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萎
《本草乘雅半偈》:女萎
(本经上品)
礼备之祥,所生唯和。王者之用,野人之节也。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 ,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
【核】曰∶尔雅名荧,又名萎移,萎香。别录名萎蕤,又名玉竹、地节。吴普名葳蕤。
樊阿名青粘。先人云∶节竹其形,萎荧作象,玉青为色,风木之性也。生太山山谷,及滁州、舒州、汉中、均州,处处山中亦有。春生苗,茎强直,似竹作节,叶亦如竹,两两相值,叶端有黄色班点。三月开青花,遂结实如珠,根横行,如荻根及菖蒲。概节平直,多脂润,虽燥亦柔,须节冗密,宛如冠缨下垂之绥,而有威仪之义。瑞应图曰∶王者礼备,则萎蕤生于殿前,威仪之义,于此可见。修治,以竹刀刮去须,及皮节。洗净,蜜水浸一宿,蒸了,焙干。
先人云∶动摇名风;不能动摇,名中风。无风大性故泽色轻身,皆属风力所转。
绍隆王先生云∶性禀醇和,如盛德君子,无往不利。故可资其利用而不穷。正如此药之能补益脏腑,滋培血气,气为阳,则身轻;血为阴,则颜驻。根本既治,百疾自除矣。
【 】曰∶体性柔软,津汁粘埴,根 繁盛,垂垂似缨,俨若威仪之容貌。以能卓立于礼,而为节文度数者也。故王者礼备,则葳蕤生于殿前。细观命名,其形状可想见矣。能立于礼,以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若愉色婉容,手舞足蹈,莫非节文度数之详耳。其不能动摇,跌筋结肉,面 色黯,皆为慢风暴热之所困。以礼节之,默然感化,所谓动容貌,远暴慢者也。于是肌肤润泽,筋骸转摇,故身轻不老,翩翩若仙矣。
(杂记云∶蕤宾律名,谓五月一阴之气,委蕤于下。嵇康琴赋云∶飞英蕤于昊苍,则葳蕤上下察矣。诗云∶望见葳蕤举翠华,旋开金屋扫庭花。望幸者,尚尔飘飘神举∶宠幸者,想更超逾腾跃矣。)
《雷公炮炙论》:女萎
雷公云∶凡采得,阴干,去头并白蕊,于槐砧上锉,拌豆,淋酒蒸,从巳至未,出,晒令干用。
《千金翼方》:女萎
味辛,温,主风寒洒洒,霍乱,泄痢,肠鸣游气,上下无常,惊痫寒热,百病出汗。《李氏本草》云∶止下,消食。
《神农本草经》:女萎
味甘平。
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皯,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生山谷。
《吴普》曰:女萎一名葳蕤,一名玉马,一名地节,一名虫蝉,一名乌萎,一名荧,一名玉竹,神农苦,一经甘,桐君雷公扁鹊甘无毒,黄帝辛,生太山山谷,叶青黄相值如姜,二月七月采,治中风暴热,久服轻身(《御览》),一名左眄,久服轻身耐老(同上)。
《名医》曰:一名荧,一名地节,一名玉竹,一名马熏,生太山及邱陵,立春后采,阴干。
案《尔雅》云:荧委萎;郭璞云:药草也,叶似竹,大者如箭,竿,有节,叶狭而长,表白裹青,根大如指,长一二尺,可啖;陶宏景云:按本经有女萎,无萎蕤,别录有萎蕤,而为用正同,疑女萎即萎蕤也,惟名异耳;陈藏器云:魏志樊阿传,青粘,一名黄芝,一名地节,此即萎蕤。
《新修本草》:女萎
味辛,温。主风寒洒洒,霍乱,泄痢,肠鸣游气上下无常,惊痫寒热百病,出汗。《李氏本草》云∶止下,消食。
其叶似白蔹,蔓生,花白,子细,荆襄之间名为女萎,亦名蔓楚,止痢有效。用苗不用根,与萎蕤全别。今太常谬以为白头翁者是也。(新附)
《证类本草》:女萎
(萎蕤)
(女萎 萎蕤_图缺)
味甘,平,无毒。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 烂泪出。久服去面黑 ,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一名荧,一名地节,一名王竹,一名马熏。生泰山山谷及丘陵。立春后采,阴干。(畏卤咸。)
陶隐居云∶按《本经》有女萎,无萎蕤。《别录》无女萎,有萎蕤,而为用正同,疑女萎即萎蕤也,唯名异尔。今处处有,其根似黄精而小异,服食家亦用之。今市人别用一种物,根形状如续断茎,味至苦,乃言是女青根,出荆州。今疗下痢方多用女萎,而此都无止泄之说,疑必非也。萎蕤又主理诸石,人服石不调和者,煮汁饮之。唐本注云∶女萎功用及苗、蔓与萎蕤全别,列在中品。今《本经》朱书是女萎能效,墨字乃萎蕤之效。今以朱书为白字。臣禹锡等谨按尔雅云∶荧,委萎。释曰∶药草也。一名荧,一名委萎。叶似竹,大者如箭竿,有节,叶狭长而表白里青,根大如指,长一、二尺可啖。药性论云∶萎蕤,君。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头痛不安,加而用之良。陈藏器云∶女萎、葳蕤,二物同传,陶云同是一物,但名异耳。下痢方多用女萎,而此都无止泄之说,疑必非也。按∶女萎,苏又于中品之中出之。云主霍乱,泄痢,肠鸣,正与陶注上品女萎相会。如此即二萎功用同矣,更非二物,苏乃剩出一条。苏又云∶女萎与萎蕤不同,其萎蕤一名玉竹,为其似竹;一名地节,为其有节。《魏志·樊阿传》青粘,一名黄芝,一名地节,此即萎蕤,极似偏精。本功外,主聪明,调血气,令人强壮。和漆叶为散,主五脏,益精,去三虫,轻身不老,变白,润肌肤,暖腰脚。唯有热不可服。晋·嵇绍有胸中寒痰,每酒后苦唾,服之得愈。草似竹,取根、花、叶阴干。昔华佗入山,见仙人所服,以告樊阿,服之寿百岁也。萧炳云∶萎蕤,补中益气,出均州。日华子云∶除烦闷,止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天行热狂,服食无忌。
图经曰∶萎蕤,生泰山山谷丘陵,今滁州、舒州及汉中皆有之。叶狭而长,表白里青,亦类黄精。茎秆强直,似竹箭秆有节。根黄多须,大如指,长一、二尺。或云可啖。三月开青花,结圆实。立春后采根阴干用之。《本经》与女萎同条,云是一物二名。又云自是二物,苗、蔓与功用全别。《尔雅》谓荧,委萎(上于为切,下人垂切)。郭璞注云∶药草也。亦无女萎之别名,疑别是一物,且《本经》中品,又别有女萎条。苏恭云∶即此女萎,今《本经》朱书是女萎能效,黑字是萎蕤之功,观古方书所用,则似差别。胡洽治时气洞下 下有女萎丸,治伤寒冷下结肠丸中用女萎,治虚劳小黄 酒云∶下痢者加女萎。详此数方所用,乃似中品女萎,缘其性温,主霍乱泄痢故也。又主贼风,手足枯痹,四肢拘挛,茵芋酒中用女萎。及《古今录验》治身体 疡斑剥女萎膏,乃似朱字女萎,缘其主中风不能动摇及去 好色故也。
又治伤寒七、八日不解续命鳖甲汤,治脚弱鳖甲汤,并用萎蕤。及延年方∶主风热项急痛,四肢骨肉烦热,萎蕤饮;又主虚风热,发即头热萎蕤丸。乃似此黑字萎蕤,缘其主虚热湿毒,腰痛故也。三者主治既别,则非一物明矣。然陈藏器以为更非二物,是不然矣。此女萎性平,味甘;中品女萎味辛,性温。性味既殊,安得为一物。又云萎蕤一名地节,极似偏精,疑即青粘,华佗所服漆叶青粘散是此也。然世无复能辨者,非敢以为信然耳。
雷公云∶凡使,勿用钩吻并黄精,其二物相似。萎蕤只是不同,有误疾人,萎蕤节上有毛,茎斑,叶尖处有小黄点,采得先用竹刀刮上节皮了,洗净,却以蜜水浸一宿,蒸了焙干用。外台秘要∶主发热口干,小便涩,萎蕤五两,煮汁饮之。杨氏产乳∶疗久痢脱肛不止。取女萎切一升,烧熏之。
《证类本草》:女萎
(女萎_图缺)
味辛,温。主风寒洒洒,霍乱泄痢,肠鸣游气上下无常,惊痫寒热百病,出汗。李氏本草云∶止下,消食。
唐本注云∶其叶似白蔹,蔓生,花白,子细。荆、襄之间名为女萎,亦名蔓楚。止痢有效。
图经文具萎蕤条下。
雷公云∶凡采得,阴干,去头并白蕊,于槐砧上锉,拌豆淋酒蒸。从巳至未出,晒令干用。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