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论
《古今医彻》:小产论
妇人正产.犹瓜粟之熟脱.乃候至而气足.半产.如草木之催残.乃枝萎则实落.盖一顺而一逆也.顺则不计月之足否.总无碍于经络.逆则无问月之多寡.均有伤于经络.何以言之.如妊娠一二月.足厥阴少阳脉养之.三四月.手少阴太阳脉养之.五六月.足太阴阳明脉养之.七八月.手太阴阳明脉养之.九月.足少阴脉养之.十月.则受气足而生矣.苟女子性不善调.动静违和.既不遵乎胎教.乃轻率而躁妄.以致半产漏下.或三四月而堕者.则伤手少阴太阳.后至二经而必复堕.五六月而堕者.则伤足太阴阳明.后至二经而必复坠.甚且三四次.五六次.而终不成孕者有之.故凡遇半产者.必需兼补气血.加阿胶香附.调养于被伤之余.预固于复孕之日.使至其所伤之经而不堕.则不患复堕矣.且当其欲堕时.有因暴怒而伤.有因闪挫而损.或先见红而胎未移.尚可固而安者.或腹疼甚而小腹坠.不可挽而留者.有小产后去血过多.元气虚脱.而肢冷脉微.用大温补而愈者.有小产后去之不尽.腹尚疼痛而琳沥未止.兼破恶血而痊者.种种不一.或补或泻.尤宜斟酌而不可忽耳.
一小产有一二月而堕者.俗以为过期.腹痛凝结而下.殊不知足厥阴少阳.受伤而孕不固也.治者宜胶艾八珍之类补之.不可误认为凝经也.
一小产年壮气盛.跌扑而伤.宜先去瘀而后补之.质弱经伤.屡堕而下.即当大补气血.而兼以去瘀可也.
一小产下血不止.用补气养血汤.心腹疼痛.用补血定痛汤.
一胎气不固.时常小产.宜预服安荣汤.加人参以固胎元.
【治验】
一儒者内室.初秋小产.去血过多.大汗如雨.肢泠脉微.以人参理中汤倍参.加黄 归芍.连进二三剂.四肢渐暖.汗止脉出.继以人参调理而安.
一女子小产.腹中大痛.治者误行温补而愈甚.用补血定痛汤.复下瘀滞.腹痛遂减.
胶艾汤
阿胶(一两蛤粉炒成珠) 艾叶(半两)
水煎服.
补气养血汤
人参 黄 (蜜炙) 白术(土炒) 当归 白芍药(酒炒) 阿胶珠 香附(各一钱酒炒) 艾叶 川芎 炙甘草(各五分) 青皮 砂仁(各七分)
水煎.
补血定痛汤
白芍药 当归 熟地 川芎(各一钱) 玄胡索(七分) 桃仁泥 红花(各三分) 香附 青皮 泽兰 牡丹皮(各五分)
水煎.
安荣汤
当归 白芍 熟地 川芎 阿胶 香附 白术 黄芩 缩砂 糯米 桑寄生 各等分.水煎.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