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杨梅疮

杨梅疮,乃天行时毒,亦有传染而患之,或禀赋所得。春受症在肝,故多起于下部,治失其宜,多致蚀伤眼目,腐败肾茎,拳挛肢节。初起之时,上体多者,先用荆防败毒散;下体多者,先用龙胆泻肝汤。大便秘者,用大连翘饮,后用换肌消毒散。若蚀伤眼目,兼用九味芦荟丸、六味地黄丸。肢节拳挛,兼用蠲痹解毒汤。若因脾胃亏损而不能愈者,先用异功散,后用换肌消毒散。若用轻粉之药,多致败症也。


一小儿周岁,传染此疮,误熏银朱之药,昏愦不乳,遍身无皮,用绿豆、黄柏,遍掺席上,令儿睡卧,更用金银花、生甘草为末,白汤调服渐愈。若疮干燥利,用当归膏。误用轻粉者,亦以前药解之。


一小儿患此,年余不愈,形体消瘦,日晡尤甚,朝用八珍汤,夕用换肌散,并太乙膏。三月余而愈。


一小儿原有肝疳,后染前症,脓水淋漓,腹胀呕吐,小腹重坠,余欲用补中益气汤,升补中气。不信,仍服消毒之剂,更喘嗽流涎。余谓脾气虚而肺气弱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五味异功散,元气渐复,乃佐以换肌消毒散寻愈。


一小儿因母曾患此症,生下即有,用换肌散,母服五十余剂,子用当归膏调金黄散,随患处敷之寻愈。


一小儿十四岁患此,用熏法,肢体面目悉皆浮肿,数日间,遍身皮肤皆溃,如无皮状,脓水淋漓,先用金银花、甘草,煎汤与之恣饮,又为末掺遍身及铺枕席,令儿卧之,半月许,皮肤稍愈,却佐以换肌散而愈。


又一小儿二岁,用熏法,吐痰喘躁,不及治而死。


换肌消毒散(一名萆 散) 治杨梅疮,不拘初患日久,并效。


土茯苓(即萆 ) 当归 白芷 甘草 皂角刺 薏苡仁 白藓皮 木瓜(不犯铁器)


上水煎食前并空心服。


又方 治大人之剂。如用前方未应,或儿长大,宜用此方。


土茯苓(五钱) 当归 白芷 皂角刺(炒) 薏苡仁(各一钱) 白藓皮 木瓜(不犯铁器) 木通 金银花(各七分)甘草 连翘 防风(各五分) 茯苓(一钱) 黄 (炒,二钱) 芍药(炒,一钱) 川芎(八分) 生地黄(八分)


上作二三剂,水煎出,幼者作一剂,煎分两三次服。


蠲痹解毒汤


姜黄 羌活 白藓皮 赤芍药 当归(各四分) 白术(五分) 茯苓 白芷 皂角子(炒。各三分)


上水煎服。


九味芦荟丸(方见喉痹)


当归膏(方见汤火疮)


太乙膏(方见跌扑外伤)


金黄散(方见泡疮)


(二条)


胡麻丸 小儿梅疮,最为恶候。倘发于一二月间,或半周之内,最为难处,以其毒禀先天,方药一时难及也。宜先用胡麻丸。


苦参(五钱) 首乌(蒸) 胡麻(炒) 蔓荆子(炒) 威灵仙(炒) 荆芥(焙) 皂角刺(炒,各三钱) 石菖蒲白菊花(各二钱)


共为细末,酒打米糊为丸,每三钱,量儿大小,竹叶煎汤下。服至三七之后,方用点药,不三日而疮尽愈。惟点药不可太早,恐内毒未尽也。


梅疮点药∶必须服胡麻丸二十一日之后,方可用之。北杏仁一两半,热汤泡去皮,以绵纸包之,木锤缓缓捶去油,必数十换纸,方得油净,以成白粉为度,谓之杏霜。每杏霜一钱,加入真轻粉八分、雄黄一分,先以槐花煎浓汤将疮洗净,疮湿则以药干搽之,疮干则以猪胆汁调搽,三日痊愈。



此疮出自广地,居民多患之,不以为异,因名曰广疮。他乡之人,适感其气,亦即相染。其状红肥凸出,酷似杨梅,故又名曰杨梅疮。有因横 、下疳而成者,有因宿娼感气而生者,皆属火证,故腥秽触人,切忌服水银、轻粉等药,以取速效,而遗患于后也。



防风通圣散(方见中风) 治杨梅疮初起发表。


三黄败毒散 治天泡、杨梅等疮。


防风 荆芥 连翘 白芷梢 黄芩 黄连 栀子 地骨皮 归尾 赤芍 川芎(上部疮多倍用) 五加皮木瓜 苦参 黄柏 薏苡仁 僵蚕 蝉蜕蒺藜 白藓皮 甘草 皂角刺 木通(下部疮多倍用,各二两)


土茯苓白者三斤,共锉作五十剂,每日二服,水煎滚,忌生盐、牛肉、烧酒。疮痛,加羌活、独活。体虚,去栀子,加人参、茯苓。


郭主簿方(号明川) 治杨梅疮。


防风 荆芥 薄荷叶 金银花 牙皂 角刺 白藓皮 五加皮当归 川芎 地骨皮 薏苡仁 人参 黄芩 牛膝 木通 甘草(各一钱) 土茯苓(一两) 白花蛇(三分) 水煎服。


神仙汤(秘方) 治天泡杨梅疮,兼治发背毒疮。


白芷 防风 牛膝 五加皮 当归 连翘 威灵仙 白藓皮(各一两) 牙皂 木香 皂角刺 明天麻(各三钱) 白豆蔻(一剂用三个) 土茯苓(二斤)


上锉二十剂,水煎,早晚各一服,服尽除根。忌茶醋、绿豆、豆腐、鸡羊肉。


〔批〕(按上方治杨梅疮追风败毒,疗除后之患。)


治杨梅疮神效方(刘小室传)


何首乌 荆芥 苦参 天花粉(各一两) 肥皂子(四两,打碎,炒焦为末)


上俱为末,合一处,每成一钱。用土茯苓五两,猪脂油二两,水六碗,煎二碗,分作三次服。忌牛肉、烧酒、茶、铁器。


一粒金丹(桑文台传) 治杨梅恶疮,又治疟疾,效。


砒(以荞麦面包灰,火煨令焦,取出去面,秤一两) 雄黄 朱砂(各一钱半) 荞面(炒,一钱)


上为末,水煮荞面糊为丸,如豌豆大。每一粒,空心凉水下,一日一服,七日效,忌热物。


三三丸(孙北楼传) 治杨梅等疮。


孩儿茶(一分) 砒(八厘,壮者用一分) 轻粉(五分)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分作九服,一日三服,清茶下,三日后无形迹。


雄黄败毒丸(敏所兄传)


雄黄 朱砂 轻粉 孩儿茶(各一钱) 苦参(一两)


上为末,饭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汤下,日进二服,口噙绿豆汤。


回生保命丹(杨西塘传) 治一切杨梅天泡顽疮、筋骨痛、下疳疮、及轻粉毒、风癣、漏、肿毒、不拘新久。


当归(炒,二钱) 川芎(三钱) 白芷梢(三钱) 旧槐花(一两) 乳香(五分) 没药(五分) 轻粉(四钱二分) 朱砂(四钱) 雄黄(三钱) 牛黄(四分) 血竭(一钱) 孩儿茶(一钱) 小丁香(一钱)


上为末,用红枣粘大米粉打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又土茯苓(四两) ,牙皂半个,同煎吞药,一日三服,忌母猪、牛肉、酱、醋、茶、房事。


〔批〕(按上方治杨梅疮峻劫之剂)


抵金丹(许昌缙绅传) 治一切天泡、杨梅,及远年近日顽疮。


细辛 白芷 麻黄 金银花 桂枝 当归 防风 甘草(各一两)牙皂(十个) 龙骨(火 ,五钱) 乳香 没药 孩儿茶 丁香(各二钱,为末)


上前粗药十味共为末,每服不拘多少,以土茯苓煎水,去渣,入粗药在内,搅匀,再煎一、二沸,取出候温,加后四味末于内,再加蜜一箸头,温服。以枣肉为丸,用土茯苓汤顿服亦可。


熏鼻奇方(周梅江传) 治杨梅疮。


水银 白锡 百草霜(各一钱)


上先将锡化开,入水银和匀,共研为末,作纸捻九条。每早、午、晚各一条,用纸作罩,勿令泄气熏鼻孔,男左女右。口噙凉水,温则易之,一日熏三次,三日九次,全好。


三教归一(杜东暴投) 治杨梅疮,先用表药,后用此,不问远近一切顽疮,并效。


水银 银朱 朱砂(各一钱)


上共一处研匀,用枣去核,再研,化丸分作两丸。每用一丸置瓦上,用炭火四块,将药居中,令患人仰卧缩脚被盖,将口频吹火,烧烟熏之,熏后,再服毒药数次。


金灯照眼(俞贡士传)


白锡(一钱,煎化入水银) 水银(一钱) 乳香 没药 白丁香 辰砂线香 轻粉(各三分) 自然铜(一钱) 麝香(三分)


上各为细末,将皮纸卷条,每条七分,用香油润湿,燃灯,照眼观灯,口含凉水,灯用帽匣盛之。


先要服通圣散十剂,照后亦要服十数服。如疮疼,宜服乳香、没药共五分,研末,调酒服。


身卧烟霞


乳香 没药 孩儿茶 雄黄 朱砂(各五分) 麝香(三分) 水花珠(一钱) 潮脑(一钱) 水银(一钱) 黑铅(一钱) 艾叶(三钱) 血竭(五分) 线香(三根)


上共为细末,将黑铅化开,水银入内,搅匀,冷之一处。将药分作三分,艾叶、线香亦分作三分,为条三根,用瓦盛药条,被盖身体秘密,仰身缩脚,药放脚下,烧烟熏之。避风三、五日,见风则生疮。未熏之先,宜服三黄败毒散十数剂。


白杏膏 治杨梅疮。


轻粉(一钱) 杏仁(去皮,七个)


共捣烂,将疮去痂,先抹猪胆汁,后涂药。


千金散


乳香 没药 血竭 雄黄 杏仁(各五钱) 轻粉 孩儿茶 枯矾(各五分) 胆矾(三分) 麝香(一分)


上为末,先用猪胆汁贴洗,后掺药。


珠粉散(翟散官传)


轻粉(一钱) 珍珠(二分) 天竺黄(六分)


上为细末,将疮用槐条煎汤洗净,后搽药即愈。


〔批〕按上方治杨梅疮熏贴外施之剂


杨梅顽疮(杨西塘传)


乳香 没药 轻粉 雄黄 铜绿(各等分)


上共为末,用人乳一钟,熬至半钟,入前药再熬令干,擂烂搽上。


香鳔汤 治杨梅疮,筋骨痛久不愈者。


茜草 麻黄 乌药(各一撮) 细茶 鱼鳔(二钱,用芝麻炒成珠,去麻)槐子(炒焦) 花椒(各五钱) 乳香(一钱) 生姜(五片) 葱白(五根)


上锉一剂,水煎一钟,通口服。二、三剂即愈,不发。


黑金散(毛东园传) 治曾服轻粉,致筋骨疼痛。


当归 川椒(去目) 甘草 细茶 黑铅(各四两)


上锉,分作十剂,水煎服,或后入麝香一分。


换骨散(毛东园传) 治天泡疮,筋骨疼痛。


川归 荆芥 麻黄 栀子 连翘 花粉(各一两) 角刺(一两半) 乳香没药(各一钱半) 土茯苓(四两)


上锉,分十剂,水三碗,煎一碗,二次服之。


〔批〕(按上方治杨梅疮毒致筋骨痛者)


登瀛散 治远年杨梅风漏,或筋骨疼痛。


土茯苓(二斤) 防风 荆芥 五加皮 白藓皮 威灵仙 木瓜(各一两半) 生地黄(酒洗) 白芍药 当归 川芎 白茯苓 川牛膝 杜仲(炒) 白芷 地骨皮 青藤 槐花 黄连(各一两)


上锉十剂,水一钟半,酒一钟,煎至一钟,疮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渣再煎,每日一帖,煎两次合一处,庶浓淡得宜。作两次温服,第三次勿煎,逐日晒干,至三帖统煎汤。


候温洗浴。初服五帖之内,疮势觉盛,乃毒瓦斯攻外,勿惧。轻者至十帖,重者至二十帖,见奇功。忌房事、生冷煎爆、母鸡、鹅羊、猪头、蹄、虾、鱼,此皆动风之物。


苍耳散 治杨梅疮已服轻粉,愈后手发癣,或手掌上退一层,又退一层,生生不绝者,名鹅掌风。


苍耳子 金银花 皂角刺 防风 荆芥 连翘(各一钱) 蛇床子天麻 前胡(各五分) 土茯苓 牙皂 甘草(各三钱)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川椒一撮,水煎,不拘时服。


右军方 治杨梅疮后鹅掌风。


乌药(五钱) 白芷(五钱) 雄黄(二钱) 朱砂(二钱) 没药 乳香(各一钱)


上共为末,面丸如梧桐子大。每三十丸烧酒送下,五、七日见效。


玉脂膏(王中城传) 治杨梅疮愈后,鹅掌癣疮,久而不瘥,一擦如扫。


牛油 油 香油 黄蜡(各一两,溶化入) 银朱(一钱半) 官粉(二钱) 麝香(五分)


上为末,入内搅匀,抹癣上,火烤,再擦再烤,如神。


治梅毒久不愈。土蜂窝 长脚蜂窝 油松节(三味烧过罩,成炭)


上为末,用香油煎滚,入黄蜡再煎,入药调如膏,夹油单纸贴疮,一、二日即变白生肌,如神。


茯苓汤(敏所兄传) 治远年久日一切杨梅、天泡疮毒,甚至腐烂肌肉流脓出汁,臭不可闻,痛不可忍,先服此汤。


薏苡仁 皂角刺 木瓜 白芷 当归尾 生地黄 川牛膝 白芍药 黄柏 防风(各一两) 木皂角川椒 红花(各五钱) 甘草节 羌活(各七钱) 金银花(二两)


上为细末,用艾茸铺纸,入药在中,卷条放碗内,入香油一碗,将药条作灯草照之。令病患眼看灯,口噙凉水,热则又换,将灯入木桶内,四围用单被围住,勿令泄灯气,看照尽药条为度。


后用丸药,黄丹(一钱二分) 轻粉(一钱) 皮硝(四分) 珍珠(三分) 花粉(一分) 槐花(五分,炒) 丁香(一分,炒) 当归(三分,炒)


上为末,以烂饭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分至五分止,白水送下。


如疮不收口,又用贴药∶黄柏 黄芩 黄连 白芨 杏仁(俱锉碎)


黄蜡(五钱) 入好醋。取叶贴疮上,先用花椒煎水,入盐少许,洗疮,后贴药。


鹅胆膏 杨梅疮发于肛门,不便大解,用杏仁(七个,去皮尖)轻粉、胆矾(各五分)共为极细末,鹅胆调,点疮上立效。(《陈文治方》)


杨梅毒疮 银朱 官香 等分为末。卷入纸捻,点灯置桶中,以鼻吸烟,一日一次,七日愈。(《奇方纂要》)


一方,用银朱、轻粉(各一钱)黄蜡、清油(各一两),化开和收,以油纸摊贴,疮痂自脱。(《袖珍方》)


初熏 辰砂末(一钱),绵纸分作七条,香油浸透,每次熏二条。熏时,板凳坐着。暑天用单被,寒天用夹被盖之,不可出气。要口含些水,恐伤口皮,熏完吐出,不可吞下,其效如神。(《济生秘览》)


擦法 疮初起时,用晋矾(四两)研为细末,患者坐重帏中,擦手足心,以尽为度,七日汗出疮愈。(《选梓》)


洗法 川椒(三钱) 黄连、黄柏、黄芩、黄占 白芨(各五钱)食盐少许,煎汤洗之。(《说约》)


一方,用土菖蒲一味,煎汤洗疮,即得收口。(同上)


点药 儿茶 杏仁霜(各一钱) 轻粉(五分) 冰片(三分) 共研末,用鹅胆调,点一次,过夜即脱靥。(《种福堂方》)


结毒敷药 真轻粉(二钱) 杏仁霜(二十粒,去皮尖,取霜) 番木鳖(火 存性) 儿茶(火 ,各三钱) 各胆矾(三分) 片脑(一分) 共研极细末,用鹅胆或猪胆调敷,一日一换,数日愈。(同上)


烂久不痊 癞虾蟆,蓖麻子油煎成膏贴之。(《桂轩随 》)


(近时称。从咽喉患起者,仍见咽喉门)


湿胜者宜先导湿。表实者宜先解表。里实者宜先疏内。表里俱实者,解表攻里。表虚者补气。里虚者补血。表里俱虚者补气血。


一男子玉茎患之,肿痛,先以导水丸、龙胆泻肝汤各四服,稍愈;再以小柴胡汤加黄柏、苍术,五十余剂而平。


一男子玉茎肿溃,小便赤色,肝木弦数,以小柴胡汤,加木通、青皮、龙胆草四剂;又龙胆泻肝汤,数剂而愈。


一童子玉茎患之,延及小腹数枚作痛,发热,以小柴胡汤吞芦荟丸,更贴神异膏,月余而安。


一男子遍身皆患,左手脉浮而数,以荆防败毒散治之,表证乃退;以仙方活命饮六剂,疮渐愈,兼饮萆 汤,月余而愈。


一妇人 痛,便秘作渴,脉沉实,以内疏黄连汤二剂,里证已退;以龙胆泻肝汤数剂,疮毒顿退,间服萆 汤,月余而愈。


一男子患之,发热便秘,作渴,两手脉实,以防风通圣散治之而退;以荆防败毒散兼龙胆泻肝汤,而痊。


一男子愈后,腿肿一块,久而溃烂不敛,以蒜捣烂,敷患处,用艾隔蒜灸之;更贴神异膏,及服黑丸子并托里药,两月而愈。


一妇人燃轻粉药,于被中熏之,致遍身皮塌,脓水淋漓,不能起居,以滑石、黄柏、绿豆粉末等分,铺席上,令可卧,更饮金银花散,月余而痊。


一男子皆愈,但背肿一块甚硬,肉色不变,年余方溃,出水三载不愈,气血俱虚,饮食少思,以六君子汤加当归、藿香,三十余剂稍愈;更饮萆 汤,两月余而愈。


一男子患之势炽,兼脾胃气血皆虚,亦服前药而瘥。


一妇人患之,皆愈,惟两腿两 各烂一块如掌,兼筋挛骨痛,三载不愈,诸药不应,日晡热


汤,加牛膝、杜仲、木瓜,三十余剂而痊。


附方


导水丸(方见便痈门)


龙胆泻肝汤(方见下疳门)


荆防败毒散(方见溃疡发热门)


内疏黄连汤(方见肿疡门)


仙方活命饮(方见发背门)


防风通圣散(方见天泡疮门)


隔蒜灸法(方见发背门)


八珍汤(方见溃疡发热门)


黑丸子(方见流注门)


金银花散(方见作渴门)


小柴胡汤(方见瘰 门)


神异膏 治痈疽疮毒甚效,此疮疡中第一药也。


露蜂房(儿多者,一两) 蛇蜕(盐水洗、焙,半两) 玄参(半两) 黄 (三钱) 男子发(洗如鸡子一团) 杏仁(去皮尖,一两) 黄丹(十二两) 真麻油(二斤) 先以玄参、杏仁、黄入油,煎至将


,滴,水捻至软硬得中,即成膏矣。


萆 汤 治杨梅疮,不问新旧溃烂,或筋骨作痛,并效。用川萆 (俗呼土茯苓,)每


气血等症者,以此一味为主,而加以兼症之剂。)


芦荟丸(方见下疳门)


又捷法 治杨梅疮不同新旧并效,不过旬日。用胆矾、白矾末并水银各三钱半,入香油、


仍前再擦,用药尽即卧,汗出或大便去垢,口出秽涎为验。连擦三日,煎通圣散澡洗;更服内疏黄连汤或败毒散。愈后服萆 汤,有热加芩、连,气虚参、 ,血虚四物之类。


夫疠疮者。一名杨梅疮。因形相似。乃气受之。故坚实凸起。又名棉花疮。血受之。其形扁拓而溃。又名果子疮。亦类其象。而俗呼之也。北又曰天泡疮。皆一名。异而实同源。治疗当别。自致者重。传染者轻。盖自致者。必因淫欲太妄。以致阴处起火。及纵口恣味。三焦皆热。精竭血结。遗滞诸经而成者也。俗传以母猪犬羊肉鸡鲤毒物发出。谓毒尽。殊不知在火上添油矣。又有怕露出而求速效者。过服败毒散。则伤五内胃气。毒益陷伏。以药线熏脐。致使出不能出。收不能收。廷溃不能杜绝。手足心皮枯似白鹅掌风。及后筋骨疼痛。风块恶候。皆未获良治而然也。凡遇此患。托里解毒汤。外用千里光明汤频频洗浴。大效。


托里解毒汤


当归(一钱五分) 赤芍(一钱五分) 川芎 生地黄 连翘 黄芩 防风(各一钱) 黄连(酒炒二钱) 荆芥穗(七分) 苦参(酒炒) 羌活 薏苡仁(各一钱) 皂角子(十个) 防己(一钱)木瓜(五分) 生甘草(二分) 土茯苓(一两湿者四两)


上锉。水二碗。煎至一碗。温下。渣再煎服。虚弱人。加人参一钱。自生者。加黄柏一钱。牛膝一钱。独活一钱。宜服二十帖。每帖煎三次。一日服一帖。


千里光明汤


青木香 黄连 黄柏 黄 荆芥 防风 苦参 苍耳子 蛇床子 羌活 升麻 麻黄甘草(各五钱) 鸡肠草(焙) 冬青叶(焙)


上作一剂。用布包。水煮。于无风处。服此煎药。即以此汤浴洗。凉了又加热。药汤煮热者实洗。微汗拭干。十日后不必频洗。其药渣并入。煎药渣再洗。鸡肠草一名千里光明草。又名九里明。俗名藤枯卖。其叶梢尖而歧。开花白色。处处有之。


一治杨梅疮初起。先服防风通圣散十余剂。后服此收功。永无后患。


十全丹 云莱弟验。


雄黄 朱砂 乳香 没药 孩儿茶 当归 白芷 丁香 槐角(各一钱) 轻粉(用花椒一钱煎水调蒸八分)


上为细末。饭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土茯苓汤下。


一治杨梅疮。先服防风通圣散。加紫草一两同煎服。后服此良。十九服验。


白藓皮(二两) 皂角子(一百二十个) 防风(二两) 细辛(一两三钱) 川乌(一两) 草乌(二个) 罂粟壳(四两)


上锉十剂。每一剂。用土茯苓一斤。猪肉半两。同煎服。


一治杨梅疮。黄左川传。


连翘(四两) 金银花(四两) 牙皂(二两) 杏仁(二十四个) 蝉蜕(二十一个) 肥珠子(三十一个) 冷饭团(一斤)


上俱锉。用酒拌炒。作十帖。水煎服。


一治杨梅疮毒。黄仰溪传。


金银花(一两五钱) 青藤 归尾 皂角刺 五加皮 白藓皮(各二两)


上锉。分作十二剂。每剂用土茯苓十二两。水煎服。先服通圣散。


一治杨梅疮。南塘侄验。


汉防己(七钱) 槐花(二钱) 五倍子(四钱)


上三味为末。用土茯苓半斤研烂。猪肉半斤切碎。共作一服。用酒煮熟。连渣并肉通服一治杨梅疮良方。胡云斋传。


归尾 牛膝 黄芩 大黄(各一两三钱) 木瓜(一两) 金银花(二两二钱) 皂角刺(八钱) 蝉蜕(五钱) 土茯苓(二钱)


上锉。分作十帖。每帖用红枣、白果、皂角子各十枚。葱白三根。水煎。临晚服。忌绿豆。


一治天泡疮神方。用铁锈钉。酽醋磨浓。搽疮上立已。


一论凡人患杨梅、天泡、棉花等疮。致成一切难状之疾。或杨梅疮烂见骨。经年不收口者。


或筋骨疼痛。举发无时。或遍身疙瘩不消。或手足皱破出血。或遍身起皮发靥。好一层起一层。或赤瘫白瘫鹅掌风癣。或皮好骨烂。口臭难当。及年久 疮不愈。一切顽疮恶毒。并皆神效。


通仙五宝汤


钟乳粉(三分) 大朱砂 琥珀 冰片 珍珠(各一分五厘)


上为细末。用白飞面炒三分。共一钱二分。分作十二帖。每一日一帖。用一分。用土茯苓一斤。水煎十二碗。每清晨用半碗。和服。共十二碗。一日俱要吃尽。不可别用茶汤。一日一服。有不尽剂而愈者。有终剂而愈者。如病重未愈。须再服一料。忌鸡鹅鱼牛羊发物及房劳一忌杨梅风块。作肿作痛。及痈疽瘰 毒。并一切无名肿毒。


黑虎膏


草乌(四两) 南星 半夏 大黄(各二两) 五倍子(三两同绿豆五两共炒焦) 干姜(五钱) 姜黄(一两) 黄柏(一两)


上为细末。共和匀。用葱汁米醋调成膏。贴患上。时常以葱醋润之。毋令干燥。其膏一日又取下。加些新的。复研再贴。以消为度。


一杨梅疮愈后遗癣毒。一层一层顽皮。痒不可当。


牛油 地沥青 香油 黄蜡(各一两熔化待温入后三味) 银朱(一钱五分) 宫粉(一钱)麝香(五分)


上为末。入内和匀。先将火烤癣令痒。抓破擦上药。再烤再擦如神。


一治杨梅疮。不论远近。先服防风通圣散。十数剂后。服此丸收功。神效。


轻粉 孩儿茶 糯米饭 芝麻(各一钱)


上共捣为丸。作一百个。每早。茶下十丸。忌荤盐。


一治杨梅疮。


雄黄(二钱) 真轻粉(一钱) 杏仁(去皮尖三十个)


上研为细末。入杏仁。再研如泥。用雄猪胆汁调搽疮。要先洗净。拭干搽药。二三日效


杨梅疮生有二般,精化气化是其源,精化淫欲气传染,气宜发汗精下痊。


【注】此证一名广疮,因其毒出自岭南;一名时疮,以时气乖变,邪气凑袭之故;一名棉花疮,因其缠绵不已也,一名翻花杨梅,因窠粒破烂,肉反突于外,如黄蜡色;一名天泡疮,因其夹湿而生白 也。有形如赤豆嵌于肉内,坚硬如铁,名杨梅痘;有形如风疹作痒,名杨梅疹;先起红晕,后发斑点者,名杨梅斑;色红作痒,其圈大小不一,二三相套,因食秽毒之物入大肠而发,名杨梅圈。


其名形虽异,总不出气化、精化二因。但气化传染者轻,精化欲染者重。气化者,或遇生此疮之人,鼻闻其气,或误食不洁之物,或登圊受梅毒不洁之气,脾、肺受毒,故先从上部见之,皮肤作痒,筋骨微疼,其形小而且干也。精化者,由交媾不洁,精泄时,毒瓦斯乘肝肾之虚而入于里,此为欲染,先从下部见之,筋骨多痛、或小水涩淋、疮形大而且坚。气化者毒在表,未经入里,稍有萌动,宜急服透骨搜风散;元气实者,杨梅一剂散汗之。精化者毒在里,深伏骨髓,未透肌肤,宜服九龙丹,通利大、小二便,以泻骨中之毒,甚者二服,降下毒物,以土深压之。行泻之后体实者,升麻解毒汤;体虚者,归灵内托散,服至筋骨不疼,疮色淡白,内毒已解,再用金蟾脱壳酒一料扫余毒,以绝其源。


如梅毒初发,服表药时,恐上攻头面,宜预服护面散;或疮势已发于面,愈后斑痕不退,宜翠云散点之,以灭痕迹。若梅疮溃烂时,脓秽浸淫成片而痛者,以鹅黄散撒之。


又翻花杨梅,亦以本方加雄黄末,香油调敷之。外有护从丸,于发疮时,令侍从人服之可免传染。梅疮初起,头不痛、筋骨不疼,小水通利,疮形碎小色鲜,头面稀少,口角无疮,胸背稠密,谷道清楚者为顺;若先发下疳,次生便毒、鱼口,便觉筋骨疼痛,而梅疮随发,色紫坚硬,手足多生,形如汤泼起 者为险。总之始终调治得法,轻者半年,重者一载,始得全愈。若患者不遵正法医治,欲求速效,强服轻粉、水银、白粉霜劫药等类,妄用熏、擦、哈、吸等法,以致余毒含藏骨髓,复为倒发结毒,轻则累及妻子,甚则腐烂损形,不可不慎。


杨梅疮图(图缺)


透骨搜风散


透骨草(白花者,阴干) 生脂麻 羌活 独活 小黑豆 紫葡萄 槐子 白糖 六安茶核桃肉(各一钱五分)


生姜三片,红枣肉三枚,水三盅,煎一盅;露一宿,空心热服被盖出汗,避风。


【方歌】透骨搜风散梅毒,筋骨微疼痒皮肤;脂麻羌独豆葡萄,槐子糖茶核桃肉。


杨梅一剂散


麻黄(蜜炙,一两) 威灵仙(八钱) 大黄(七钱) 羌活 白芷 皂刺 金银花 穿山甲(炙,研)蝉蜕(各五钱) 防风(三钱)


山羊肉一斤,河水煮熟,取清汤二碗,用黄酒一碗,将药煎至一碗;令患者空心将羊肉淡食令饱,随后服药,盖被出汗,避风。


【方歌】杨梅一剂元气壮,上部生毒瓦斯化疮,麻黄羌芷威灵刺,银花风甲蝉大黄。


升麻解毒汤


升麻 皂刺(各四钱) 土茯苓(一斤)


水八碗,煎四碗,作四次,一日服尽。每次炖热,加香油三茶匙和匀,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


如疮生项上,加白芷。咽内,加桔梗。胸腹,加白芍。肩背,加羌活。下部,加牛膝。


【方歌】升麻解毒筋骨疼,梅毒缠绵壮服灵,土苓皂刺香油服,按部须加药引经。


归灵内托散


人参 木瓜 白术(土炒) 金银花 防己 天花粉 白鲜皮 薏苡仁(各一钱) 当归熟地 白芍(酒炒) 川芎(各一钱) 土茯苓(二两) 威灵仙(六分) 甘草(五分)


水三盅,煎二盅,作二次,随病上下服之,渣再煎服。


下部,加牛膝五分。元气虚者,倍加参、归。毒瓦斯盛者,倍金银花、加蒲公英。外以麦冬五钱去心、薏苡仁五钱、土茯苓一两,煎汤常服以代茶。


【方歌】归苓内托参木瓜,术银四物己天花,土苓鲜薏威灵草,梅疮体弱服堪夸。


金蝉脱壳酒


醇酒五斤,大蛤蟆一个,土茯苓五两浸酒内,瓶口封严,重汤煮二炷香时取出。待次日饮之,以醉为度。无论冬夏,盖暖出汗为效,余存之酒,次日随量饮之,酒尽疮愈。


又治结毒筋骨疼痛诸药不效者,更妙。服酒七日后,禁见风为效,忌口及房欲。


护面散


女人头发( 、存性) 明雄黄(各三分)


共研细,香油半酒盅调匀,滚黄酒冲服,一日三服。


【方歌】护面散医梅疮现,预服毒不攻头面,香油调药黄酒冲,只用雄黄头发 。


翠云散


轻粉(一两) 石膏( ,一两) 胆矾 铜绿(各五钱)


共研极细末,湿疮干撒,干疮以公猪胆汁调浓点之,每日三次,斑痕自退。


【方歌】翠云散去疮后斑,轻粉石膏共胆矾,铜绿共研湿干撒,猪胆汁调能润干。


鹅黄散


轻粉 石膏( ) 黄柏(炒,各等分)


共为末,干撒患处,即可生痂,再烂再撒,毒尽即愈。


【方歌】鹅黄散治梅疮烂,脓秽多疼浸成片,轻粉石膏黄柏研,干撒止疼解毒验。


护从丸


雄黄 川椒(各五钱) 杏仁(炒,去皮、尖一百粒)


共研末,烧酒打飞罗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白滚水送下。


【方歌】护从丸避梅疮患,雄黄川椒各五钱,杏仁百粒酒糊入,从人服之毒不传。


九龙丹(见下部悬痈)


一名广疮,因其毒出岭南;一名时疮,以时气乖变,邪气凑袭之故;一名翻花疮,因其缠绵夹湿而生白泡。有形如赤豆,嵌于肉内,坚硬如铁,名杨梅痘。有形如风豆作痒,名杨梅疹。有先起红晕后发斑点,名杨梅斑。有色红作痒,其圈大小不一,二、三相套,名杨梅圈。


名形虽异,要不出气化、精化二因。气化传染者轻,精化欲染者重。气化者,或遇生此疮之人,鼻闻其臭,或误食其物,或登圊受其不洁之气,脾肺受毒,故先从上部见之。皮肤作痒,筋骨或疼或不疼,疮形小而且干,此不过在皮毛肌肉之间,每日用换肌消毒散去木瓜加荆芥、防风、蝉衣汗之,或更以龙胆泻肝汤接服,清去湿热,自当痊愈。精化者,由交媾不洁,精泄时毒从精道乘虚直透命门以灌冲脉,所以内入骨髓,外达皮毛,凡冲脉所到之处,无所不有。多有先患下疳,次便毒,渐至筋骨疼痛,下部生疮,或小水涩淋,其疮形大而坚硬,为害最恶。治之以化毒为贵,熏为忌,熏罨瘥者复发难治。医方有升药为丸,雄黄为衣,包裹吞服,数日即好。或燃药条一根,口含冷水诸法,皆收毒入内,掩饰瞒人,害人性命,羞畏人知者多受其害。复发则烂毒、瞎眼。初起宜用三黄丸,每日五鼓取四钱热陈酒送服,醉盖取汗,或兼以龙胆泻肝汤,每日早晚轮服,外用忍冬藤煎汤日洗、血余散日敷,渐渐取效。其有疮生头面或遍身不便处,欲其速愈,但用金霜散敷之,则二、三日可以脱落,亦神妙者也。然此惟治标之法耳,还须服药消其内毒,稍有遗毒未消,难逃后患。如换肌消毒散、槐花蕊方皆消余毒妙药。


一、有杨梅癣,用水浮萍煎汁浸洗,间日一次,数次即愈。


换肌消毒散


木瓜(不犯铁器) 甘草(各八分) 土茯苓(一两) 忍冬花(三钱) 当归 白藓皮(各二钱) 薏苡仁(四钱) 皂针(二钱) 木通(一钱五分) 白芷(一钱五分)


上水煎服,毒甚者加土茯苓至四、五两。


血余散


人指甲(炙研不拘多少) 真血余灰(各等分)


上二味共研,每两加麝香一钱再研和,密贮瓷罐内,临用白蜜调敷。


附方 愈后退斑饼


用黑母牛粪捻作小饼,炭火煨半熟,乘热贴患处,一时取去斑痕自退转白。


龙胆泻肝汤(通用九。)


槐花蕊(通用四十二。)


三黄丸(通用四十九。)


金霜散(通用七十一。)


附方


一、方用大虾蟆一个,肚上剖开,将雄黄一两填入用黄泥包好,放炭火内锻炼以泥红为度,散一、二剂,则终身不发矣。


一、患杨梅疮,服轻粉一时收敛,以图目前遮饰。岂知毒藏于内,必致外溃,未几而毒发于救。急治亦须用大剂药,些小之剂无效,方用护鼻散。


护鼻散


元参(三两) 麦冬(二两) 生草(一两) 生丹砂(末三钱) 桔梗(五钱) 花粉(三钱)银花(三两)


水煎调丹砂末,一剂鼻知香臭,连服四剂,鼻上黑色散去,可免鼻梁烂落矣。更用全鼻散。


全鼻散


元参(一两) 生甘草(三钱) 银花(一两) 当归(一两) 麦冬(五钱) 人参(三钱)


水煎调入丹砂末(一钱),服十剂而一身之毒尽出,方保无虞。前方勇猛所以救其急,后方平乃水银之母,子见母相逢不相离,丹砂出而轻粉亦出。倘鼻柱已倾,肉腐不堪,将前护鼻散救之,虽鼻不重长,而性命可援,不致于死也。


一、杨梅疮黄浓泛滥,腐臭不堪,世人皆以为毒盛,多用败毒之药。孰知曰败毒而毒愈盛、疮愈乎,方用二生汤。


二生汤


生黄 (一两) 土茯苓(二两) 甘草(三钱,生)


水煎服,连服四剂,疮色红活;再服四剂,疮尽干燥;又服四剂痊愈。此方如毒重疼痛非常,则加当归一两、银花二两、倍土茯苓;便结燥者加紫草三钱。


杨毒天泡者,风湿热毒也。初起宜


消风散毒散


归尾 川芎 赤芍 生地黄 升麻 干葛 黄芩(各一钱) 黄连 黄柏 连翘 防风(各八分)羌活 金银花 甘草(各五分) 蝉蜕(二个) 初服加大黄(二钱)、芒硝(一钱半,通利恶物去净后勿用。)


上锉一剂,水煎热服。



毒发出宜


二十四味风流饮


防风 荆芥 连翘 白芷稍 归尾 川芎(上部疮多宜焙用) 赤芍 黄芩 黄连 栀子 地骨皮五加皮 白鲜皮 木通(下部疮多宜焙用) 木瓜 苦参 金银花 皂角刺 薏苡仁 蝉蜕 僵蚕 黄柏白蒺藜 甘草 土茯苓(白实者三斤),疮痛加羌活、独活;体弱加人参、茯苓,去栀子。


上锉作五十剂,每日服二剂,水煎。忌牛肉、烧酒、盐宣炒过,食则不生癣。


茯苓汤


土茯苓(四两,捣汁) 桔梗 防风(各一两) 乳香 没药(各五分)


上锉,水五碗,煎至三碗,温服。一日服尽。忌茶水诸物,五帖全除。忌铁器。


茯苓糕 治杨梅疮毒。


土茯苓(去粗皮为细末一斤) 白蜜(一斤) 糯米粉(一斤) 三味和匀,蒸糕食之。常以茯苓煎服当茶吃,不可饮茶水。


雄黄败毒丸


雄黄 朱砂 轻粉 孩儿茶(各一钱) 苦参(一两净末)


上为细末,粳米饮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日进二服,口噙绿豆汤。



遗毒为患,宜


香螵汤 治杨梅,筋骨疼痛久不愈者立效。


茜草 麻黄 乌药 细茶 鱼螵(三钱,用项麻同炒成珠) 槐子(炒) 花椒(各五钱) 乳香(一钱)


上锉一剂,水二钟、姜五片、葱五根,煎至一钟,通口温服,二三帖即愈不发。


通仙五宝散 凡人病过杨梅、天泡、绵花等疮,致成一切难名状之疾;或杨梅疮烂见骨,经年不收口者;或筋骨疼痛,举发无时;或通身疙瘩不消;或手足皱破出血;或通身起皮发靥,好一层起一层;或赤癜、白癜,鹅掌风癣;或皮好骨烂、口臭难当,及年久 疮不愈;一切顽疮恶毒并皆治之。


钟乳粉(三分) 大丹砂(二分) 琥珀(五厘) 冰片(五厘) 珍珠(二厘半)


上为细末,每服五厘,另入飞白霜二分半,炒过合作一服,每一料分作十二帖,每一日用土茯苓一斤,水煎作十二碗,去渣,清晨只用一碗,入药一帖,搅匀温服。其茯苓汤须一日服尽,不可别用汤水并茶,日日如是。服尽一料,至十二日即愈。或有不终剂而愈者。如病重,须再服一料,无不愈也,百发百中。忌鸡、鹅、牛肉、房事,服药完不忌。(此方乃王范泉游广东传来,极真,治杨梅疮乃天下古今第一仙方也,幸宝之宝之!)


西圣复煎丸 治杨梅疮后,肿块经年,破而难愈,以致垂危。百方不效,用此如神。(此方乃扶沟宝林僧传,殊效。)


乳香 没药 儿茶 丁香(焙。各一两) 阿魏 白花蛇 血竭(各四钱,俱为末) 白面(炒,一斤)蜂蜜(炼熟,六两) 香油(四两,煎熟) 枣肉(水煮去皮核)


上共一处为末,捣千余下,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土茯苓四两,水四碗煎至二碗,入丸煎化,去渣温服。


茯苓饼 治远近顽疮、烂不敛口并治。


防风 人参 五加皮 白鲜皮 当归 川芎 丁皮 木瓜 皂角刺 海桐皮 乳香 没药 金银花甘草(各一钱) 土茯苓(半斤)


上共为细末,将药末四两对麦面四两,水和一处作饼,焙干熟用,不拘时。外将细粗末煎作汤饮,以疮好为度。


杨梅天泡愈后,疤痕红黑,用大黄、白矾二味等分同研,擦患处,其痕即去,色亦如旧。


玉脂膏 治杨梅愈后,发出鹅掌风癣起白皮,去一层发一层,久不愈者。


牛油 香油 油 黄蜡(各一两,化开待温入) 银朱(一两) 官粉(二钱) 麝香(五分)


以上三味为细末,入油内搅匀,火烤癣令热,将药搽上,再烤再搽即效。


秘方 治杨梅疮。


官粉二钱,入一文钱豆腐,将粉掺于内,重汤煮食,立瘥。


灸法 治杨梅疮。


初起那一个,灸三五壮后不再发。


【方歌】杨梅疮生有二般,精化气化是其源,精化淫欲气传染,气宜发汗精下痊。


【注】此证一名广疮,因其毒出自岭南;一名时疮,以时气乖变,邪气凑袭之故;一名棉花疮,因其缠绵不已也;一名翻花杨梅,因窠粒破烂,肉反突于外,如黄蜡色;一名天泡疮,因其夹湿而生白疱也。有形如赤豆,嵌于肉内,坚硬如针,名杨梅痘;有形如风疹作痒,名杨梅疹;先起红晕,后发斑点者,名杨梅斑;色红作痒,其圈大小不一,二三相套,因食秽毒之物,入大肠而发,名杨梅圈。其名形虽异,总不出气化、精化二因。但气化传染者轻,精化欲染者重。气化者,或遇生此疮之人,鼻闻其气,或误食不洁之物,或登圊受梅毒不洁之气,脾、肺受毒,故先从上部见之,皮肤作痒,筋骨微疼,其形小而且干也。精化者,由交媾不洁,精泄时,毒气乘肝、肾之虚而入于里,此为欲染,先从下部见之,筋骨多痛,或小水涩淋,疮形大而且坚。气化者毒在表,未经入里,稍有萌动,宜急服透骨搜风散;元气实者,杨梅一剂散汗之。精化者毒在里,深伏骨髓,未透肌肤,宜服九龙丹,通利大、小二便,以泻骨中之毒,甚者二服,降下毒物,以土深压之。行泻之后,体实者,升麻解毒汤;体虚者,归灵内托散,服至筋骨不疼,疮色淡白,内毒已解,再用金蟾脱壳酒一料扫余毒,以绝其源。


如梅毒初发,服表药时,恐上攻头面,宜豫服护面散;或疮势已发于面,愈后斑痕不退,宜翠云散点之,以灭痕迹。若梅疮溃烂时,脓秽浸淫成片而痛者,以鹅黄散


撒之。又翻花杨梅,亦以本方加雄黄末,香油调敷之。


外有护从丸,于发疮时,令侍从人服之,可免传染。梅疮初起,头不痛,筋骨不疼,小水通利,疮形碎小色鲜,头面稀少,口角无疮,胸背稠密,谷道清楚者为顺;若先发下疳,次生便毒、鱼口,便觉筋骨疼痛,而梅疮随发,色紫坚硬,手足多生,形如汤泼起疱者为险。总之始终调治得法,轻者半年,重者一载,始得全愈。若患者不遵正法医治,欲求速效,强服轻粉、水银、白粉霜劫药等类,妄用熏、擦、哈、吸等法,以致毒含藏骨髓,复为倒发结毒,轻则累及妻子,甚则腐烂损形,不可不慎。


方剂:透骨搜风散'组成:透骨草(白花者,阴干)生脂麻羌活独活小黑豆紫葡萄槐子白糖六安茶核桃肉(各一钱五分)


生姜三片,红枣肉三枚,水三钟,煎一钟;露一宿,空心热服,盖被出汗,避风。


【方歌】透骨搜风散梅毒,筋骨微疼痒皮肤,脂麻羌独豆葡萄,槐子糖茶核桃肉。


又方:杨梅一剂散


组成:麻黄(蜜炙,一两)威灵仙(八钱)


大黄(七钱)羌活白芷皂刺金银花穿山甲(炙,研)


蝉蜕(各五钱)防风(三钱)


山羊肉一斤,河水煮熟,取清汤二碗,用黄酒一碗,将药煎至一碗,令患者空心将羊肉淡食令饱,随后服药,盖被出汗,避风。


【方歌】杨梅一剂元气壮,上部生毒气化疮,麻黄羌芷威灵刺,银花风甲蝉大黄。


又方:升麻解毒汤


组成:升麻皂刺(各四钱)


土茯苓(一斤)


水八碗,煎四碗,作四次,一日服尽。每次炖热,加香油三茶匙和匀,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


如疮生顶上加白芷。咽内加桔梗,胸腹加白芍,肩背加羌活,下部加牛膝。


【方歌】升麻解毒筋骨疼,梅毒缠绵壮服灵,土苓皂刺香油服,按部须加药引经。


又方:归灵内托散


组成:人参木瓜白术(土炒)金银花防己天花粉白鲜皮薏苡仁(各一钱)


当归熟地白芍(酒炒)川芎(各一钱)


土茯苓(二两)威灵仙(六分)


甘草(五分)


水三钟,煎二钟,作二次,随病上下服之,渣再煎服。


下部加牛膝五分,元气虚者倍加参、归,毒气盛者倍金银花,加蒲公英。


外以麦冬五钱(去心),薏苡仁五钱,土茯苓一两,煎汤常服以代茶。


【方歌】归灵内托参木瓜,术银四物己天花,土苓鲜薏威灵草,梅疮体弱服堪夸。


又方:金蝉脱壳酒组成:醇酒五斤,大虾蟆一个,土茯苓五两浸酒内,瓶口封严,重汤煮二炷香时取出。待次日饮之,以醉为度。无论冬夏,盖暖出汗为效。余存之酒,次日随量饮之,酒尽疮愈。又治结毒筋骨疼痛,诸药不效者更妙。服酒七日后,禁见风为效,忌口及房欲。


又方:护面散


组成:女人头发(〔火段〕,存性)明雄黄(各三分)


共研细,香油半酒钟调匀,滚黄酒冲服,一日三服。


【方歌】护面散医梅疮现,豫服毒不攻头面,香油调药黄酒冲,只用雄黄头发〔火段〕。


又方:翠云散


组成:轻粉(一两)石膏(〔火段〕,一两)


蟾矾铜绿(各五钱)


共研极细末,湿疮干撒,干疮以公猪胆汁调浓点之每日三次,斑疮自退。


【方歌】翠云散去疮后斑,轻粉石膏共胆矾,铜绿共研湿干撒,猪胆汁调能润干。


又方:鹅黄散


组成:轻粉石膏(〔火段〕)


黄柏(炒,各等分)


共为末,干撒患处,即可生痂;再烂再撒,毒尽即愈。


【方歌】鹅黄散治梅疮烂,脓秽多疼浸成片,轻粉石膏黄柏研,干撒止疼解毒验。


又方:护从丸


组成:雄黄川椒(各五钱)


杏仁(炒,去皮、尖)


共研末,烧酒打飞罗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白滚水送下。


【方歌】护从丸避梅疮患,雄黄川椒各五钱,杏仁百粒酒糊入,从人服之毒不传。


又方:九龙丹(见下部悬痈)


〔薛〕杨梅疮乃天行时毒,亦有传染而患之,或禀赋所得者,受证在肝,故多起于下部,治失其宜,多致蚀伤眼目,腐败肾茎,拳挛肢节。初起之时,上体多者先用荆防败毒散。下体多者先用龙胆泻肝汤。大便秘者用大连翘饮,后用换肌消毒散。


若蚀伤眼目,兼用九味芦荟丸、六味地黄丸。肢节拳挛,兼用蠲痹解毒汤。若因脾胃亏损而不能愈者,先用异功散,后用换肌消毒散。若用轻粉之药,多致败证也。


按∶杨梅疮起于近代,多淫夫御不洁之妇,传染而致者,其在小儿,得之乳抱传染者轻,得之父母遗体者重,治法与大人同,更当求之专科,薛氏治法,未可尽遵用也。


换肌消毒散 (一名草 散) 治杨梅疮,不拘初患、日久,并效。


土茯苓(即萆 ) 当归 白芷 甘草 皂角刺 薏苡仁 白藓皮 木瓜(不犯铁器。各等分)


上,水煎,食前,并空心服。


又方 治大人之剂,如用前方未应,或儿长大,宜用此方。


土茯苓(五钱) 当归 白芷 皂角刺(炒) 薏苡仁(各一钱) 白藓皮 木瓜(不犯铁器)木通 金银花(各七分) 甘草 连翘 防风(各五分) 茯苓 芍药(各一钱,炒) 黄 (炒,二钱) 川芎 生地黄(各八分)


上,作二三剂,水煎出,幼者作一剂煎,分两三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