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疮风
《重楼玉钥》:咽疮风
咽喉此症不为良黄烂成疮作祸殃.根据法频施无效处.必然长梦入黄粱.
初起生咽喉间.或红黄色如粟形者日久满喉成疮.及满口生者.渐变紫黑不能吞咽.先用角药次开风路针.服紫地散以冰硼散吹之.即效惟风热实症可治.若内伤咳嗽吐血后而发此症者.切不可用此等药致枉人命也.
枢扶氏曰.按咽疮一症虽曰真阴亏竭相火熏灼上升咽喉发为咽疮.最为虚损恶症.然其间虚实阴阳.亦当分别治之凡属实症.由于风热者.必须发热恶寒.疮色红黄.右脉浮数有力因病患平昔过食煎炙蕴积于胸膈.今又新受风邪.感触而发.治宜以喉科诸药投之.自然获效.若虚症.形色白而干燥不润内热口渴饮食微少疼.惟咽津液其痛更甚.此由真阴已亏.虚损所致.然内伤有二种.一属气亏 为阳虚.一属血亏为阴虚.阳虚者.两寸浮数遇劳益甚而行.动则气喘此脾肺气虚穷及肾水.须培补中土.庶无差误今时医不识.以清凉利痰之剂治之.遂致喉间变生咽疮.顿成不治之症.若阴虚者.两尺洪数.重按无力现于外者.内热咳嗽吐痰衄血.或饮食日减.此肝肾阴虚不能蓄养龙雷真火盖阴虚则火旺.火旺则水竭.水竭则肾元枯涸.肾元枯涸则相火奔腾而浮上斯喉痹咽疮.痰结烦燥声哑之症作矣俗曰火烧灶门是也.其时若以六味补水真水不能骤生.以生脉保肺而久炎之肺又非参麦能疗.以八味降火.而咽喉之地难受桂附之性.以滋肾丸互治水火.而水火不能既济.惟急用甘露饮治之.使水火各安其位.得以浚其源而安其流.能导龙归海使五行自有相生之象然后再按脉察色.分别治之.或八味六味或归脾养荣诸方佐之.自然获奏神效称为灵丹.然患者亦当早治勿待病入膏肓.虽有神丹.亦无济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