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痛
- 《冯氏锦囊秘录》:小腹痛
- 《女科秘旨》:小腹痛
- 《女科证治准绳》:小腹痛
- 《女科证治准绳》:小腹痛
- 《盘珠集胎产症治》:小腹痛
- 《普济方·针灸》:小腹痛
- 《济阴纲目》:小腹痛
- 《医学心悟》:小腹痛
- 《证治准绳·女科》:小腹痛
- 《证治准绳·女科》:小腹痛
- 《针灸资生经》:小腹痛
《冯氏锦囊秘录》:小腹痛
小腹痛者有二。凡尺脉洪大者,为阴不足,宜六味汤;尺脉沉微者,为阳不足,宜八味汤。在妇人多属瘕症,亦宜温补肝肾;在伤寒家蓄血在下焦,宜抵当、桃仁承气之类。若因气郁而痛,青皮主之。寒者,桂枝吴茱萸温之。若因疝奔豚瘕聚者,当按本门施治。凡脐下痛而人中黑者,多死。
《女科秘旨》:小腹痛
此症如因风寒所搏.用紫苏饮.加生姜.系气血虚.加八珍汤.系中气虚.用补中益气汤.
如胀痛.用安胎饮.加升麻.白术.服之不应.兼服补中益气汤.
《女科证治准绳》:小腹痛
〔大〕妇人小腹疼痛者,此由胞络之间,夙有风冷,搏于血气,停结小腹,因风虚发动,与血相击,故痛也。
〔薛〕前证若气寒血结,用威灵仙散。气滞血凝,用当归散。肝经血虚,用四物汤(通治。)加参、术、柴胡。肝经湿热,用龙胆泻肝汤。(杂病淋。)肝脾气虚,用六君子汤(杂病虚劳。)加柴胡、芍药。肝脾虚寒,用六君子加柴胡、肉桂。若兼呕吐,加木香。四肢逆冷,再加炮姜。通府张孟威云∶其妹小腹痛,服附子理中汤,附子服过八十余枚。此乃沉寒痼冷之甚,不多有者。
〔大〕威灵仙散 治妇人久冷,气滞血刺,小腹疼痛。
威灵仙(一两) 当归 没药 木香 桂心(各半两)
上为细末,无时,热酒调下一钱服,忌茶。
当归散 治妇人久积,血气 刺,小腹疼痛,四肢无力,不能饮食。
当归(炒) 赤芍药 刘寄奴 没药 枳壳 延胡索(各等分)
上为细末,热酒调下一钱,无时候。
追气丸 (《灵苑》)治妇人血刺,小腹疼痛不可忍。
芸苔子(微炒) 桂心(各一两) 良姜(半两)
为细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不拘时,淡醋汤下。常服补血虚,破气块,甚有效。
锻石散 治妇人血气痛不可忍者。陈五婆方。
上取猪贴脊血半盏,于汤上暖,用杖子搅停后,用锻石于火上烧令黄,为末,罗过灰一钱,同血搅停,放温服,立愈。
予尝用紫金皮为细末,醋糊丸如樱桃大,又治妇人血气小腹疼痛,以温酒磨下一丸,及有心腹痛者亦良。
吴茱萸汤 治妇人素虚,又为风冷乘气停滞,腹胁刺痛。
吴茱萸(汤洗) 当归(去芦,各二钱) 桔梗(去芦) 细辛(去苗) 防风(去芦)干姜(炮,各一钱) 熟地黄(二钱半) 甘草(炙,半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
椒红丸 治妇人血气不调,脏腑积冷,脐腹 痛,肌体日瘦。
椒红 沉香 当归(去芦) 诃梨勒(煨,去核) 蓬术 附子(炮,去皮脐) 白术(各一两)肉豆蔻 良姜 丁香(各半两) 麝香(另研,二钱半)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温酒送下。
大腹皮饮 治妇人血癖,单腹痛。
大腹皮 防己 木通 桑白皮 浓朴 栝蒌 黄 陈皮 枳壳(麸炒) 大黄(蒸,各一钱)青皮(一钱半) 五味子(半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入酒半盏,再煎一二沸,去滓食前服。
《女科证治准绳》:小腹痛
〔大〕妊娠小腹痛者,由胞络虚,风寒相搏,痛甚亦令胎动也。
〔薛〕前证若风寒所搏,用紫苏饮加生姜。气血虚,用八珍汤。脾气虚,用六君子汤。中气虚,用补中益气汤。若腹胀痛,用安胎饮加升麻、白术;不应,兼补中益气汤。
一妊妇小腹作痛,其胎不安,气攻左右,或时逆上,小便不利,用小柴胡汤加青皮、山栀,清肝火而愈,后因怒小腹胀满,小便小利,水道重坠,胎仍不安,此亦肝木炽盛所致,用龙胆泻肝汤一剂,诸证顿愈。乃以四君子加柴胡、升麻,以培脾土而安。
疗妊娠被惊恼,胎向下不安,小腹痛连腰,下血。
当归 川芎(各八分) 阿胶(炙) 人参 艾叶(各四分) 大枣(二十个) 茯苓(十分)
上细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温分三服。
《补遗》治妊妇小腹痛,胎动不安。
川芎为细末,酒调下。
又方 川芎 当归(各等分) 水煎温服。
《盘珠集胎产症治》:小腹痛
儿在胞中,食母之血,所余者,结而成块。产时块从儿下则无患。不下,则滞而痛,名曰儿枕痛。黑神散(攻十)。
久而不已,血化为脓。又产后寒气入腹硬筑,脐下刺痛,为寒疝。宜用炒吴茱萸,勿误治。
血化为脓,流注关节,则成骨疽。脉洪而数,是其候也。失治,多为败症,宜急治之。若腹胀大,或转侧作水声,或脓从脐出,与大便出,当用补以托之,然后用神仙回脓散。(攻十一)
子离其宫,血海陡虚,所以作痛,胞门受伤,必致壅肿,肿未消,因而拒按似块,实非块也,勿得作儿枕治,宜用殿胞煎(补四十二)。五物煎(补四十三)。
《普济方·针灸》:小腹痛
治小腹偏痛。呕逆嗜卧(资生经)。穴阴跷治小腹痛。积聚坚如石。小便不利。失精绝子。面 。穴中极治小腹痛。穴肾俞 复溜 中封 承筋 承山 大敦 阴包治小腹坚痛。下引阴中。穴石门 商丘治小腹拘急痛。穴石门 水分治风入腹中小腹痛。穴涌泉治小腹热而偏痛。穴太溪治小腹痛。穴肝俞 小肠俞 蠡沟 照海 下廉 丘墟 中都治腰引小腹痛。穴太冲治小腹痛。穴五枢治小腹疝气痛。穴脐中治小腹痛。穴复留 中封 肾俞 承筋 大敦治小腹热而偏痛。穴关元 委中 照海 太溪治小腹疼痛不可忍者。穴刺任脉关元一穴。次针足阳明经三里二穴
《济阴纲目》:小腹痛
大全云∶妊娠小腹痛者,由胞络虚,风寒相搏,痛甚亦令胎动也。
薛氏曰∶前证若风寒所搏,用紫苏饮加生姜;气血虚,用八珍汤;脾气虚,用六君子汤;
中气虚,用补中益气汤;若腹胀痛,用安胎饮加升麻、白术,不应,兼补中益气汤。
一妊妇小腹作痛,其胎不安,气攻左右,或时逆上,小便不利,用小柴胡汤加青皮、山栀,清肝火而愈。后因怒,小腹胀满,小便不利,水道重坠,胎仍不安,此亦肝木火盛所致,用龙胆泻肝汤一剂,诸证顿愈,乃以四君子加柴胡、升麻,以培脾土而安。
治妊娠小腹痛方 疗妊娠被惊恼,胎向下不安,小腹连腰痛,下血。
当归 川芎(各八分) 阿胶(炙) 人参 艾叶(各四分) 茯苓(一钱) 大枣(二十个)
上细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补遗方 治妊娠小腹痛,胎动不安。
川芎为细末,酒调下。一方用川芎、当归等分煎服。
《医学心悟》:小腹痛
书云∶大腹属太阴,当脐属少阴,小腹属厥阴。伤寒传至厥阴,少腹痛甚,此热邪也,宜下之。若热结在里,蓄血下焦,亦宜下之。若直中厥阴,小腹冷痛,则为寒邪,宜温下。
治法已详本门。寻常少腹痛,多属疝瘕,奔豚之类。书云∶男子外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古人更有 癖、 瘕之名。皆一类也。 如弓弦,筋扛起也,癖者、隐辟,沉附着骨也。 则有块可征,犹积也,多属于血。瘕者,假也,忽聚而忽散,气为之也。奔豚者如江豚之上窜,冷气上冲也。其 瘕之气,聚于小肠,则曰小肠气,聚于膀胱,则曰膀胱气也。小肠气,失气则快。膀胱气,少腹热,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也,凡治少腹痛,当用坠降之药,其行气皆当用核,乃能宣达病所,以取效也。橘核丸,奔豚丸并主之。
《证治准绳·女科》:小腹痛
〔大〕妇人小腹疼痛者,此由胞络之间,夙有风冷,搏于血气,停结小腹,因风虚发动,与血相击,故痛也。
〔薛〕前证若气寒血结,用威灵仙散。气滞血凝,用当归散。肝经血虚,用四物汤(通治。)加参、术、柴胡。肝经湿热,用龙胆泻肝汤。(杂病淋。)肝脾气虚,用六君子汤(杂病虚劳。)加柴胡、芍药。肝脾虚寒,用六君子加柴胡、肉桂。若兼呕吐,加木香。四肢逆冷,再加炮姜。通府张孟威云∶其妹小腹痛,服附子理中汤,附子服过八十余枚。此乃沉寒痼冷之甚,不多有者。
〔大〕威灵仙散 治妇人久冷,气滞血刺,小腹疼痛。
威灵仙(一两) 当归 没药 木香 桂心(各半两)
上为细末,无时,热酒调下一钱服,忌茶。
当归散 治妇人久积,血气 刺,小腹疼痛,四肢无力,不能饮食。
当归(炒) 赤芍药 刘寄奴 没药 枳壳 延胡索(各等分)
上为细末,热酒调下一钱,无时候。
追气丸 (《灵苑》)治妇人血刺,小腹疼痛不可忍。
芸苔子(微炒) 桂心(各一两) 良姜(半两)
为细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不拘时,淡醋汤下。常服补血虚,破气块,甚有效。
锻石散 治妇人血气痛不可忍者。陈五婆方。
上取猪贴脊血半盏,于汤上暖,用杖子搅停后,用锻石于火上烧令黄,为末,罗过灰一钱,同血搅停,放温服,立愈。
予尝用紫金皮为细末,醋糊丸如樱桃大,又治妇人血气小腹疼痛,以温酒磨下一丸,及有心腹痛者亦良。
吴茱萸汤 治妇人素虚,又为风冷乘气停滞,腹胁刺痛。
吴茱萸(汤洗) 当归(去芦,各二钱) 桔梗(去芦) 细辛(去苗) 防风(去芦)
干姜(炮,各一钱) 熟地黄(二钱半) 甘草(炙,半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空心服。
椒红丸 治妇人血气不调,脏腑积冷,脐腹 痛,肌体日瘦。
椒红 沉香 当归(去芦) 诃梨勒(煨,去核) 蓬术 附子(炮,去皮脐) 白术(各一两)
肉豆蔻 良姜 丁香(各半两) 麝香(另研,二钱半)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温酒送下。
大腹皮饮 治妇人血癖,单腹痛。
大腹皮 防己 木通 桑白皮 浓朴 栝蒌 黄 陈皮 枳壳(麸炒) 大黄(蒸,各一钱)
青皮(一钱半) 五味子(半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入酒半盏,再煎一二沸,去滓食前服。
《证治准绳·女科》:小腹痛
〔大〕妊娠小腹痛者,由胞络虚,风寒相搏,痛甚亦令胎动也。
〔薛〕前证若风寒所搏,用紫苏饮加生姜。气血虚,用八珍汤。脾气虚,用六君子汤。中气虚,用补中益气汤。若腹胀痛,用安胎饮加升麻、白术;不应,兼补中益气汤。
一妊妇小腹作痛,其胎不安,气攻左右,或时逆上,小便不利,用小柴胡汤加青皮、山栀,清肝火而愈,后因怒小腹胀满,小便小利,水道重坠,胎仍不安,此亦肝木炽盛所致,用龙胆泻肝汤一剂,诸证顿愈。乃以四君子加柴胡、升麻,以培脾土而安。
疗妊娠被惊恼,胎向下不安,小腹痛连腰,下血。
当归 川芎(各八分) 阿胶(炙) 人参 艾叶(各四分) 大枣(二十个) 茯苓(十分)
上细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温分三服。
《补遗》治妊妇小腹痛,胎动不安。
川芎为细末,酒调下。
又方 川芎 当归(各等分) 水煎温服。
《针灸资生经》:小腹痛
阴跷、疗小腹偏痛呕逆嗜卧.(明)中极、疗小腹痛.积聚坚如石.小便不利.失精绝子.面 .(下)
肾俞、复留、中封、承筋、阴包、承山、大敦、主小腹痛.(千)石门、商丘、主小腹.下引阴中.石门、水分、主小腹拘急痛.涌泉、主风入腹中.小腹痛.脐中等、主小腹疝气痛.(见疝.)大溪、主小腹热而偏痛.肝俞、(见咳逆.)小肠俞、(见便赤.)蠡沟、照海、(见疝.)下廉、(见飧泄.)丘墟、(见腋肿.)中都、(见肠鸣.)治小腹痛.(铜)大冲、治腰引小腹痛.带脉、治妇人小腹坚痛.月脉不调.带下赤白.里急螈 .五枢、主小腹痛.(见疝.)曲泉、主女子小腹肿.(无子.)妇人阴痛.引心下.(小腹绞痛.灸膝外边上去一寸宛宛中.千翼)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