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瓠
《本草求真》:匏瓠
(瓜菜)降气利水通淋消疸解心肺热邪
匏瓠(专入心胃大小肠。兼入肺)。种类。其形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其味有甜有苦。(锦囊曰。长大如东瓜者名瓠。矮似西瓜者名匏。腰细头锐者名葫芦。柄直底圆者名瓢子。为菜瓠。有苦甜二种。甘者大。苦者小。又曰。或以鸡粪壅之。甘或变为苦耳。)其性有平有寒。(甘多平。苦多寒。)其用有利有害。利则不但可作器用。(时珍曰。壶匏之属。既可烹。晒又可以为器。大者可为瓮盖。小者可为瓢樽。为腰舟。可以浮水。为笙可以奏乐。肤瓠可以养豕。犀瓣可以浇烛。其利溥矣!)且能下水降气。利水通道。以治淋闭疸黄。面目浮肿之症。(腹胀黄肿。用亚腰壶芦连子烧存性。每服一个。食前温酒下。不饮酒者白汤下。十余日见效。又用汁滴鼻内。即来黄水。)入心与肺。以除烦热消渴之症。(服丹石人最宜。)烧灰存性研末。以擦腋下瘿瘤之症。(长柄葫芦最佳。)捣叶为茹。孙思邈称其甘平。可以耐饥。花须阴干。李时珍指其煎汤可以稀痘。(经验方。七八月取壶芦须如环子脚者。阴干。于除夜煎汤浴小儿。可以免痘。)至子则能入肾以治诸般齿病。及或目翳鼻塞。(齿龈或肿或露。齿摇疼痛。用八两同牛膝四两。每服五钱。煎水含漱。日三四次。鼻塞血翳 肉。用子煎汁以治。)此皆有利之处。盖天生此一物。以为暑时必用之需也。其言有害之处。亦复不少。扁鹊云。患虚胀者不得食之。食则患永不瘥。苦者尤伤胃气。不可轻试。凡苦寒药皆能伐胃。不独此也。本经治大小浮肿。又云下水令人吐。大伤中气。今人治黄胆水气。大小便不通。或浸火酒饭上蒸。或实糖霜 存性。必暴病实病。庶可劫之。若久病胃虚误服。必致吐利不止。往往致毙。可不慎欤?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