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数
- 《女科证治准绳》:小便数
- 《女科证治准绳》:小便数
- 《济阴纲目》:小便数
- 《医效秘传》:小便数
- 《医学纲目》:小便数
- 《医碥》:小便数
- 《医碥》:小便数
- 《证治准绳·类方》:小便数
- 《证治准绳·女科》:小便数
- 《证治准绳·女科》:小便数
- 《证治准绳·杂病》:小便数
《女科证治准绳》:小便数
〔大〕妇人小便数者,由肾与膀胱俱主于水,肾气通于阴,此二经俱虚而有热乘之,则小便涩,虚则小便频数也。
〔薛〕前证若肝经火动,用逍遥散(调经。)加龙胆草、车前子。膀胱火动,六味丸(杂病虚劳。)加麦门、五味。肝肾湿热,龙胆泻肝汤。(见便毒。)郁伤肝脾,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
肝脾肺气虚,补中益气汤(杂病劳倦。)加麦门、五味。肝经血虚,加味逍遥散。肾气虚败,鹿茸散。如不应,用八味丸。一妇人患前证,小便频数,日晡热甚,此肝脾血虚气滞而兼湿热也,用加味逍遥散加车前子而愈。一妇人患前证,发热烦躁,面目赤色,脉洪大而虚,余谓此血虚发躁,用当归补血汤(杂病劳倦。)数剂而痊。一妇人久患前证,泥属于火,杂用寒凉止血之剂,虚证悉具。余曰∶此脾胃亏损而诸经病也,当补中气为主。遂以六君、补中二汤,兼服两月余,寻愈。
〔大〕鹿茸散 治妇人久虚冷,小便日夜三五十行。
鹿茸 乌贼鱼骨 桑寄生 龙骨(各一两) 白芍药 当归 附子(各七钱半) 桑螵蛸(半两)
上为细末,食前温酒调下二钱。
桑螵蛸散 治妇人虚冷,小便数。
桑螵蛸(三十枚,炒) 鹿茸 牡蛎粉(二两) 甘草(二两) 黄 (半两)
上为细末,食前姜汤调一钱服。
补遗缩泉丸 治脬气不足,小便频数。
天台乌药 益智仁(各等分)
上为末,酒煮山药为糊,丸如梧子大,临睡盐酒吞七十丸。或只为末,调酒服,如不饮酒,以米饮调下。
又法 取糯米 一片,临睡炙令软熟啖之,仍以温酒吞,不饮酒,只汤下,多啖愈佳,行坐良久,待心空则睡,最验。
《女科证治准绳》:小便数
〔大〕夫产后小便数者,乃气虚不能制故也。
〔薛〕前证若因稳婆不慎,以致胞损而小便淋沥者。用八珍汤以补气血。若因膀胱气虚而小便频数,当补脾肺。若膀胱阴虚而小便淋沥,须补肺肾。一产妇小便频数,时复寒战,乃属脾肺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茱、山药为主,佐以桑螵蛸散而愈。后患发热晡热,盗汗自汗,月水不调,用加味逍遥散而安。一产妇患前证,吐痰发热,日晡作渴,此膀胱阴虚。用补中益气汤,以六味丸而愈。又患痢后小便频数,手足俱冷,属阳气虚寒,用前汤及八味丸而瘳。
桑螵蛸散 (《千金》)治产后小便数及遗尿。
桑螵蛸(三十枚,煨) 鹿茸(酥炙) 黄 (各三两) 牡蛎(煨) 人参 浓朴 赤石脂(各二两)
上为末,空心粥饮调下二钱。(《外台》无浓朴、石脂,有甘草、生姜。)
栝蒌汤 (《集验》)疗产后小便数兼渴。
桑螵蛸 甘草(并炙) 黄连 生姜(各二两) 栝蒌根(三两) 人参(三两) 大枣(五十枚)
上细切,用水七升,煮二升半,分三服。忌猪肉、冷水。
《补遗》疗产后小便数,或遗尿。益智仁(为末,)米饮调服。
《济阴纲目》:小便数
大全云∶夫产后小便数者,乃气虚不能制故也。
薛氏曰∶前证若因稳婆不慎,以致胞损,而小便淋沥者,用八珍汤以补气血;若因膀胱气虚,而小便频数,当补脾肺;若膀胱阴虚,而小便淋沥者,须补脾肾。
一产妇小便频数,时忽寒战,乃属脾肺虚弱,用补中益气加山茱、山药为主,佐以桑螵蛸散而愈。后患发热晡热,盗汗自汗,月水不调,用加味逍遥散而安。
一产妇患前证,吐痰发热,日晡作渴,此膀胱阴虚,用补中益气汤及六味丸而愈。又患痢后小便频数,手足俱冷,属阳气虚寒,用前汤及八味丸而瘳。
桑螵蛸散 治产后阳气虚弱,小便频数及遗尿。(治气虚频数遗尿)
桑螵蛸(三十个,炒) 鹿茸(酥炙) 黄 (各三两)
牡蛎( ) 人参 浓仆 赤石脂(各二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粥饮调下。
《外台》方无浓朴、石脂,有甘草、生姜。
栝蒌汤 疗产后小便数兼渴。(此治虚热)
栝蒌根 人参(各三两) 黄连 桑螵蛸 甘草(炙) 生姜(各二两) 大枣(五十枚)
上细切,用水七升煮二升半,分三服,忌猪肉冷水。
补遗方 疗产后小便数及遗尿。(此命门药也,专主缩小便,虚寒者宜之)
益智仁为末,米饮调服。
《医效秘传》:小便数
小便数者,肾与膀胱俱虚,而有客热乘之也。二经既虚,致受客热,虚则不能制水,故令数,小便数则水行□,□则小便不快,故令数。
《医学纲目》:小便数
□
〔罗〕中书右丞合刺合孙,病小便数而短,昼夜约二十余行,脐肠填满,腰脚沉HT ,不得安卧。季春下旬,一日奉敕治之,遂往诊视。脉得沉缓,时时带数。常记小便不利有三,不可概论。若津液偏渗于肠胃,大便泄泻,而小便涩少者一也,宜利而已。若热搏下焦津液,则湿热不能行者二也,必渗泻则愈。若脾胃气涩,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化者三也,可顺气,令施化而出。今右丞平素膏粱湿热内蓄,不得施行,膀胱窍涩,是以起频而见少也,非渗泄分利,则不能快利。遂处一方,名曰茯苓琥珀汤。《内经》曰∶甘缓而淡渗,热搏津液,内蓄脐腹胀满,当须缓之。泄之必以甘淡为主,遂以茯苓为君,甘寒滑以利窍涩。猪苓、琥珀之淡,以渗泄利水道,故以二味为臣。脾恶湿,湿气内蓄,则脾气不舒。益脾胜湿,必以甘为助,故以甘草、白术为佐。咸入肾,咸味涌泄为阴,故用泽泻之咸,以泄伏水。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津液不行,以辛散之,桂枝味辛,散湿润燥,故以为使。煎长流甘澜水,使不助其肾气,大作汤剂,令直达于下而急速也。两服减半,旬日良愈。
茯苓琥珀汤
茯苓 白术 琥珀(各半两) 甘草(炙) 桂(去皮。各三钱) 泽泻(一两) 滑石(七钱) 猪苓(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煎长流甘澜水一盏调下,空心食前,待少时以美膳压之。
□
〔《食》〕主下焦虚冷,小便数损无力。生薯蓣半斤,刮去皮,以刀切碎,于铛中煮酒沸,下薯蓣不得搅,待熟加盐葱白更添酒,空腹下二三盏,妙。
□
〔罗〕水芝丸 治上焦真气虚弱,小便频数,日夜无度。
莲肉(去皮,不以多少,用好酒浸一两宿。猪肚一个,将酒浸莲肉入肚中多半为度,水煮熟取出莲肉,切,焙干)
上为细末,酒煮面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五十丸,米饮汤下,食前。
□
〔世〕治夜多小便,用益智三十四个为末,盐五分,水一盏,煎八分,临卧温服。
□
〔《本》〕卫真汤 治丈夫妇人元气衰惫,荣卫怯弱,真阳不固,三焦不和,上盛下虚,夜梦鬼交,觉来盗汗,面无精光,唇口舌燥,耳内蝉鸣,腰痛背倦,心气虚乏,精神不宁,惊悸健忘,饮食无味,日渐瘦悴,外肾湿痒,夜多小便,肿重冷痛,牵引小腹,足膝缓弱,行步艰难;妇人血海久冷,经候不调,或过期不至,或一月两来,赤白带下,漏分五色,子宫感寒,久不成孕,并皆治之。此药大能生气血,遇夜半子时肾水旺极之际,补肾实脏,男子摄血化精,诸病未萌之前,皆能制治,使不复为梗。
当归(一两,酒浸一宿) 人参(一两半) 金钗石斛(五两) 白茯苓 木香 肉豆蔻 山药(以上各三两) 生地(二两) 熟地(温水洗,三两) 丁香(一两) 青皮(一两,去白) 川牛膝(二两,童便、酒各半盏浸一宿)
上为细末,每三大盏酒调下,盐亦得,空心食前一服。妇人诸病,童便同酒调,空心下。
又方 治男子妇人一切虚冷之疾,活血驻颜,减小便,除盗汗。治妇人久不生产,似带疾而非,时有遗沥,并皆治之。功验不可具述。
苍术(切焙) 川楝子 茴香 吴茱萸(汤洗) 破故纸 胡芦巴(以上各一两,并炒) 川姜 川乌 草乌(以上各半两,炮) 山药(二两)
上各炮治如法,同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妇人艾醋汤下,日二服。耳目永不昏聋,髦发不白。
□
〔《衍》〕邻家有一男子,小便日数十次,如稠米泔色,心神恍惚,瘦瘁食减,令服桑螵蛸散,未终一剂而安。
此药能安神魂,定心志,治健忘,小便数,补心气。用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苓、当归、龟甲醋炙,以上各一两为末,以人参汤调下二钱。
□
〔海〕姜附石脂神砂丹 治小便数而不禁,怔忡多忘。(方见滞下。)
□
〔丹〕因看《卢氏医镜》见此一药味数分两同,惟丹砂用伏火者,及治病有瘥。所治者,小便数而不禁,怔忡多忘,魇梦不已不同耳。见其不同,审而详之,乃得此治法不瘥,且泛论之。经言∶肾主大便,肝主小便淋溲。《难经》云∶小肠为赤肠,是面赤色,及便溺色赤,皆出心与小肠,南方赤色,显于外也。经言∶下焦如渎者,正谓大小便也。大便为阴,为有形气化,乃下焦之下者也。谓肾主大便,不言大肠者,明子行父道,为肾脏病。小便为阳,为无形气化,乃下焦之高者也。谓肝主小便淋溲,亦是子行父道,为腑病。凡诸无形气化者,皆腑病所主,诸有形气化者,皆脏病所主,此二证,俱在下焦则同,但有形无形,及在腑在脏有殊,俱是丹田衰败。不言心火者,以其相火代行君之政令故也。细分之,则膀胱壬水胜丙火。小肠者,不传入阴,故为泄血。泄血利不禁,为有形质病。且不传阴,则阴不病。何为有形病?此为阴之体也,为腑之用也。天地阴阳,互为体用,以斯可见。是明五脏者,为六腑所用,六腑者,为五脏所用明矣,是有形皆为传阴也。大小便不禁,是膀胱不禁为遗溺,此不传阴也,是丹田胞络受寒,为壬所克。大抵诸腑皆乘有形,有形病者皆在腑。责其所乘,皆在脏也。用伏火丹砂者,去其寒性耳。治法同者,以其俱在下焦,补诸无形,同在胞络耳。以其胞与肾相对,有渠相通故也。肾主大便,肝主小便,所治安得不殊。经曰∶肾肝同归一治。又曰∶少阳主骨,所生病,便溲难。膀胱主筋,所生病,亦可知也。小便不禁,茯苓汤下。大便不禁,米饮下。(此论《局方》姜附神砂丹而发。)
运气,小便数皆属火。经云∶少阳之复,便数憎风是也。小便数,惟二脏有之。
一属肺。经云∶肺手太阴之脉,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是也。以刺言之,泻手太阴则愈。
一属肝。经云∶足厥阴之疟,令人如癃状,而小便不利。又云∶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是也。
视虚实补泻之则愈。
□
〔东〕小便数腹痛∶尿胞(在玉泉下一寸屈骨端。)
□
〔《玉》〕小便多∶命门(随年壮灸)肾俞(一分,沿皮向外六分,补六呼,泻一吸)
□
〔《集》〕小便滑数∶中极(灸)肾 阴陵泉(不已,取下穴) 气海 阴谷 三阴交
《医碥》:小便数
频数无度,似淋而茎中不痛,故另分一篇。(数而少且涩,则似淋,以不痛故异。多且不涩,又似不禁,然可忍为异。)证由肾虚有火,火动欲出,水不得藏,(肾虚六味丸,有火五苓散。)数而少者,茯苓琥珀汤利之,免致涩痛成淋。数而多者,薯蓣、莲肉、益智仁之属收之。然此证固属有火,亦有下元虚冷,肾不摄水者,菟丝子丸、八味丸。(见虚损)、鹿茸丸(见血)。中气不足,数而多,补中益气汤(见气)。夜多小便、益智仁二十个为末,盐五分,水一碗煎,临卧温服,或苁蓉丸。小便毕,少顷,谓已尽,忽再出些少,或尿后又急者,多由忍尿行房所致,(忍尿则水不下行,行房则火炎,气升而不降,水不下而气不降,后虽便亦不畅,其去未尽,故情状如此。)宜生料五苓散(见伤湿)加阿胶,吞加减八味丸(见虚损)。心移热于小肠,致小便数,(大喜动心火多有之。)厘清散(见赤白浊)、四七汤(见气),仍以辰砂妙香散(见心痛)煎吞小菟丝子丸(见赤白浊)。大便硬,小便数者,名脾约,麻仁丸。(见大便不通。
说详《伤寒·阳明篇》。)天暖衣浓,则气上升而外泄,故多汗。天寒衣薄,则气内敛而下降,故多尿,不在病论。
《医碥》:小便数
茯苓(去皮) 白术 琥珀(各两半) 炙甘草 桂心(各三钱) 泽泻(一两) 滑石(七钱) 木猪苓(半两) 为细末,每服五钱,煎长流甘澜水一盏调下,空心食前,待少时,以美膳压之。
□
菟丝子(酒蒸,二两) 牡蛎( 取粉) 附子(炮) 五味子 鹿茸(酒炙,各一两) 肉苁蓉(酒浸,二两)
鸡 (炙) 桑螵蛸(酒炙,各半两) 为细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室心,盐酒、盐汤任下。
□
肉苁蓉(八两) 熟地黄(六两) 五味子(四两) 菟丝子(捣研,二两) 为细末,酒煮山药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酒下。
《证治准绳·类方》:小便数
茯苓琥珀汤(《宝鉴》) 治膏粱湿热内蓄,不得施化,膀胱窍涩,小便数而少,脐腹胀满,腰脚沉重,不得安卧,脉沉缓,时时带数。
茯苓(去皮) 白术 琥珀(各半两) 炙甘草 桂心(各三钱) 泽泻(一两) 滑石(七钱) 木猪苓(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煎长流甘澜水一盏调下,空心食前,待少时以美膳压之。
《内经》曰∶甘缓而淡渗。热搏津液内蓄,脐胀腹满,当须缓之泄之,必以甘淡为主,是用茯苓为君。滑石甘寒,滑以利窍,猪苓、琥珀之淡以渗泄而利水道,故用三味为臣。脾恶湿,湿气内蓄则脾气不治,益脾胜湿,必用甘为助,故以甘草、白术为佐。咸入肾,咸味下泄为阴,泽泻之咸以泻伏水;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津液不行,以辛散之。桂枝味辛,散湿润燥,此为因用,故以二物为使。煎用长流甘澜水,使不助其肾气,大作汤剂,令直达于下而急速也。
卫真汤(《本事》) 治丈夫妇人元气衰惫,荣卫怯弱,真阳不固,三焦不和,上盛下虚,夜梦鬼交,觉来盗汗,面无精光,唇口舌燥,耳内蝉鸣,腰痛背倦,心气虚乏,精神不宁,惊悸健忘,饮食无味,日渐瘦悴,外肾湿痒,夜多小便,肿重冷痛,牵引小腹,足膝缓弱,行步艰难。妇人血海久冷,经候不调,或过期不至,或一月两来,赤白带下,漏分五色,子宫感寒,久不成孕,并皆治之。此药大能生气血,遇夜半子时肾水旺极之际,补肾实脏,男子摄血化精,诸病未萌之前,皆能制治,使不复为梗。
人参(一两半) 当归(酒浸,一宿) 青皮(去白) 丁香(各一两) 生地黄 川牛膝(童便、酒各半盏浸一宿。各二两) 白茯苓 木香 肉豆蔻 熟地黄(温水洗) 山药(各三两) 金钗石斛(五两)
上为细末,每三大钱,酒调下,盐汤亦得,空心食前一服,妇人诸病,童便同酒调,空心服。
又方 治男妇一切虚冷之疾,活血驻颜,减小便,除盗汗。治妇人久不生产,似带疾而非,时有遗沥。
山药(二两) 苍术(切,焙) 川楝子 茴香 吴茱萸(汤洗) 破故纸(炒) 胡芦巴(炒。各一两)川姜(炮) 川乌(炮) 草乌(炮。各半两)
上各炮制如法,同为细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妇人艾醋汤下,日二服。耳目永不昏聋,髦发不白。
桑螵蛸散(《衍义》) 能安神魂,定心志,治健忘,小便数,补心气。
桑螵蛸 远志 菖蒲 龙骨 人参 茯苓 当归 龟板(醋炙。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人参汤调下。
菟丝子丸(《济生》) 治小便多,或致失禁。
菟丝子(酒蒸,二两) 牡蛎( 取粉) 附子(炮) 五味子 鹿茸(酒炙。各一两) 肉苁蓉(酒浸,二两) 鸡 (炙) 桑螵蛸(酒炙。各半两)
为细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盐酒任下。
八味丸(虚劳。) 玄兔丹(白浊。) 鹿茸丸(溲血。)
姜附赤石脂朱砂丹 治小便数而不禁,怔忡多忘,魇梦不已,下元虚冷,遗尿精滑,或阳虚精漏不止,或肾气虚寒,脾泄肾泄等证。
附子(生) 干姜(各半两) 赤石脂(一两半,水飞)
上为细末,酒糊丸,绿豆大。每服十五至二三十丸,大便不和,米饮下;小便不禁,茯苓汤下。
五苓散 加减八味丸(俱消瘅。) 厘清散(白浊。) 四七汤(见气。) 辰砂妙香散(心痛。) 小菟丝子丸(白浊。) 六味地黄丸(虚劳。) 八正散(小便不通。) 脾约丸(大便不通。)
附方
肉苁蓉丸 治禀赋虚弱,小便数亦不禁。
肉苁蓉(八两) 熟地黄(六两) 五味子(四两) 菟丝子(捣研,二两)
上为细末,酒煮山药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盐、酒送下。
萆 丸 治小便频数。
上用川萆 一斤,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用盐酒送下。
缩泉丸 治脬气不足,小便频多。
乌药 益智仁(各等分)
上为细末,酒煮山药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盐酒下。
止夜起小便多方益智子(二十个,和皮锉碎) 赤茯苓(三钱)
上用水一碗,煎至六分,临睡热服。
猪肚丸 治小便频数。
猪肚(一个,以莲子一升,同煮一周日,取出去皮心,焙干为末) 舶上茴香 破故纸 川楝子母丁香(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鸡 丸 治小便数而多。
鸡 (二两,微炙) 麦门冬(去心,焙) 熟地黄 黄连(去须) 龙骨(各一两) 土瓜根(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饮下。
治小便数,气少走泄。
上用香附子为末,食前汤、酒任调服。
双白丸 治下焦真气虚弱,小便频多,日夜无度。
白茯苓(去皮) 鹿角霜(各等分)
上为细末,酒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盐汤送下。
《证治准绳·女科》:小便数
〔大〕妇人小便数者,由肾与膀胱俱主于水,肾气通于阴,此二经俱虚而有热乘之,则小便涩,虚则小便频数也。
〔薛〕前证若肝经火动,用逍遥散(调经。)加龙胆草、车前子。膀胱火动,六味丸(杂病虚劳。)加麦门、五味。肝肾湿热,龙胆泻肝汤。(见便毒。)郁伤肝脾,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
肝脾肺气虚,补中益气汤(杂病劳倦。)加麦门、五味。肝经血虚,加味逍遥散。肾气虚败,鹿茸散。如不应,用八味丸。一妇人患前证,小便频数,日晡热甚,此肝脾血虚气滞而兼湿热也,用加味逍遥散加车前子而愈。一妇人患前证,发热烦躁,面目赤色,脉洪大而虚,余谓此血虚发躁,用当归补血汤(杂病劳倦。)数剂而痊。一妇人久患前证,泥属于火,杂用寒凉止血之剂,虚证悉具。余曰∶此脾胃亏损而诸经病也,当补中气为主。遂以六君、补中二汤,兼服两月余,寻愈。
〔大〕鹿茸散 治妇人久虚冷,小便日夜三五十行。
鹿茸 乌贼鱼骨 桑寄生 龙骨(各一两) 白芍药 当归 附子(各七钱半) 桑螵蛸(半两)
上为细末,食前温酒调下二钱。
桑螵蛸散 治妇人虚冷,小便数。
桑螵蛸(三十枚,炒) 鹿茸 牡蛎粉(二两) 甘草(二两) 黄 (半两)
上为细末,食前姜汤调一钱服。
补遗缩泉丸 治脬气不足,小便频数。
天台乌药 益智仁(各等分)
上为末,酒煮山药为糊,丸如梧子大,临睡盐酒吞七十丸。或只为末,调酒服,如不饮酒,以米饮调下。
又法 取糯米 一片,临睡炙令软熟啖之,仍以温酒吞,不饮酒,只汤下,多啖愈佳,行坐良久,待心空则睡,最验。
《证治准绳·女科》:小便数
〔大〕夫产后小便数者,乃气虚不能制故也。
〔薛〕前证若因稳婆不慎,以致胞损而小便淋沥者。用八珍汤以补气血。若因膀胱气虚而小便频数,当补脾肺。若膀胱阴虚而小便淋沥,须补肺肾。一产妇小便频数,时复寒战,乃属脾肺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茱、山药为主,佐以桑螵蛸散而愈。后患发热晡热,盗汗自汗,月水不调,用加味逍遥散而安。一产妇患前证,吐痰发热,日晡作渴,此膀胱阴虚。用补中益气汤,以六味丸而愈。又患痢后小便频数,手足俱冷,属阳气虚寒,用前汤及八味丸而瘳。
桑螵蛸散 (《千金》)治产后小便数及遗尿。
桑螵蛸(三十枚,煨) 鹿茸(酥炙) 黄 (各三两) 牡蛎(煨) 人参 浓朴赤石脂(各二两)
上为末,空心粥饮调下二钱。(《外台》无浓朴、石脂,有甘草、生姜。)
栝蒌汤 (《集验》)疗产后小便数兼渴。
桑螵蛸 甘草(并炙) 黄连 生姜(各二两) 栝蒌根(三两) 人参(三两) 大枣(五十枚)
上细切,用水七升,煮二升半,分三服。忌猪肉、冷水。
《补遗》疗产后小便数,或遗尿。益智仁(为末,)米饮调服。
《证治准绳·杂病》:小便数
运气小便数,皆属火。经云∶少阳之复,便数憎风是也。小便数,唯二脏有之。一属肺。经云∶肺手太阴之脉,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是也。以刺言之,泻手太阴则愈。一属肝。经云∶足厥阴之疟,令人如癃状而小便不利。又云∶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是也。视虚实、补泻之则愈。数而少,茯苓琥珀汤利之。数而多,薯蓣、莲肉、益智仁之属收之。生薯蓣半斤,刮去皮,以刀切碎,于铛中煮酒沸,下薯蓣,不得搅,待熟加盐、葱白,更添酒,空腹下二三盏妙。
莲肉去皮,不以多少,用好酒浸一两宿,猪肚一个,将酒浸莲肉入肚中多半为度,水煮熟,取出莲肉,切,焙干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饮汤下,名水芝丸。夜多小便,益智二十四个为末,盐五分,水一盏,煎八分,临卧温服。卫真汤并丸、桑螵蛸散。戴氏云∶小便多者,乃下元虚冷,肾不摄水,以致渗泄。
宜菟丝子丸、八味丸、玄兔丹、生料鹿茸丸。有人每日从早至午前定尿四次,一日之间,又自无事。
此肾虚所致,亦犹脾肾泄,早泄而晚愈,次日又复然者也。若小便常急,遍数虽多而所出常少,放了复急,不涩痛,却非淋证。亦有小便毕少顷,将谓已尽,忽再出些少者。多因自忍尿,或忍尿行房事而然。宜生料五苓散,减泽泻之半,加阿胶一钱,吞加减八味丸。此丸须用五味子者。有盛喜致小便多,日夜无度。乃喜极伤心,心与小肠为表里。宜厘清饮、四七汤各半帖和煎,仍以辰砂妙香散,吞小菟丝子丸或玄兔丹。若频频欲去而溺不多,但不痛耳。此肾与膀胱俱虚,客热乘之,虚则不能制水。
宜补肾丸、六味地黄丸。热入水道,涩而不利。八正散,或五苓散加黄柏、知母、麦门冬、木通。大便硬,小便数者,是谓脾约。脾约丸主之。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