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喉痧
《回春录》:疫喉痧
段春木之室烂喉,内外科治之束手。姚雪蕉孝廉荐孟英视之,骨瘦如柴,肌热如烙,韧痰阻于咽喉,不能咯吐,须以带帛搅而曳之。患处红肿白腐,龈色皆糜,米饮不沾,汛事非期而至。按其脉,左细数,右弦滑。曰∶此阴亏之体,伏火之病,失于清降,扰及于营,先以犀角地黄汤清营分,而调妄行之血,续与白虎汤加西洋参等,肃气道而泻燎原之火,外用锡类散扫痰腐而消恶毒,继投甘润药,蠲余热而充津液,日以向安,月余而起。
□
吴雨峰明府家,嘱儿科为其仲郎所出之两孙种痘,下苗二、三日,发热咽痛,医以为痘之将形也,投以升透之药,赤斑似锦,咽烂如焚,半月之间,阖家传染,诸医莫敢入其室。孟英往诊时,见其三郎耕有、四郎小峰尚未病。亟曰∶已病者固当图治,未病者尤宜防患,传以青龙白虎汤代茶恣饮,竟得无恙。其令阃洪宜人、及仲媳,皆为之治愈。此外如其长媳、其令嫒、其三孙、其仆、其探病之女戚,殒于是病者七人焉。时雨峰、筑岩两乔梓(父子)咸官于外,仲郎亦幕游江右,不料因种痘而酿此祸,益信孟英劝人勿种痘之说为可训也。
□
潘洪畴,托儿医为其仲郎所出之孙种痘,下苗三日,即咽痛,发热斑烂,七朝而夭。春波及其弟祥衍,皆染其病。春波之证,顾听泉治而愈矣。祥衍之恙,咽喉烂至于舌,胸膈痞塞不通,牙关紧涩,小溲淋痛,口流紫黑血块,人皆谓其脏腑烂焉。孟英视之,曰∶恶血毒涎,正欲其出,吹以锡类散,用碗承其口,流出涎血甚多,咽喉、牙环、胸膈皆得渐舒。投以∶犀角地黄汤加元参、银花、童溺、藕汁、竺黄、花粉、贝母、石菖蒲之类,渐以向安。继与生津填补而痊。
□
陈书伯之二令妹,亦患喉疹,汛事适行,四肢酸痛,略难举动,气塞于咽。孟英诊脉,弦滑。以∶犀(角)羚(羊角) 旋(复) 赭(石) (竹)茹 贝(母) 兜铃 牛蒡 射干 豆根 花粉 银花 海 竹沥丝瓜络等,出入为方,兼吹锡类散而瘥。
□
陈书伯庶母,同时患喉糜,而头偏左痛,心悸欲呕,壮热烦躁,脉弦细数。孟英曰∶此兼阴亏风动也。初以∶犀(角) 羚(羊角) 元参 菊花 丹参 栀(子) 桑叶 马勃,投之。外吹锡类散,咽愈热退。续用二至(丸)“二冬” 生地 石英 苁蓉 龟板 茯苓,滋阴潜阳而瘳。
□
陈书伯庶堂令弟保和,年未弱冠,患失音咽痛。孟英予∶犀(角) 羚(羊角) 石膏 元参 豆根 牛蒡射干等大剂清肃之药,音开而咽糜。吹以锡类散,糜愈而疹点满布,左目及耳后皆肿。方中加以鲜菊叶二两,疹愈。(但)痰嗽不已。仍主前法,服三十余帖而痊。此证脉滑且数,口大渴,初终未曾误药,故能愈。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