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疳
《立斋外科发挥》:下疳
肿痛或发热者,肝经湿热也,清肝除湿。肿痛发寒者,邪气传表也,发散之。肿痛,小便赤涩者,肝经热湿滞壅也,疏肝导湿。
一男子患此,肿硬 痛寒热,先以人参败毒散,二剂而止,更以小柴胡汤,加黄连、青皮,治之而愈。
一男溃而肿痛,小便赤涩,以加减龙胆泻肝汤,加青皮、黄连,二剂少愈;以小柴胡汤,加黄柏、知母、当归、茯苓,数剂而愈。
一男子因劳,茎窍作痒,时出白物,发热口干,以清心莲子饮,治之而安。
一男子溃而肿痛发热,日晡尤甚,以小柴胡汤加黄连、知母、当归而愈。
一男子已愈,惟茎中一块不散,以小柴胡汤加青皮、荆、防服之;更以荆芥、防风、牛膝、何首乌、滑石、甘草各五钱,煎汤,熏洗,各数剂而消。
一男子茎肿不消。
一男子溃而肿痛发热,小便秘涩,日晡尤甚。
一小儿肿痛,诸药不应,各以小柴胡汤,吞芦荟丸数服,并愈。
一男子阴茎或肿,或作痛,或挺纵不收。
一男子
张子和曰∶遗溺闭癃,阴痿浮痹,精滑白淫,皆男子之疝也,不可妄归之肾冷。若血涸不月月罢,腰膝上热足 ,嗌干癃闭,少腹有块,或定或移,前阴突出,从阴痔核,皆女子之疝也,但女子不谓之疝,而谓之瘕。
一男子玉茎肿痛,小便如淋,自汗,甚苦,时或虽尿血少许,尺脉洪数,按之则涩,先用清
》云∶如自汗小便少,不可以药利之。既已自汗,则津液外亡,小便自少,若利之,则荣卫枯竭,无以制火,烦热愈甚,当俟热退汗止,小便自行也。兼此证乃阳明,经云∶大忌利小便。
附方
小柴胡汤(方见瘰 门)
人参败毒散(方见溃疡发热门)
加减龙胆泻肝汤 治肝经湿热,玉茎患疮,或便毒悬痈肿痛,小便赤涩,或溃烂不愈。又治阴囊肿痛,或溃烂作痛,小便涩滞,或睾丸悬挂。
龙胆草(酒拌炒黄) 泽泻(各一钱) 车前子(炒) 木通 生地黄(酒拌) 当归尾(酒拌)
山
秘,加大黄。
芦荟丸 治下疳溃烂,或作痛。又治小儿肝积发热,口鼻生疮,及牙龈蚀烂等疮胡黄连 黄连 芦荟 木香 白芜荑(炒) 青皮 白雷丸 鹤虱草(各一两) 麝香(三钱)
肝脉弦长,恚怒不息,三年不愈,诸药不应,服半剂顿退,一剂而痊。
清心莲子饮 治心经蕴热,小便赤涩,或玉茎肿,或茎窍痛,及上盛下虚,心火炎上,口苦咽干,烦躁作渴,又治发热口干,小便白浊,夜则安静,昼则发热。
黄芩(炒) 黄 (蜜炒) 石莲肉(去心) 赤茯苓 人参(各一钱) 甘草 车前子(炒)麦门冬(去心) 地骨皮(各五分) 作一剂,水二钟,煎八分,空心并食前服。
滋肾丸 治下焦阴虚,小便涩滞;或脚膝无力,阴汗阴痿;或足热不履地,不渴而小便闭。
黄柏(酒洗焙) 知母(酒洗焙,各一两) 肉桂(二钱) 为末,水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加至二百丸,煎滚汤送下。
《寿世保元》:下疳
下疳疮。乃男子玉茎生疮。皆因所欲不遂。或交接不洁。以致邪毒浸渍。发成疮毒。日久不愈。或成便毒。或损烂阳物。多致危笃。又鱼口疮。妒精疮。皆其类也。俗云。疳疮未已。
便毒复来生也。
妒精疮。此盖因妇人阴中先有宿精。因而交接。虚热熏蒸。即成此疾。初发在阴头如粟类。
拂之甚痛。两日出清脓作白孔。蚀之大痛。妇人有生于玉门内。正似疳蚀疮。不痛为异耳。
消疳败毒方
防风(六分) 独活(六分) 柴胡(一钱五分) 连翘(七分) 荆芥(七分) 黄柏(八分)知母(七分) 黄连(七分) 赤芍(九分) 苍术(七分) 赤茯苓(九分) 木通(九分) 龙胆草(九分) 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灯心二十四寸。水煎。空心服。如有便毒。量人虚实。加大黄一二钱煎服。
一治下疳痛不可忍。如神。
宫粉(煨五钱) 冰片(二分) 水银(三分用锡三分制)上为细末。掺疮上。
一治下疳溃烂。
珍珠(烧存性) 片脑 人手指甲 足指甲(烧成灰各一分) 血余(烧成灰二分)
上为细末。掺患处。
一熏下疳方。
皮硝(一碗) 乳香 雄黄 孩儿茶(各五分)
上入小坛内。外用牛粪火煨坛热。其硝自化。熏至晚上。使以心口凉为度。
一治阴头上疳疮。何和宇传。
五倍子(烧灰存性一钱七分) 朱砂(七分) 孩儿茶(五分) 冰片(五分) 轻粉(二分五厘) 水银(二分)
上共为细末。撒患处。如从一边烂起。加狗骨烧灰二分。如从周遭烂起。加鳖壳烧灰二分。
一治疳疮秘方。
八宝丹
乳香 没药 孩儿茶 红褐子灰 海 (焙一个) 珍珠(炒) 象牙(煨) 龙骨( 各五分)上为细末。先用米泔水洗疮。拭干掺上。神效。
一疳疮脓清不结痂。不合口。久不愈者用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麦门冬。四五剂而愈。
一治疳疮。用黄柏去皮。以猪胆汁炙透为末。掺疮上。
一治阴囊上生疮。用甘草煎水温洗。却用脑茶末敷之。
一治阴头生疮。用溪港中螺蛳。入干锅内 过。先以温水洗五七次。后以此药敷之。
一治妒精疮。用大田螺两个。和壳 过存性为末。加轻粉敷之。
一治外肾生疮用绿豆粉一分。蚯蚓屎二分。水研涂。干又敷。
一治肾脏风发疮疥。用红椒去目。水浸半日。和生杏仁研烂。擦两手掌。掩外肾。极效一治下部生湿疮。热痒而痛。寒热。大小便涩。食亦减。身面微肿。用马齿苋四两研烂入青黛一两。再研匀敷上。
一治下疳疮。
白矾(一两) 黄丹(八钱熬飞紫色)
上研为细末。以沟渠中恶水洗过。拭干敷上。
一治蜡烛发神方。
钟乳石(二分) 朱砂(三分) 珍珠(二分) 琥珀(一分五厘) 片脑(二分五厘)
上为细末。每用土茯苓四两。猪蹄三只。煎水三碗。早间服一碗。调前药末四厘。午间服一碗。调前药末四厘。晚间服一碗。调前药末四厘。一日服三次。共一分二厘。十日服尽。其疮必愈。其猪蹄随用之。忌动风发物。牛肉烧酒最忌之。神良之秘方也。
《外科十法》:下疳
下疳,生疮湿痒,或阴茎肿烂,或如菌如蛇。此湿热之甚也。宜服九味芦荟丸,并用加味逍遥散。气虚者,佐以加味归脾汤。
九味芦荟丸
芦荟(五钱) 胡黄连 当归 芍药 川芎 芜荑(各一两) 木香 甘草(各三钱) 胆草(七钱酒浸炒焦)
上为末,米粥糊丸麻子仁大,每服一钱或一钱五分,开水下。
《外科十三方考》:下疳
此疮亦生于龟头上,或左或者,疼痛非常,患部崩裂,若不早治而烂至阴根时,即十中难获一痊矣。治法与蜡烛疳同,内服中九丸,洗熏洗汤,掺天然散,生肌、平口。
《万病回春》:下疳
下疳者,阴头肿痛而生疮也。(乃厥阴肝经主病,宜∶)防风 独活(各六分) 连翘 荆芥黄连 苍术 知母(各七分) 黄柏 赤芍 赤茯苓 木通 龙胆草(各九分) 柴胡(一钱半)甘草梢(三分)
上锉一剂,灯草二十四根,水煎,空心热服。如有便毒,量人虚实,加大黄一二钱。
凉血解毒丸(先服升麻葛根汤发其毒,毒出后,服此丸即愈。不必服轻粉之类。)
苦参(八两) 黄连(四两) 连翘 牛蒡子 生地黄 白芷(各二两) 防风 石膏(各一两)大黄(二两半)
上为末,荆芥汤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温水送下。
下疳外治之药
珍珠散 治下疳疮如神。
枯白矾 雄黄 珍珠 黄柏 官粉( 过,各等分)
上为末,以米泔水洗疮,令净后擦药。
治疳疮
蜗牛(焙干一钱) 枯白矾(一钱)
上为细末,湿则干掺,干则以香油调,敷上即愈。
治下疳(并玉茎蚀子也长出来如初,止少元首,就是舌头被人咬去,抹上药也长全有效。)
黑铅五钱化开,即投汞二钱五分研不见星,入寒水石三钱五分、真轻粉二钱五分、好硼砂一钱。
共为极细末听用。如遇此患,用葱、艾、花椒熬水洗患处;若怕洗,将汤入瓶内,将龟头向瓶口熏之,止了痛再洗试干,掺上此药。若治舌咬去,先以乳香、没药煎水口噙,止痛后,上药即长也。
洗疳汤
川楝子 黄连 瓦松 花椒 艾叶 葱根。
上锉各等分,煎水倾入盆内,用青布展洗疮上,立效。
治下疳
用皮硝一碗、乳香、雄黄、孩儿茶各五分,入小坛内,外用干牛粪火煨热坛,其硝自化,熏之,晚上使心口凉为度。
下疳方 抱过鸡卵壳略炒为末、孩儿茶末各一钱,和匀,先用茶洗净,后搽药。
《续名医类案》:下疳
(附钱缚阳)
薛立斋治一小儿,二岁,茎痿湿痒,不时搔捻,茎中作痛,时出白津,以为肝火,用龙胆泻肝汤,六味地黄丸而愈。
一小儿下疳溃烂,发热作痛。一小儿茎中作痛,不时搔捻。一小儿茎中溃痛,小便秘涩,日晡尤甚。一小儿目痒出水,或项间结核,或两眼连札,或阴囊瘙痒。俱属肝火,皆用九味芦荟丸并愈。
万密斋治三府小女,溺出如清水,着肉处溃烂成疮。问曰∶岂女之脏腑坏耶?答曰∶膀胱受五脏之液以藏之,化为溺也。各随本脏之色,青者肝之色也。着处成疮,肝火盛也。火之所灼,则溃烂矣。以导赤散加山栀、条芩、胆草、甘草稍、黄柏为丸,调理五日而安。
立斋治魏户部邦宁子,年十六,鼻眼蚀烂,肝脉弦长,恚怒不息,三年不愈,诸药不应,服芦荟丸半剂顿退,一剂而痊。
一小儿下疳溃烂,爪黑面黧,遍身生疥,此肾经内外疳症,用地黄丸为主,佐以四味肥儿丸而瘥。
邱汝诚治一婴孩,以扇缚其阳茎,肿胀不得脱,号呼欲绝,令汲水掷之于器,惊啼后复故。
《续名医类案》:下疳
(此症与梅疮无甚差别。)
丹溪治一邻人,年三十余,性狡而躁,素患下疳疮,或作或止。夏初,患白痢,膈上微闷。医与理中汤四帖,昏闷若死,片时而苏。脉之,两手皆涩,重取略弦似数,曰∶此下疳疮之深重者。与当归龙荟丸去麝,四帖而利减。与小柴胡去半夏,加黄连、白芍、川芎、生姜,煎服五六帖而安。
薛立斋治一男子下疳,肿痛不消;一男子溃而肿痛,发热,小便秘涩,日晡或热;一小儿肿痛,诸药不应。俱以小柴胡汤吞龙荟丸,数服而愈。
一小儿十五岁,患前症,杂用消毒之药,虚冷悉具,三年余矣。询之,乃禀受所致。用萆 汤月余,诸症渐愈。又用补阴八珍汤、补中益气汤而瘥。
一男子阳事肿痛,小便如淋,自汗甚苦,或尿血少许,尺脉洪数,按之则涩。先用清心莲子饮加牛膝、山栀、黄柏、知母、柴胡,数剂,更以滋肾丸一剂而痊。《玉机微义》曰∶如自汗,小便自少。若再利之,则荣卫枯竭,无以制火,而烦热愈甚。当俟热退汗止,小便自行也。兼此症,乃阳明经病,大忌利小便。
张景岳治一少年,因偶触秽毒,遽患下疳。始溃龟茎,敷治不效,旋从马口延入尿管,以渐而深,真直至肛门,逐节肿痛,形如鱼骨。每过夜则脓结马口,胀不得出,润而通之,则先脓后尿,敷洗皆不能及。张尝遇一山叟,传得槐花蕊方,因以治之,不十日茎根渐愈。半月后,自内达外,退至马口而痊。后现些微广疮,复与五加皮饮,十余剂而愈。向传方者曰∶此方善治淫疮,热毒从小便泄去,且服此者,可免终身疮毒后患。然犹有解毒奇验,则在发疮之时,但见通身忽有云片红斑,数日而没者,即皆疮毒应发之处。疮毒已解,疮形犹见,是其验也。张初未之信,及此人应发疮之时,固不多,而通身红斑果见,凡两日而消。(方在新因阵四十。)
立斋治州守姜节甫,患下疳,脓水淋漓,作渴吐痰,午前恶寒,午后发热。曰∶午前恶寒,属阳气虚弱;午后发热,属阴血不足。不信,反服二陈、知、柏之类,饮食益少,大便不实。又日晡热渴,小腹重坠,患处 肿,服四物、知、柏之类,饮食不思,此脾气虚而下陷。先用补中益气汤,调养脾胃,以升阳气,诸症渐愈。又用六味丸滋补肾水,以生肝血而痊。
一男子患下疳,肿硬 痛,寒热。先以人参败毒散,二剂而止。更以小柴胡汤加黄连、青皮,治之而愈。
一男子患下疳,溃而肿痛,小便赤涩。以加减龙胆泻肝汤加青皮、黄连,二剂少愈。又以小柴胡汤加知、柏、当归、茯苓,数剂而愈。
一男子因劳,茎窍作痒,时出白物,发热口干。以清心莲子饮,治之而安。
一男子患下疳,溃而肿痛,发热,日晡尤甚。以小柴胡汤加黄连、知母、当归而愈。
一男子患下疳已愈,惟茎中一块不散。以小柴胡汤加青皮、荆、防服之,更以荆、防、牛膝、首乌、滑石、甘草各五钱,煎汤熏洗,各数剂而消。
一男子茎中作痛,或筋急缩,或作痒,白物如精,随溺而下,此筋疝也。并用龙胆泻肝汤治之皆愈。张子和曰∶遗溺闭癃,阴痿脬痹,精滑白淫,皆男子之疝也,不可妄归之肾冷。若血涸不月,月罢腰膝上热,足 嗌干,癃闭,小腹有块,或定或移,前阴突出,后阴痔核,皆女子之疝也。但女子不谓之疝,而谓之瘕。
一男子下部生疳,诸药不应。延及遍身突肿,状似翻花,筋牵骨痛,至夜尤甚,此肝肾二经湿热所致。先以导水丸五服,次以龙胆泻肝汤数剂,再与除湿健脾之药,外贴神异膏,吸其脓血,蒜灸拔其毒而愈。若表实者,以荆防败毒散。里实者,以内疏黄连汤。表里俱实者,防风通圣散。表里俱虚者,八珍汤。气虚者,四君子汤。血虚者,四物汤。俱加兼症之药治之,并愈。(疡科大法,略具于此。)若服轻粉等药,反收毒于内,以致迭发。概服防风通圣散,气血愈虚,因而不治者多矣。
缪仲淳治数友下疳,用黄柏、宫粉、腻粉、杏仁、珠末、冰片敷之,无不愈者。后去腻粉、杏仁,加黄芩,更以大小蓟、地骨皮汤,洗净敷之,效更良。(《广笔记》)
又下疳糁方,橄榄烧灰,研细末糁之。
仲淳治下疳极秘神方,用鲜小蓟、鲜地骨皮各三两,煎浓汁浸之,不三四日即愈。一切极痛者,屡用神效。(同上。)
立斋治一老人,患下疳,小便淋漓,脉细体倦,此气虚兼湿热也。用清心莲子饮及补中益气汤,治之而愈。又一弱人拗中作痛,小便淋沥,此因火燥,下焦无血,气不能降,而渗泄之令不行。用四物汤加黄柏、知母、茯苓、牛膝、木通,十余帖,痛止便利。先君气短,拗中若疮,小便不通,用四物汤加参、 ,煎吞滋肾丸而愈。盖前症以虚为本,以病为末,益其本,则末自去。设若不固元气,专攻其病,害滋深矣。
王锦衣年逾四十,素有疳疮, 痛倦怠。用小柴胡汤加黄连、黄柏、青皮、当归而愈。
缪仲淳治下疳方∶蝉蜕七分,白僵蚕用紫苏叶包、蜜炙七个,杏仁去皮尖七粒,芭蕉根捣烂五钱,独核肥皂仁七粒,雪里红一把打烂,土茯苓去皮二两,白藓皮一钱,牛膝二钱,黄柏一钱,木通七分,皂荚核七粒,薏苡仁二钱,连翘一钱,汉防己酒浸六分,甘草节一钱,石斛三钱,柴胡六分,萆 二钱,地骨皮二钱。水煎,不拘时,饥则服。气虚脾弱者,加蜜炙黄 三钱,血虚加生地三钱。
《医门补要》:下疳
玉茎有烂至逐段脱去平根者,外搽珠黄散,内服败毒方,渐可收功。若肿硬臭烂,治之不应者,难廖。若肿似猪肝色者,不治。
《医学心悟》:下疳
下疳,生疮湿痒,或阴茎肿烂,或如菌如蛇,此湿热之甚也,宜服九味芦荟丸,并用加味逍遥散。气虚者,佐以加减归脾汤。
□
芦荟(五钱) 胡黄连 当归 芍药 川芎 芜荑(各一两) 木香 甘草(各三钱) 胆草(酒浸炒焦,七钱
上为末,米粥糊丸,麻子仁大。每服一钱,或一钱五分,开水下。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