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遗溺

经义


《宣明五气篇》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五癃津液别篇》曰∶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骨空论》曰∶督脉为病,癃、痔、遗溺。


《经脉篇》曰∶肝所生病者,遗溺,闭癃。


《痹论》曰∶淫气遗溺,痹聚在肾。


《气厥论》曰∶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


《脉要精微论》曰∶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本输篇》曰∶三焦者,足少阴太阳之所将,实则闭癃,虚则遗溺。


论证(共二条)


遗溺一证,有自遗者,以睡中而遗失也。有不禁者,以气门不固,而频数不能禁也。又有气脱于上,则下焦不约,而遗失不觉者,此虚极之候也。总之,三者皆属虚证,但有轻重之辩耳。若梦中自遗者,惟幼稚多有之,俟其气壮而固,或少加调理可愈,无足疑也。惟是水泉不止,膀胱不藏者,必以气虚而然。盖气为水母,水不能蓄,以气不能固也。此失守之兆,大非所宜,甚至气脱而遗,无所知觉,则尤其甚者也。此惟非风证及年衰气弱之人,或大病之后多有之。仲景曰∶下焦竭则遗溺失禁,此之谓也。


古方书论小便不禁者,有属热属虚之辩。不知不禁之谓,乃以小水太利者为言,皆属虚寒,何有热证。若因热而小水频数,其证则淋沥点滴,不能禁止,而小水必不利,且或多痛涩,方是热证。若然,则自有淋浊门正治之法。盖此非遗失之谓也。倘以虚寒误认为热,而妄投泻火之药,无不殆矣。


论治(共六条)


凡治小便不禁者,古方多用固涩,此固宜然;然固涩之剂,不过固其门户,此亦治标之意,而非塞源之道也。盖小水虽利于肾,而肾上连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终不能摄,故治水者必须治气,治肾者必须治肺,宜以参、 、归、术、桂、附、干姜之属为之主,然后相机加以固涩之剂为之佐,庶得治本之道,而源流如度。否则,徒障狂澜,终无益也。余制有巩堤丸方,治无论心脾肺肾之属,皆宜以此为主治。


脾肺气虚,不能约束水道,而病为不禁者,此其咎在中上二焦,宜补中益气汤、理中汤、温胃饮、归脾汤,或四味回阳饮之类,加固涩等剂主之,如不见效,当责之肾。


肝肾阳气亏败,则膀胱不藏,而水泉不止,此其咎在命门,宜右归饮、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甚者,以四维散之类主之。或加固涩为佐亦可,或用《集要》四神丸,或八味地黄丸去泽泻亦可用。


凡睡中遗溺者,此必下元虚寒,所以不固,宜大菟丝子丸、家韭子丸、五子丸、缩泉丸之类主之。其有小儿从幼不加检束,而纵肆常遗者,此惯而无惮,志意之病也。当责其神,非药所及。或因纵以致不固者,亦当治之如前,宜用猪羊溲脬炙脆煎汤,送下前药更妙。


凡因恐惧辄遗者,此心气不足,下连肝肾而然,宜大补元煎、归脾汤、五君子煎之类主之。


古方壮阳固涩等剂,如茴香益智丸、二气丹、固脬丸、秘元丹、牡蛎丸、济生菟丝子丸、固真散,皆可随宜择用。


述古


薛立斋曰∶经云∶膀胱不约为遗溺。小便不禁,常常出而不觉也。人之漩溺,赖心肾二气之所传送。盖心与小肠为表里,肾与膀胱为表里,若心肾气亏,传送失度,故有此证,治宜温暖下元,清心寡欲。又有产育不顺,致伤膀胱,若内虚寒者,秘元丹、韭子丸之类;若内虚湿热者,六味地黄丸,或加五味、杜仲、补骨脂;年老者,八味丸。产育收生不谨,损破尿胞者,参术补胞汤加猪羊胞煎之。窃谓肝主小便,若肝经血虚,用四物山栀。若小便涩滞,或茎中作痛,属肝经湿热,用龙胆泻肝汤。若小便频数,或劳而益甚,属脾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五味子。若小便无度,或淋沥不禁,乃阴挺痿痹也,用六味地黄丸。若小便涩滞,或补而益甚,乃膀胱热结也,用五淋散。其脾肺燥,不能化生者,黄芩清肺饮。


膀胱阴虚,阳无所生者,滋肾丸。膀胱阳虚,阴无所化者,六味丸。若阴痿思色,精不出,茎道涩痛如淋,用加减八味丸料加车前、牛膝。若老人精竭复耗,大小便牵痛如淋,亦用前药,不应,急加附子,多有生者。


遗溺论列方


理中汤(热一) 温胃饮(新热五) 四味回阳饮(新热一) 右归饮(新补三) 八味丸(补一二一) 六味回阳饮(新热二) 四维散(新热十二) 滋肾丸(寒一六三)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归脾汤(补三二) 固脬丸(固六三) 大菟丝子丸(固三六) 二气丹(热一八六) 五子丸(固四六) 济生菟丝丸(固三七) 缩泉丸(固六一) 五淋散(寒百十七) 参术补胞汤(未收) 秘元丹(固三二) 牡蛎丸(固六四) 茴香益智丸(固六五) 固真散(固二八) 大补元煎(新补一) 加减八味丸(补一二二) 家韭子丸(固三四) 五君子煎(新热六) 黄芩清肺饮(寒八三) 龙胆泻肝汤(寒六三) 《集要》四神丸(补一五八) 巩堤丸(新固九)


论外备用方


术附汤(补四二 虚寒) 鹿茸丸(补一三三 肾虚多溺) 小安肾丸(热一六七 多溺)椒附丸(热百十二 小便频) 威喜丸(固四五) 《局方》安肾丸(热一六六 频数) 肾着汤(热一二九 腰冷多溺) 猪苓丸(固四八 频数) 石刻安肾丸(热一六八 频数) 猪肚丸(固三九 小便频数) 肉苁蓉丸(固六二 不禁) 锁精丸(固二六) 鸡内金散(固二九二 气虚遗尿)


(遗溺者小便自出而不知也夫膀胱所以潴水者也下焦虚故不能约摄也)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口中不仁面垢.谵语.遗尿.(白虎汤)邪中下焦.阴气为栗.足冷遗溺.(四逆汤)太阳病.火熨其背.大汗.谵语.振栗.下利.欲小便不得.反呕而失溲.


此为欲解.遗溲狂言.目反直视.此为肾绝.


按阳症热甚.神昏而遗尿者易治.阴症逆冷.脉微而遗尿者难治.宜益智桂附以温其下.若厥阴囊缩逆冷.四逆加吴茱萸.汗下后阴虚.宜参芍术草知柏.经曰.水泉不止者.膀胱不藏也.肾虚.则膀胱之气.不能约束也.东垣又谓遗溺属肺虚气陷.宜补中益气.合生脉知柏.更以他证.及色脉详之.则自无遁情矣.


遗溺者,由于中气虚衰,不能摄固所致。老年下元不足,孩提脬气未固多有之。总当灸其三阴。若小便频数者灸大敦,小儿遗尿者灸气海。


三阴(见痿症。)


大敦(见尸厥。)


气海(见劳伤。)


张景岳曰∶遗溺有睡中自遗,有气门不固而不禁,又有气脱于上,下焦不约而遗,三者皆虚,有轻重之辨。睡遗者,幼稚多有之,气壮而固,自愈。若水泉不止,膀胱不藏,气虚也。盖气为水母,水不蓄以气不固,更至无所知觉,此虚极也。又年衰大病后多有之。仲景曰∶下焦竭则遗溺失禁也。古方有虚实之论,不知不禁多属虚寒,若淋沥痛涩,方是热证,勿以遗失误用凉药。


又古方多用固涩 此治标法也。小水虽主于肾,而肾上连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必不能摄,故治水必须治气。宜参、 、归、术、桂,附、干姜之属为主,佐以固涩之剂。


夫尿者。赖心肾二气之所传送。膀胱为传送之府。心肾气虚。阳气衰冷。致令膀胱传送失度则必有遗尿失禁之患矣。经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也。大宜温补。清心寡欲。又有产后不顺。致伤膀胱。及小儿胞冷。俱能令人遗尿失禁。各须随症治之。


一论小便不禁。出而不觉者。是有热不禁也。宜五苓散。(方见中暑)根据本方去桂。加黄柏、黄芩、黄连、栀子、山茱萸肉、五味子。水煎。空心服。


一治小便不禁虚弱者。用五苓散。(方见中暑)根据本方合四物汤(方见补益)加山茱萸肉、五味子。共十一味。水煎。空心服。


一治肾气不足。小便频数。日夜百余次。


缩泉散


乌药 益智仁(各等分)


上为细末。山药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


一治遗尿不禁。


鸡 (一具并晒干去秽净不用水洗男用雌鸡女用雄鸡)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滚汤送下。二三服愈。


一治遗尿失禁。


益智仁七个。桑螵蛸七个。为末。酒调服。用熟白果七个送下。


一治夜多小便。用益智仁二十四个研碎。入盐同煎服。


一治小便多。萆 夜煎服之。永不夜起。


一治夜多小便。用胡桃。灰煨熟。临卧。温酒嚼下。


一治小便内虚热者。频数不禁。用六味地黄丸服效。


一治气不足。脉微而涩。小便频数。用小茴香不拘多少。同盐炒为末。取糯米糕片炙软热。蘸药吃。立效。


一治小便频数。用猪尿胞洗净。以糯米煮烂。入椒少许同煮。去椒。只用胞切吃。


一治小便遗尿失禁。多气虚。以益气汤去柴胡。加茯苓、熟地黄、益智仁、肉桂。


一治小便频数。或劳而益甚。属脾气虚弱。以益气汤加山药、五味子。


一论身体虚瘦。夜常遗尿失禁。


人参(八分) 白术(麸炒一钱) 山药(一钱) 益智仁(七分) 山茱萸(去核七分) 当归(一钱) 白芍(酒炒一钱) 黄 (蜜炙一钱) 酸枣仁(炒七分) 甘草(炙四分)


上锉作一剂。水煎服。


一论遗尿失禁。身体虚瘦。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根据本方去柴胡。加山药一钱。益智仁七分。山茱萸一钱。


一人因劳发热。小便自遗。或时不利。余作肝火阴挺。不能约制。午前。用补中益气加山药、黄柏、知母。午后。服地黄丸。月余。诸症悉退。此症若服燥剂而频数或不利。用四物、麦冬、五味、甘草。若数而黄。用四物加山茱萸、黄柏、知母、五味、麦冬。若肺虚而短少。用补中益气加山药、麦冬。若阴挺痿痹而频数。用地黄丸而愈。


一论肾与膀胱俱虚。冷气乘之。不能约制。故遗尿不禁。或睡中自出。


加味地黄丸


怀生地黄(酒蒸四两) 怀山药(二两) 牡丹皮(一两五钱) 白茯苓(一两) 山茱萸(酒蒸去核) 破故纸(炒二两) 益智仁(一两) 人参(一两) 肉桂(五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盐汤下。


一小便桶内。起泡盈桶。此肾水衰也。用红鸡冠花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温酒调下。


《经》云∶膀胱不约为遗溺,小便不禁,常常出而不觉也。


人之漩溺,赖心肾二气之所传送。盖心与小肠为表里,肾与膀胱为表里。若心肾气亏,传送失度,故有此症。小便自遗失禁者,溺出而不知也。遗溺失禁者,属气虚,用参 汤加减;老人溺多者,是虚寒,用参附汤加减;壮人溺多者,是虚热,用滋阴降火汤加减;夏月因伏暑热,溺必遗也,用人参白虎汤加减;中风症遗尿失禁者,难治也。


参 汤 治气虚遗溺失禁。


人参(去芦) 黄 (蜜水炒) 茯苓(去皮) 当归(酒洗) 熟地黄 白术(去芦) 陈皮(各一钱) 升麻 肉桂(各五分) 益智仁(八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枣一枚,水煎,空心服。年老之人,虚寒遗溺者多,加附子,名参附汤。


治身体虚瘦,夜啼遗溺失禁。


人参(八分) 白术(麸炒) 山茱(酒蒸,去核) 黄 (蜜水炒) 白芍(酒炒,各一钱) 山药(炒) 酸枣仁(炒,各七分) 甘草(炙,四分)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治小水频数,此症皆下元气虚所致。


人参(五钱) 黄柏(五钱,酒浸) 益智仁(六钱) 甘草(一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五更、临卧每服五十丸,滚水下,酒亦可。


滋阴降火汤,治虚热尿多(方见虚劳)。根据本方加炒山栀子,去五味子。人参白虎汤,治夏月因伏暑热遗尿者(方见暑症)。根据本方加黄柏、知母,去香薷。若小便频数,或劳而益甚,属脾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五味子(方见补益)。若小便无度,或淋沥不禁,乃阴挺痿痹也,用六味丸去泽泻,用益智仁(方见补益)。


产后小便有频数不禁、遗尿淋沥之证。《经》云∶肾主二便,开窍于二阴。产后气血大虚,动伤脏腑,非肺气虚而不能约制为遗尿为不禁,即肾气竭而热移膀胱为沥为淋。总以补养气血为主,酌加升提固窍。若用渗利疏导,是重虚也,戒之!(萧慎斋)


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若肾虚,则膀胱之气不约,故小便出而不自知也。其治法有阴阳虚实之别。若阳邪谵妄,神昏热甚而遗尿者,当清心解热。若阴邪厥逆,脉微寒极而遗尿者,当温肾散寒。


设或狂言直视而遗尿者,又为肾绝而不可治也。



〔垣〕小便遗失者,肺金虚也,宜安卧养气,禁劳役。以黄 、人参之类补之。不愈,当责有热,加黄柏、生地。(《甲乙》云∶肺脉则少气不足以息,卒遗失无度。)


下虚,谓膀胱下焦虚。经云∶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仲景云∶下焦竭,则遗溺失便,其气不能自禁制,不须治,久则愈。又云∶下焦不归,则遗溲。世用桑螵蛸鸡 之类是也。



〔丹〕治遗溺。桑螵蛸酒炒为末,姜汤送下二钱妙。



〔无〕鸡内金散 治溺床失禁。


鸡 一具,并肠洗净烧为灰,男用雌,女用雄,即是鸡肫内黄皮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饮调服妙。


又方 用羊肚系盛水满,线缚两头煮熟,取中水顿服之瘥。



〔《山》〕大人遗溺不知。蔷薇根细研酒下。



〔丹〕鹿茸丸 治久虚冷,小便自浊,滑数不禁。


鹿茸 椒红 桂 附子 牡蛎 石斛 补骨脂 肉苁蓉 鸡 沉香(各一两) 桑螵蛸(三分)


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食前酒下三十丸。(此方因沉香解诸涩,故丹溪取之。)


又云∶鹿角屑炒黄为末,温酒下二钱妙。本草云∶鹿角逐阴中邪气恶血。鹿茸丸(方见虚条。)



〔河〕热甚客于肾部,手足厥阴之经,廷孔郁结极甚,而气血不能宣通,则痿痹,神无所用,故津液渗入膀胱,而旋溺遗失,不能收禁也。经曰∶目得血而能视,耳得血而能听,手指得血而能摄,掌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走,脏得血而能液,腑得血而能气。然血所通流,则气亦然也。气血先行,则其中神自清和,而应机能为用矣。故经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也。故诸所运动,时习之,则气血通利,而能为用。闭塞之,则气血行微,而其道不得通利,故劣弱也。若病热极,甚则郁结,而气血不能宣通,神无所用,而不遂其机,随其郁结之微甚,而有不用之大小焉。是故目郁则不能视色,耳郁则不能听声,鼻郁则不能闻香臭,舌郁则不能知味。至如筋痿骨痹,诸所出不能为用,皆郁结之所致也。



〔丹〕《千金翼》白薇散 治尿出不知时。


白薇(本草云∶气大寒) 白芍药(各等分)


上为末,温酒调下方寸匕,日三服,食前。


尝治一男子,遗溺不觉,脉洪大盛,以黄柏、知母、杜牛膝为君,青皮、甘草为臣,木香为佐,桂些少反佐,服数帖,大效。此法与前白薇散皆河间所谓热甚廷孔郁结,神无所用,不能收禁之意也。



〔世〕神芎导水丸 治遗尿有实热者。每百丸,空心白汤下,若一服利,止后服。(前法河间所谓廷孔郁结不能收禁,此所谓淫气遗溺,痹聚在肾,痹谓气血不通宣也。)



〔无〕茯苓丸 治心肾俱虚,神志不守,小便淋沥不禁,及遗泄白浊。


赤茯苓 白茯苓


上为末,以新汲水挪洗,澄去新沫,控干,别取地黄汁,同好酒,银石器内熬成膏,搜和为丸,如桐子大。


空心热酒嚼下。



〔世〕用薏苡仁,盐炒煎服效。(方见小儿。)



〔《本》〕燕蓐草,主眠中遗溺不觉,烧令黑研,水进方寸匕,亦主哕气,即燕窠中草也。


膀胱咳者,咳而遗溺。(全文见咳。)



针灸 遗溺法有四∶其一取肝,其二取督脉,其三取三焦,并见遗溺闭癃门,其四取肺。经云∶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其病虚则欠KT ,小便遗数,取之去腕一寸,别走阳明者是也。



〔东〕遗尿失禁∶阴陵泉 阳陵泉(二寸半)。大敦(七壮)。又方∶曲骨 阴阳二陵泉(各二寸半。)



〔《甲》〕遗溺,关门及神门、委中主之。气癃小便黄,气满,虚则遗溺,石门主之。


肝脉微滑为遗溺。(全文见治法。)


补中益气汤(见疟疾


伤寒遗溺,乃危急之候。下焦虚寒,不能摄水,多致遗溺,理中、四逆辈主之。然三阳合病,每兼此症,有用白虎汤者,此热甚而阴挺失职也。大抵热甚神昏者可治,虚寒逆冷为难治也。若杂症遗尿,多属气虚,参、 、归、术主之。


遗溺者,膀胱不固也。肾司二便之门户,肾虚有寒,关门不固,是以遗溺。然亦有肺脾气虚,不能约束水道而为遗溺者。如因肾元不能温固而为遗溺者,以附子、人参、山萸肉方主之。如因肺脾不能提摄而为遗溺者,以补中益气汤主之,如睡中尿出者,缘素禀阳虚,膀胱与肾气俱冷故也。以雄鸡肝桂心方主之。


附子人参山萸肉方


附子(三钱) 人参(三钱) 山萸肉或加益智仁(二钱),水煮入盐少许,服。


补中益气汤


(方见五淋)


雄鸡肝桂心方


雄鸡肝 桂心 二味各等分,捣为丸如小豆大,日三服。


〔遗溺提纲〕 膀胱遗溺肾经寒,遂使关门固闭难,脾肺或虚提不住,病因各异要参观。


附子人参山萸肉方


(证附) 附子山萸益智仁,人参并入妙通神,肾虚遗溺偏能治,补气回阳更助身。


补中益气证


(方见五淋) 提摄无权责肺脾,补中益气作汤宜,一经服后多奇效,从此其人溺不遗。


雄鸡肝桂心方


肝取雄鸡用法精,桂心并入制丸成,睡中尿出阳虚极,服此良方患可平。


大意


三焦者.中渎之府.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故上焦脉虚则不约.下焦则遗溺.(内经)


内因


水潴于膀胱.而泄于小肠.若心肾亏损.阳气衰冷.传送失度.必具遗尿之患.(大全)又有挟热者.因膀胱火邪妄动.水不得宁.故不禁而频来.(王纶)可见遗尿一症.有寒有热之不同也.(汇补)


外候


色白者.虚寒也.色赤者.虚热也.(戴氏)大抵患热者.频数而绝少.寒者.不觉而恒多.(汇补)


脉法


尺中脉虚.小便不禁.凡遗溺者.脉当沉滑而反浮大.其色当黑而反现黄.此土克水为逆.不治.(汇补)


治法


上焦虚者.宜补肺气.下焦虚者.宜固膀胱.挟寒者.壮命门阳气.兼以固涩之剂.挟热者.补肾膀阴血.佐以泻火之品.(汇补)


睡中遗尿


睡则遗尿.此为虚症.所以婴儿脬气未固.老人下元不足.皆有此患.但小儿挟热者多.老人挟寒者多.不可不辨.(六要)


用药


虚寒.主以四君子汤.加益智、山药、五味、破故纸、肉桂、升麻.虚热.主以四物汤.加丹皮、山栀、黄柏、知母、麦冬、桔梗.如欲止涩.加牡蛎、赤石脂、桑螵蛸、鸡 .久不愈.属下元虚极.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缩泉丸、秘元丹、肾气丸等.加减选用.(汇补)


遗溺选方


家韭子丸(三因)治肾寒.阳气不能闭藏而遗尿.


家韭子 鹿角 肉苁蓉 熟地 当归 菟丝子巴戟 杜仲 石斛 肉桂 山萸肉 干姜桑螵蛸散 治心不摄肾遗尿.


桑螵蛸(盐炒) 远志 龙骨 菖蒲 人参 茯神 龟甲 当归(等分)


为末.参汤服.


又方桑螵蛸 鹿茸(酥炙) 黄 (各三两) 牡蛎 人参 赤石脂 杜仲(各二两)


为末.米饮调下.


秘真丹(河间) 能固精止溺.


龙骨(三两) 砂仁(一两) 诃子(十枚) 灵砂(二两)


加味逍遥散 治肝火疏泄.


补中益气汤 治脾气不升.(二方俱见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