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
《本草备要》:牛肉
补脾土
甘温属土。安中补脾,益气止渴(倒仓法,用牡黄牛肉二十斤,洗净,煮为糜,滤去渣,熬成琥珀色。前一晚不食,至日,空腹坐密室,取汁每饮一钟。少时又饮,积数十钟,身体觉痛。如病在上则吐,在下则利,在中则吐而利,利后必渴,即饮已溺数碗,以涤余垢。
饥倦先与米饮,二日与淡粥,次与浓粥软饭,将养一月沉 悉安矣。须断房事半年,牛肉五年。丹溪曰∶牛坤土,黄中色,肉、胃药,液、无形之物也!积聚既久,回薄肠胃曲折之处,岂铢两丸散所能窥犯乎!肉液充满流行,无处不到,如洪水泛涨,一切凝滞,皆顺流而去矣。此方传于西域异人,中年后行一二次,亦却疾养寿之一助也。王纶曰∶牛肉补中,非吐下药,借补为泻,因泻为补,亦奇方也。丹溪治林德方咳而咯血,调肺壅非吐不可,血耗非补不可,惟倒仓二法兼备,服之而愈。又治萧伯善便浊滑精,亦用倒仓法而愈。又治许文懿公病心痛,用燥药、灵丹、艾灸杂治,数年不效,自分为弃人。丹溪先以防风通圣散下其积滞,而病稍起,思食。然两足难移,次年行倒仓法,节节应手,复生子,活十四年。又临海林兄久嗽吐红,发热消瘦,众以为瘵,百方不应。丹溪脉之,两手弦数,日轻夜重,计无所出。时冬月也,以倒仓法而安,仍次年生子)。
牛乳,味甘微寒。润肠胃,解热毒,补虚劳,治反胃噎膈(胃槁胃冷,脾不磨食,故气逆而成反胃。气血不足,其本也;曰痰饮,曰食积,其标也。胃槁者,滋血生津;胃冷者,温中调气。东垣曰∶上焦吐者由乎气,治在和中而降气;中焦吐者由乎积,治在行气而消积;下焦吐者由乎寒,治在温中而散寒。丹溪曰∶反胃噎膈,大便燥结,宜牛、羊乳时时咽之,兼服四物汤为上策。不可服人乳,人乳有五味之毒,七情之火也。昂按∶噎膈不通,服香燥药取快一时,破气而燥血,是速其死也。不如少服药,饮牛乳加韭汁、或姜汁、或陈酒为佳。江南臬司多患噤口痢,粒米不进,郑奠一令服牛乳,久之亦瘥)。
白水牛喉,治反胃吐食,肠结不通(除两头,去脂膜,醋浸炙末,每服二钱,陈米饮下)
。酥、酪、醍、醐,皆牛羊乳所作,滋润滑泽,宜于血热枯燥之人。牛胆,纳锻石于内,悬挂风处百日,治金疮良。
《本草分经》:牛肉
甘温,属土补脾,益气安中止渴,老病自死者食之损人。白水牛喉治反胃肠结。
《本草求真》:牛肉
(畜)补脾固中
牛肉(专入脾)。本属土。若属黄牛。色犹得正。治能补土固中。(土居中。)益气止渴。(气益。则津生渴止。)功与黄 无异。故三疟久病。日服黄牛汤。能令日渐轻强而无肿胀之病。其效可知。即丹溪倒仓法。治停痰积血。胶聚于肠胃回肠曲折之处。发为瘫痪痨瘵蛊胀膈噎。非丸散所能及者。用此因泻为补。借补为泻。踵其曲折。如洪水泛涨。陈朽顺流而下。沉 悉去。大有再造之功。中年后行一二次。亦却疾养寿之一助。(朱震亨倒仓论曰。肠胃为积谷之室。故谓之仓。倒者推陈以致新也。胃属土。受物而不能自运。七情五味有伤中宫。停痰积血。互相纠缠。发为瘫痪。为痨瘵。为蛊胀。成形成质。为窠为臼。以生百病。而中宫愆和。自非丸散所能去也。此方出自西域异人。其法用黄肥牡牛肉二十斤。长流水煮成糜。去滓。滤取液。再熬成琥珀色。取之。每饮一钟。随饮至数十钟。寒月温饮。病在上则令吐。在下则令利。在中则令吐而利。在人活变。吐利后渴。即服其小便一二碗。亦可荡涤余垢。睡二日。乃食淡粥。养半月。即精神强健。沉 悉去也。须断房事半年牛肉五年而安。)此为补中之剂。非若汗吐下药能以伤人。亦奇方也。但病非肠胃者不得遽行是法。牛有黄牛水牛之分。故黄牛性温。而水牛性平。白水牛可治反胃吐食。肠结不通。牛乳味甘微寒。亦治脾胃枯槁。噎膈反胃。(噎膈形类甚多。然大要皆属精枯泽竭。气逆上攻所致。故食不能入喉入膈而自下也。且人脏腑亏损。津竭气逆。浑身痰窒。用以辛香燥膈劫痰。未尝不快。然旋劫旋生。旋燥旋阻。痰愈且盛。津液见枯。清道厌会。无不阻塞。虽水与饮类可以入喉不逆。而坚硬食物。每至厌会即返。曰噎。至膈阻绝吐出。曰膈。况肾主五液二便。与膀胱一表一里。肾水既槁。阳火偏胜。煎熬津液。三阳热结。前后闭塞。口既不通。必反于上。直犯清道。上冲吸门咽喉。所食多噎不下。故经有言三阳结谓之膈。朱震亨曰。反胃噎膈。大便燥结。宜牛乳羊乳。时时咽之。兼服四物汤为上策。不可服人乳。人乳有五味之毒。七情之火也。)牛肉病独肝黑身白头者。切忌。同猪肉食。则生寸白虫。
《服食导饵》:牛肉
性味 甘温,无毒。
功能 补中益气,滋补脾胃,强健筋骨。
效用 滋补强壮,可用于身体虚弱,病后虚满。健脾养胃,可调补气血,治脾虚久泻之症。据文献记载,牛肉 还可化痰熄风。牛肉经加工制成“霞天膏”,可用以治一切沉苛固疾,中风偏枯,痰涎壅塞,停痰宿饮及痰核癖块(方法是:净牛肉文火煮一日,榨取肉计,滤去渣,浓缩入少量黄酒收膏,冷后切小块,晾干备用即可)。
现代研究发现,牛肉中富含蛋白质,且所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故营养价值高。牛肉中也含有胆固醇、脂肪、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
《医学入门》:牛肉
牛肉甘平益胃脾,消肿止渴泄尤宜,更健筋骨轻腰脚,髓温骨髓补中衰,肚叶和中肝明目,胆治惊风痰热儿。
孟诜云∶牛者,稼穑之资,不多屠杀。自死者,血脉已绝,骨髓已竭,不堪服食。黄牛发药毒动病,不如水牛,盖黄牛温而水牛冷故也,当食黄牛为妙,疟疾后亦忌之。养生者忌与黍米、韭薤同食。十二月食之伤神。肉,无毒。安中益气,养脾胃。消水肿,除湿气,止消渴并吐泄。补虚弱,强筋骨,壮腰脚。髓,甘,无毒。填骨髓,补中益气,续绝伤,止泄泻,消渴,以酒服之;止吐衄,崩带,肠风泻血,水泻,烧灰用;又和地黄汁、白蜜等分作煎服,治痨瘦。肚,甘,平。和中益脾胃。百叶肚,主热气,水气、丹毒,解酒劳并痢。肝,甘,凉。明目,平肝气。北人牛瘦多蛇,从鼻灌之则为独肝,有大毒,食之痢血至死。胆,苦,大寒。可和丸药,除心腹邪热烦渴,口舌焦燥,益目睛,利大小肠,治小儿惊风,痰热疳湿。心,主虚忘。肾,补肾精。
大抵五脏主人五脏也。悬蹄,主妇人崩中漏下赤白,无子。阴茎功同。脑髓,主消渴,风眩。齿,主小儿牛痫。
口中涎,主反翻,终身不噎。耳中垢,封痈肿,鼻疳疮。屎,寒。主霍乱,消渴,黄胆,水肿,鼓胀, 瘕,香港脚,小便不通,微火煎,加糖服之。汤火灼头疮,白秃,五色丹毒及鼠 恶疮已有脓血者,以热屎敷之,或烧灰鸡子白调敷。又涂门户辟恶气,置席下止小儿夜啼。
尿,主水肿腹胀脚满,利小便,渐渐以铜器取新者服二三升愈。牛黄,牛角腮另见前卷。正胃散,用牛喉末,陈米饮调服,治膈食。
《饮膳正要》:牛肉
味甘,平,无毒。主消渴,止 泄,安中益气,补脾胃。
《玉楸药解》:牛肉
味甘,性平,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补中培土,养血荣筋。
《素问》: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牛肉补益脾肝,滋养血肉,壮筋强骨,治腰膝软弱,消渴癖积,涂牛皮风癣。
水牛肉性寒,兼消水肿,利小便。
牛乳清肺润肠,退热止渴,疗黄疸。
牛髓补精添力,续绝补伤。
牛脑润皴裂,清癖积。
牛胆套南星,治惊化痰。
牛角腮痛经破瘀,止血泄痢。
牛涎治反胃噎膈。
牛溺治水肿尿癃。
牛黄治惊狂风热。
败鼓皮治蛊毒淋漓。
马勃治咽喉痹痛,久嗽失声,骨鲠吐衄。马勃亦名牛屎菰。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