蛸散 治妊娠小便不禁。
桑螵蛸(炙黄,二十枚)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
一方
白矾 牡蛎上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
一方益智为末,米饮下,亦效。
《寿世保元》:遗尿
一论小儿遗尿失禁者。膀胱冷弱也。益智仁七个。桑螵蛸七个。为末。酒调服。用熟白果七个送下。
故纸散
用破故纸炒为末。每服一钱。热汤调下。
一治小儿遗尿。六味丸加破故纸、益智仁、人参、肉桂。
一治小儿睡中遗尿不自觉者。官桂为末。雄鸡肝一具。等分捣丸。如小豆大。温水送下每日进三服。
一治小儿遗粪。用枯矾、牡蛎 。等分为末。米汤调下。
《药症忌宜》:遗尿
属本经气虚,见小肠虚条内。因膀胱虚,亦能致遗尿,故复列此。
忌宜俱见小肠虚。
《医学纲目》:遗尿
□
〔《大》〕治产后遗尿。取故燕巢中草烧灰,研细,酒调服五分。男子亦治。
又方 白矾(枯) 牡蛎( )
上等分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男女同治。
□
〔华〕病患卧,遗屎不觉者死。
《医学纲目》:遗尿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转侧,谵语遗尿,汗出者,白虎汤。(论见身重。)
风温病,脉浮汗出者,身重多眠,若下之,则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论见风温。)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不行,涩者荣气不逮。荣卫不能相将,三焦无所仰,身体痹不仁。荣气不足则烦疼,口难言;卫气虚则恶寒数欠,三焦不归其部。上焦不归者,噫而吞酢;中焦不归者,不能消谷引食;下焦不归者,则遗溲。
咳而小便利,若失小便者,不可发汗,汗出则四肢厥冷。太阳病,火熨其背,大汗出,谵语十余日,振栗下利,欲小便不得,反呕而失溲者,此为欲解也。(论见谵语。)遗溲狂言,目反直视者,此为肾绝。(论见大法。)
《医学纲目》:遗尿
□
〔汤〕治小便不禁,或睡中遗出不觉。
鸡肠草(一两) 牡蛎粉(三钱) 龙骨 麦门冬(去心) 白茯苓 桑螵蛸(各半两)
上件 咀,每服一钱,枣子一枚擘破煎,食前服。
又方 破故纸一味,炒为末,黄柏汤调下。
□
〔外〕疗小儿睡中遗尿,不自觉。桂末、雄鸡肝等分,捣丸如小豆大,温水下,日三服。
□
〔世〕小儿梦中遗尿,薏苡仁一合许,去心不去壳,敲碎,入盐一小撮,同炒黄色。用水二钟,煎至半钟,空心服之,累效。
《医学心悟》:遗尿
遗尿谓之肾绝,多难救,然反目遗尿者,为肾绝,若不反目,但遗尿者,多属气虚,重用参、 等药,补之则愈。
桂枝汤、葛根汤、小柴胡汤 (俱见伤寒)
《邵兰荪医案》:遗尿
老埠头寿 泻犹未除,左脉虚细,右濡,小便不禁。姑宜厘清养阴。
生地(三钱) 川萆 (三钱) 淡秋石(八分) 潼蒺藜(三钱) 怀山药(三钱) 车前子(三钱)茯苓(四钱) 生米仁(四钱) 泽泻(三钱) 桑螵蛸(钱半) 石莲子(三钱) (引)陈淘米泔水(并煎)
介按∶经曰∶下虚则遗尿。又曰∶膀胱不约为遗尿。今以膀胱失约,无气以固,而致小便不禁。又因脾气未健,湿热未净,而泻犹未除,故治法于渗湿扶脾之中,参用缩小便之味。
《张氏医通》:遗尿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卧则阳气内收。肾与膀胱之气。虚寒不能约制。故睡中遗尿。一味补骨脂酒炒为散。醇酒或益智仁煎汤送下。脾肺气虚者。补中益气加补骨脂、山茱萸。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遗尿
阎某,男,11岁。于1992年1月26日初诊。患儿自幼至今,每夜尿床1~2次,形体瘦弱,心烦急躁,夜寐梦多,时有梦语啮齿,乏力,食欲不振,精神不集中,经常腹痛,大便干结小便黄,气味臭秽。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肝胆郁热,阳明积滞。
治法:清泻肝胆郁热,消导胃肠积滞。
方药:蝉表6克,片姜黄6克,白僵蚕10克,大黄2克,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7剂
【二诊】
服药大便溏泄4~5次,三剂后正常,遗尿未作,除心烦急躁外,余症皆减。脉弦滑,舌红。原方去柴胡、黄芩、川楝子,加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7剂
【三诊】
近一周来仅尿床一次,舌红苔白,脉弦细。继用前法。
药用;钩藤10克,蝉表6克,僵蚕10克,枳壳6克,郁金10克,复盆子10克,7剂
【四诊】
遗尿未作,饮食增,夜寐安,精神爽,二便正常。黄连2克,蝉衣6克,僵蚕10克,复盆子10克,钩藤10克,川楝子6克,生牡蛎20克,7剂,巩固疗效。
【按】:小儿遗尿,既往多认为由先天肾气不足,下元虚冷,膀胱失约所致。此患儿经常腹痛,食欲不振,舌红苔黄,大便干结,此为胃肠积滞,郁而化热;心烦急躁,夜寐梦多,甚则梦语啮齿,舌红,脉弦数,乃湿热蕴郁肝胆,内扰心神}湿热下移,蕴结于膀胱,热迫膀胱失约则睡中遗尿。《医学心悟?遗尿》云;“火性急速,逼迫而遗。”热灼津液,则尿臊色黄。老师用升降散升清降浊,调畅气机,荡涤胃肠之积滞;再以柴胡,黄芩,川楝子清泻肝胆之郁热,使之郁散湿去热清,故能奏效。
《证治准绳·女科》:遗尿
〔薛〕若脬中有热,宜用加味逍遥散。若脾肺气虚,宜用补中益气汤加益智。若肝肾阴虚,宜用六味丸。一妊妇遗尿内热,肝脉洪数,按之微弱,或两太阳作痛,胁肋作胀。余以为肝火血虚,用加味逍遥散、六味地黄丸寻愈。后又寒热,或发热,或恚怒,前证仍作。用八珍散、逍遥散兼服,以清肝火、养肝血而痊。
白薇散 疗妊娠胎满,不知小便出时。(见前三卷遗尿。)
桑螵蛸散 治妊娠小便不禁。
桑螵蛸(二十枚,炙黄)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调下。
又方 益智仁为末,米饮下,亦效。
《证治准绳·幼科》:遗尿
《原病式》云∶遗尿不禁者为冷。《内经》云∶不约为遗溺。仁斋曰∶小便者,津液之余也,肾主水,膀胱为津液之府,肾与膀胱俱虚,而冷气乘之,故不能拘制其水,出而不禁,谓之遗尿,睡里自出者,谓之尿床。此皆肾与膀胱俱虚,而挟冷所致也,以鸡肠散主之。亦有热客于肾部,干于足厥阴之经,挺孔郁结极甚,而气血不能宣通,则痿痹而神无所用,故液渗入膀胱,而旋溺遗失,不能收禁也。薛氏用六味地黄丸。脾肺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加补骨脂、山茱萸。曾氏谓∶乃心肾传送失度,小肠膀胱关键不能约束,有睡梦而遗者,皆是下元虚冷所致,亦因禀受阳气不足,用《三因方》家韭子丸治之,及参苓白术散、补肾地黄丸,然又当实土以存水,乃免渗泄之患,所谓补肾不如补脾,是也。平胃散倍加益智仁锉碎,姜枣烧盐煎,空心温服。
鸡肠散
鸡肠(一具,男用雌鸡,女用雄鸡,烧、存性) 牡蛎 茯苓(去皮) 桑螵蛸(炒。各五钱)桂(去粗皮) 龙肾(各二钱半)
上为极细末,仍以鸡 一具,鸡肠一具,烧存性,研极细末。每用前药末一钱,用温酒调化,食前服。
〔张〕鸡肠散 治因膀胱有热,服冷药过多,小便不能禁止,或遗尿病。
鸡肠草 龙骨 麦门冬(去心,焙) 白茯苓 桑螵蛸(各半两) 牡蛎粉(七钱半)
上件药,捣为粗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枣二枚,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按∶此与前方,盖一方而传写之讹,窃详用鸡肠较是,而张氏、娄氏、薛氏、皆主用草,今两存之。
益智丸 治脾肾虚热,心气不足,遗尿白浊。
益智仁 茯苓 茯神(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白滚汤下。
破故纸散 治膀胱虚冷,夜间遗尿,或小便不禁。用破故纸为末,每服一钱,热汤调下。
又方 破故纸,炒为末,黄柏汤调下。
《外台》疗小儿睡中遗尿不自觉,桂末、雄鸡肝等分,捣,丸如小豆大。温水下,日三服。
初虞世治小儿遗尿。薏苡仁一合,去心不去壳,敲碎,入盐一小撮,同炒黄色,用水二钟,煎至半钟,空心服之。累效。
《三因》家韭子丸(方见杂病小便不禁)
《疫疹一得》:遗尿
疫症小便自遗,非肾虚不约,乃热毒流于膀胱。其人必昏沉谵语,遗不自知。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