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初生杂病
《万病回春》:小儿初生杂病
小儿初生,宜先浓煎黄连甘草汤,急用软绢或丝绵包指蘸药,抠退场门中恶血。倘或不及,即以药汤灌之,待吐出恶沫,方与乳吃。令出痘亦稀,诸毒疮亦少。
一初生三五月,宜绷缚令卧。勿竖头抱出,免致惊痫。
一乳与食,宜相远,不宜一时混吃,令儿生疳癖痞积。
一宜用七八十岁老人旧裙,旧袄改作小儿衣衫,真气相滋,令儿有寿。富贵之家,切不宜新制 丝绫罗毡绒之类与小儿穿,不唯生病,抑且折福,必致夭殇。
一小儿生四五个月,止与乳吃;六个月以后,方与稀粥哺之;周岁以前,切不可吃荤腥并生冷之物,令儿多疾。若待二三岁后,脏腑稍壮,才与荤腥方好。
延生第一方 小儿初生,脐带脱落,收置新瓦上,用炭火四围烧,至烟将尽,放土地上,用瓦盏之类盖之存性,研为细末;预将朱砂透明者为极细末,水飞过,脐带若有五分重,朱砂用二分五厘,生地黄、当归身煎浓汁一二蚬壳,调和前两味,抹儿上 间及乳母乳头上,一日之内,晚至尽;
次日,大便遗下秽污浊垢之物,终身永无疮疹及诸疾,生一子则得一子,十分妙法也。
涤秽免痘汤 用练树子一升,至正月初一日子时,父母只令一人知,将练子煎汤,待温,洗儿全身头面上下,以去胎毒。洗后,不出痘疹。如出亦轻,或只三五颗而已。
一方 用五六月间收丝瓜小小蔓藤阴干,约重二两半收起,煎汤洗。
一方 用葫芦上藤蔓,如前法亦可。
稀痘万金丹 治婴儿未出痘时,胎毒在脏腑,因时气而发也。如在春秋二分,每服一丸,使痘毒渐消,出时稀少。如遇出痘时气,身一发热,即磨服一丸,毒从大便而出。若有黑陷倒靥,化下一丸,即起死回生。如痘出至七日,若服,恐泄元气。修合者不可加减,以取不效。
麻黄根 升麻(各一两半) 羌活 桦皮 茜草根 栝蒌根 鼠粘子(炒) 天麻 连翘(各一两)当归 芍药 川芎(各七钱)
上锉作片,用水五升,煎至半升,去渣,入银器内,以汤顿成膏,入炼蜜少许,调匀,入后药∶
朱砂(五钱)、 冰片、雄黄(各五分)、虾蟆灰(一钱半)、麝香(七分)、全蝎(十四个,炙)。上为末,入前药和匀,分作十丸,以蜡封之,如弹子大,临时用猪心血、或兔血调匀,热酒调下,温服。
凡初生小儿,口 并牙根生白点,名马牙,不能食乳。此与鹅口不同,少缓即不能救,多致夭伤。
急用针缚箸头上,将白点挑破出血,用好京墨磨薄荷汤,以手指捻母油头发蘸墨遍口 擦之。勿令乳食。
待睡一时,醒方与乳食,再擦之。
小儿不时变蒸,变者,异常也,蒸者,发热也,所以变换五脏、蒸养六腑,须要变蒸多变,气血方荣,骨脉始长,情性有异,则后来出痘轻可。凡变蒸,不宜服药。或因伤食、因伤风、因惊吓等项夹杂,相值而发,令人疑感,亦须守候一二日,俟病势真的,是食则消食,是风则行痰,是惊则安神。若变蒸而妄投药饵,则为药引入各经,症遂难识,而且缠绵不脱,反药有所误也。
一小儿月内发搐鼻塞,乃风邪所伤。以六君子汤加桔梗、细辛,子母俱服;更以葱头七茎、生姜一片,细擂摊纸上,合置掌中,令热急贴囟门,少顷,鼻利搐止。
一小儿未盈月发搐呕乳、腹胀作泻,此乳伤脾胃。用五味异功散加漏芦,令母服之,儿亦服匙许,遂愈。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