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痢
《扁鹊心书》:休息痢
痢因暑月食冷,及湿热太过,损伤脾胃而致。若伤气则成白痢,服如圣饼、全真丹、金液丹亦可;若伤血则成赤痢,服阿胶丸、黄芩芍药汤。初起腹痛者,亦服如圣饼,下积血而愈,此其轻者也;若下五色鱼脑,延绵日久,饮食不进者,此休息痢也,最重,不早治,十日半月,害人性命。
治法∶先灸命关二百壮,服草神丹、霹雳汤三日便愈,过服寒凉下药必死。(痢至休息无已者,非处治之瘥,即调理之误,或饮食之过,所以止作频仍,延绵不已,然欲使其竟止亦颇费手。有肺气虚陷者,有肾阴不足者,有脾肾两亏者,有经脉内陷者,有肝木乘脾者,有腐秽不清者,有固涩太早者,有三焦失运者,有湿热伤脾者,有生阳不足者,有孤阴注下者,有暑毒未清者,有阴积肠蛊者,有风邪陷入者,一一体察,得其病情,审治的当,自能应手取效。)
【治验】
一人病休息痢已半年,元气将脱,六脉将绝,十分危笃。余为灸命关三百壮,关元三百壮,六脉已平,痢已止,两胁刺痛,再服草神丹、霹雳汤方愈,一月后大便二日一次矣。
一人病休息痢,余令灸命关二百壮病愈。二日,变泄下,一时五七次,令服霹雳汤二服,立止。后四肢浮肿,乃脾虚欲成水胀也,又灸关元二百壮,服金液丹十两,一月而愈。
《凌临灵方》:休息痢
罗左 脾肾双虚已成休息痢之候,由来半载之久,吸烟之体迁延非宜,所幸胃气尚苏不致受困,脉双弦而濡,拟宗缪仲淳法,缪氏脾肾双补丸四两,每日清晨、午后空心青盐汤送下三钱。
如酒积者,葛花解酲汤主之。
《奇效简便良方》:休息痢
老松树皮,研细末,稀粥和服一碗,日三次,三日必愈。
又平时收红白椿树皮,分开红白,各研为末,分瓶收存。遇症用白糖调服二三钱,红痢用红,白痢用白,红白痢,则红白并用(此不费钱,功德也)
《圣济总录》:休息痢
论曰肠中宿挟痼滞,每遇饮食不节,停饮不消。即乍瘥乍发,故取名为休息痢,治疗当加之以治饮消削陈寒痼滞之剂则愈。
治休息痢,阿胶汤方
阿胶(炙令燥) 黄连(去须炒) 龙骨(各一两) 艾叶(微炒半两) 仓米(二合炒)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日午再服。
治休息气痢久不瘥,肉豆蔻丸方
肉豆蔻(去壳) 诃黎勒(煨去核) 乌梅肉(炒干各一两) 黄连(去须炒一两半) 白矾(熬令汁枯半右五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用粥饮下,或煎白梅生姜汤下亦得,更加丸数服。
治休息痢,不能食及羸瘦,麦 丸方
大麦 (炒) 附子(炮裂去皮脐) 陈曲(炒) 桂 乌梅肉(炒) 人参 白茯苓(以上各一两)
上七味,捣罗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煮枣粥饮下,不计时候。
治休息痢,诸药无效,黄丹散方
黄丹(三两炒令紫色) 枣肉(三十枚捣为一块用纸紧裹大火烧令赤候冷取出) 枳壳(半两麸炒
上四味,捣罗为末,每服一钱,空心粥饮调下,忌油腻冷物。
治休息痢立效。栝蒌散方
栝蒌(一枚出却一半瓤) 白矾(一两) 白石英(一两)
上二味。入栝蒌中,湿纸裹,烧赤为度,候冷捣细,杵为散,每服一钱匕,食前粥饮调下。
治休息痢、日夜频并,白茯苓丸方
白茯苓(半两) 黄连(二两半) 黄柏 羚羊角(各一两半)
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米饮下三十丸,日午再服。
治休息痢。缩砂丸方
缩砂蜜(去皮一两为末) 肉豆蔻(去壳半两为末) 羊肝(去筋膜半具细切)
上三味拌和令匀。用面和作饼子裹,又以湿纸三重裹,于 灰火内,煨令香熟,去焦面纸,研细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米饮下,日再服。
治休息痢,及赤白痢,附子丸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 鸡子(二枚去黄取白)
上二味,先将附子捣罗为末,以鸡子白和为丸,如梧桐子大,一时倾入沸汤内,煮数沸漉出,分作两服,米饮下,空心日午各一服。
治休息痢,黄连汤方
黄连(去须炒) 龙骨(各半两) 艾叶(一握微炒) 阿胶(炙令燥半两)
上四味,细锉三味,以水三盏,先煎黄连等三味,至一盏半,去滓次下阿胶。再煎至一盏,分为二服,空心一服,如人行十里再一服,每服药后,浓煎干艾叶汤饮之亦佳。
治休息痢,玉液丹方
白矾(二两熬令汁枯) 硫黄 硝石(各半两)
上三味,于乳钵内相和,研作末,即入砂瓶子内,以炭火熔成汁,取出候冷。更研令细,用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空心米饮下,兼治肠风痔漏诸疾。
治休息痢,紫金散方
定粉(研) 铅丹(各一两) 大枣(二两去核) 莨菪子(一两半) 诃黎勒(炮去核一两)
上五味相和,捣成一团,以面重裹,于火中烧令烟尽,取出去灰土令净,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空心米饮调下,日晚再服。
治休息痢,脾胃气虚冷,大肠转泄,或发或止。饮食减少。四肢无力,没石子散方
没石子(半两) 肉豆蔻(半两) 桂心(半两) 诃黎勒(一两煨用皮) 浓朴(一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
上七味,捣罗为末,每服一钱匕,粥饮半盏调下,食前服之。
治休息痢,发歇不定,经久不瘥。硫黄丸方
硫黄(一两) 砒黄(一两) 何首乌(一两末) 白矾(一两)
上四味相和,研令匀,入瓷瓶子中,五月五日,取不食井水,和六一泥。固济封头候干。
安瓶子向火中。烧令通赤,候冷取药细研,以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患近者黄连汤下,久者橘皮汤下一丸。
治休息痢久不瘥,四霜丸方
巴豆霜(半钱匕) 百草霜(二钱匕) 粉霜(一钱匕) 砒霜(半钱匕) 乳香末(二钱匕)
上五味,再研细令匀,用黄蜡半两,熔汁和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丸,新汲水下。食前服。
治一切休息痢,日夜不止。四体倦怠,黄芩丸方
黄芩(去黑心半两) 砒霜( 研三分) 乌梅肉(炒干) 黄柏(锉各一分)
上四味,捣研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冷水下。
治冷气腹痛不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及治冷滑下痢不禁虚羸。缩砂丸方
缩砂蜜(去皮) 附子(炮裂去皮脐) 干姜(炮)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肉
上六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食前服。
治下痢乍瘥乍发,病名休息,丹粉丸方
丹砂(研半两) 粉霜(三钱) 腻粉 铅丹(各四钱) 白矾灰(三钱) 硝石(研)砒霜(研各二钱伏火
上七味,再同研匀,用水浸炊饼心为丸,如豌豆大。每服三丸,冷面汤下,看虚实加减治多年休息痢疾,四神丸方
当归(切焙半两) 乌梅(七枚去核) 黄连(去须微炒一两) 龙骨(半两)
上四味,捣罗为细末,以薤白细研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温浆水下十五丸,至二十丸。
治休息痢,当归丸方
当归(锉炒) 黄连(去须) 乌梅(去核焙各一两)
上三味,捣罗为细末,以生蒜汁和,众手丸如梧桐子大,焙干,每服三十丸,空心煎浓朴汤下,加至五十丸。
治休息痢,金石散方
锻石 铅丹(各一分) 糯米(一合炒黑)
上三味,将前二味,慢火炒一炊久。入糯米同研令细,每服二钱匕,空心陈米饮调下。
《时病论》:休息痢
下痢屡发屡止,久而不愈,面色痿黄,脉形濡滑者,为休息痢也。多因止涩太早,积热未尽,或不能节饮食,戒嗜好,所以时作时止也。亦有过服寒凉而致者,肝脾内伤而致者,元气下陷而致者,肾虚不固而致者,皆当审其因而分治之。拟用调中畅气法,俾其气机得畅,则积热自清,中州得调,则脾胃自复。
倘或腹中隐痛,宜加吴萸、姜炭,以化中焦之寒;赤痢缠绵,当佐秦皮、白芍,以清肝脾之血;肛门重坠,更加升麻、桔梗,以升下陷之元;虚滑不禁,再入骨脂、龙骨,以固下焦之脱。凡一切之药,不应手者,当细辨其脉象,若脉沉实,虽日远仍当攻下,切宜辨确,勿可误也。
《医述》:休息痢
《活人书》云∶休息痢,经年不愈,缘初起失于通利,致湿热之邪留于冲任之间,久则气血愈陷,清阳不升,故久远不休,只宜调和气血,培补脾肾为主;若专事消导,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矣。此证冲任虽病,幸与脾胃无碍,故饮食如常,所以久而不死,慎勿疑于积热未净,不敢用补。盖经年累月,每下皆有脓血,岂热化为脓可以久延如此乎?总因脏气受伤,以致脂膏不固,随剥随下,若不安养脏气,再以苦寒治痢,荡涤去积,则脏气日败,必至于死而后已也。(《痢证汇参》)
休息痢者,愈而又复,时作时止,积年累月,不能断根。此因始得之时,不曾推下,或用涩药太早,邪不尽去,留连于肠胃之间而作者;或痢后肠胃虚弱,复为饮食所伤而作者。当看其轻重,或热、或寒,或消导、或再为推下,然后以异功散等补剂加收涩之药。(《赤水玄珠》)
痢久,止而复作者,名休息痢。此湿热伏于肠曲之中,最难速止。余用补中益气汤加苓、芍、木香,多验。(许宣治)
久痢不瘥,津血枯槁,肛门涩滞者,千金羊脂煎润以导之。羊脂,《本经》专主下利脱肛,腹中绞痛,世罕知用。(《张氏医通》)
桑螵蛸,收摄肾气,久痢不止,用之甚妙。(余迪兹)
久痢滑泄不禁,用芦稷米涩之。白痢用白,红痢用赤。(《见闻录》)
冷积致痢,其积日久,渐次下坠,竟至大肠下口直肠上口交界之处,有小曲折隐匿于此,为肠脏最深之处,药所不到之地。
证则乍轻乍重,或愈或发;便则乍红乍白,或硬或溏,总无一定,任是神丹,分毫无济。盖此积不在腹内,而在大肠之下,诸药至此,性力已过,尽成糠 ,安能去此沉匿之积?所以多年不愈者,由此故也。古方用巴豆丸下之,第恐久病正虚,未敢轻用,今以鸦胆子一味治之,至捷至当。(《幼幼集成》)
《证治准绳·幼科》:休息痢
《肘后》治下痢经时不止者,此成休息方取龙骨炙令黄焦,捣服方寸匕,日三服,即愈。
又方用龙骨四两,捣如小豆大,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冷之,分为五服,效。
《保生信效》松焙饼子 治一切块癖积滞,气血瘕聚等一二十年者。
细墨(焙) 芫花(醋浸,炒焦赤) 青礞石 大戟 干漆(炒) 五灵脂 京三棱 蓬莪术 密陀僧 陈橘皮(去白) 牡蛎(烧。各半两) 巴豆(一两,去皮,用湿纸三处裹,烧纸焦止) 大干枣(十四个,去核、烧存性) 白丁香 砂(研) 虻虫(去翅足) 斑猫(各一分)
上同为细末,醋煮面糊丸,如皂子大,捏作饼子。记以所伤物煎汤或面汤送下一丸,须以齿啮咽之。
其积渐渐移近下,再服再觉移下,更一丸,则积自下。若寻常要宣转,只以面汤下。血积块癖、经血闭塞、大人小儿久痢脓血、休息恶痢皆治之。
玉命丹 治小儿久患赤白痢,及休息痢不止,腹肚虚鸣,日渐羸瘦, 眉,多吃泥土可食者。
硫黄(研) 密陀僧 黄丹(各半两) 寒水石 白矾(各研二两,用新瓦瓶子入五味,用盐泥固济, 令通赤,研匀细) 麝香(一字)
上件,六味研匀,以蒸饼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服十粒,用乌梅、甘草煎汤下,大小加减。忌生冷毒物 面等。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