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根
- 《本草备要》:苎根
- 《本草撮要》:苎根
- 《本草经集注》:苎根
- 《本草蒙筌》:苎根
- 《本草图经》:苎根
- 《本草衍义》:苎根
- 《冯氏锦囊秘录》:苎根
- 《名医别录》:苎根
- 《千金翼方》:苎根
- 《医学入门》:苎根
- 《新修本草》:苎根
- 《证类本草》:苎根
《本草备要》:苎根
泻热,散瘀
甘寒而滑。补阴破瘀,解热润燥。
治天行热疾,大渴大狂,胎动下血,诸淋血淋,捣贴赤游丹毒,痈疽发背,金疮折伤(止血易痂),鸡鱼骨哽(捣如龙眼。鸡骨,鸡汤下,鱼骨,鱼汤下)。汁能化血为水。
苎皮与产妇作枕,止血运;安腹上,止产后腹痛(散瘀之功)沤苎汁,疗消渴。
《本草撮要》:苎根
味甘.入手足太阴经.功专凉血.止漏胎.得建莲、糯米能固胎元.汁能化血为水.皮与产妇作枕止血晕.安腹上止产后腹痛.捣根贴赤游丹毒痈疽发背金疮折伤.加龙胆同捣治鸡骨鲠.鸡汤下.鱼鲠鱼汤下.同蛤粉各半两为末.每服二钱.治小便不通.或但用根研末.摊绢上.贴少腹连阴际.须臾即通.脱肛以之熏洗亦佳.
《本草经集注》:苎根
寒。主治小儿赤丹。其渍苎汁,治渴。
即今绩苎尔。又有山苎,亦相似,可入用也。(《大观》卷十一,《政和》二七○页)
《本草蒙筌》:苎根
味甘,气寒。无毒。乡落地多种养,宿根春自发生。叶取饲池鱼,面青背面;皮剥续暑布,一年三收。根轻虚白黄,采无时入药。捣敷小儿赤游丹毒,及诸痈疽发背乳房;煎疗女人胎动不安,并产前后发热烦闷。塞胎漏下血, 箭毒蛇伤。时疫大渴狂呼,非此莫却;金石服多燥热,饮下立除。苎皮藏留,产妇堪用。作枕眠,止血晕,安脐上,去腹疼。
渍苎汁尝,大解消渴。蚕咬中毒,一饮即驱。故近蚕室种之,则蚕竟不产也。
《本草图经》:苎根
苎根(图缺),旧不载所出州土,今闽、蜀、江、浙多有之。其皮可以绩布。
苗高七、八尺;叶如楮叶,面青背白,有短毛;夏秋间着细穗青花;其根黄白而轻虚。二月、八月采。又有一种山苎,亦相似。谨按陆机《草木疏》云∶苎一科数十茎,宿根在地中,至春自生,不须栽种。荆、扬间岁三刈,官令诸园种之,岁再刈,便剥取其皮,以竹刮其表,浓处自脱,得里如筋者煮之用缉。今江、浙、闽中尚复如此。孕妇胎损方所须。又主白丹,浓煮水浴之,日三、四,瘥。韦宙疗痈疽发背,初觉未成脓者,以苎根、叶捣傅上,日夜数易之,肿消则差矣。
《本草衍义》:苎根
如 麻。花如白杨而长,成穗生,每一朵,凡数十穗,青白色。
《冯氏锦囊秘录》:苎根
得土之冲气,而兼阴寒,故味甘气寒无毒,故治赤丹大渴,胎漏,皆凉血除热之功也。
苎根,捣敷小儿赤游丹毒,及痈疽发背乳房,煎疗妇人胎动不安,并产前后发热烦闷,塞胎漏下血, 箭毒,蛇伤时疫,大渴狂叫,非此莫却,金石服多燥热。饮下立除。
《名医别录》:苎根
寒.主治小儿赤丹.其渍苎汁治渴.根,安胎,贴热丹毒肿有效.沤苎汁,主消渴也.
《千金翼方》:苎根
寒。主小儿赤丹。其渍苎汁,疗渴。
《医学入门》:苎根
即今织布苎麻根也。味甘,滑冷。无毒。主天行热疾大渴大狂,服金石药人心膈热,善能安胎,小儿赤丹,其渍苎汁疗渴甚验。丹溪云∶苎属水,而有土与金,大补肺金而行滞血,故能破血止血晕,及产后腹痛。又治五种淋疾,水煎浓汁服之即通。治诸痈疽发背、乳痈初起、热丹毒肿毒、箭蛇虫咬,并捣根敷上,日夜数易,肿消则瘥。
《新修本草》:苎根
寒。主小儿赤丹。其渍苎汁,疗渴。
即今绩苎尔。又有山苎,亦相似,可入用也。
〔谨案〕《别录》云∶根安胎,贴热丹毒肿,有效。沤苎汁,主消渴也。
《证类本草》:苎根
(苎根_图缺)
寒。主小儿赤丹。其渍苎汁,疗渴。
陶隐居云∶即今绩苎尔。又有山苎亦相似,可入用也。唐本注云∶《别录》云,根,安胎,贴热丹毒肿有效。沤苎汁,主消渴也。今按陈藏器本草云∶苎,破血,渍贮与产妇温服之。
将苎麻与产妇枕之,止血晕。产后腹痛,以苎安腹上则止。蚕咬人毒入肉,取苎汁饮之。今以苎近蚕种,则蚕不生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注云∶苗高丈以来,南人剥其皮为布。二月、八月采。江左山南皆有之。药性论云∶苎麻根,使,味甘,平。主怀妊安胎。日华子云∶味甘,滑冷,无毒。治心膈热,漏胎下血,产前后心烦闷,天行热疾,大渴大狂,服金石药人心热, 毒箭蛇虫咬。
图经曰∶苎根,旧不载所出州土,今闽、蜀、江、浙多有之。其皮可以绩布。苗高七、八尺。
叶如楮叶,面青背白,有短毛。夏秋间着细穗青花。其根黄白而轻虚,二月、八月采。又有一种山苎亦相似。谨按陆机《草木疏》云∶苎,一科数十茎,宿根在地中,至春自生,不须栽种。荆、杨间岁三刈,官令诸园种之,岁再刈,便剥取其皮,以竹刮其表,浓处自脱,得里如筋者煮之,用缉。今江浙、闽中尚复如此。孕妇胎损方所须。又主白丹。浓煮水俗之,日三、四瘥。韦宙疗痈疽发背,初觉未成脓者。以苎根、叶熟捣敷上,日夜数易之,肿消则瘥矣。
圣惠方∶治妊娠胎动欲坠,腹痛不可忍者。用苎根二两锉,银五两,酒一盏,水一大盏同煎,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作二服。外台秘要∶备急治白丹。苎根三斤,小豆四升,以水二、三斗,煮以浴三、四遍,浸洗妙。肘后方∶丹者,恶毒之疮,五色无常。苎根三升,水三半煮浴。
每日涂之。又方∶治动不安。取苎根如足大指者一尺, 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服。
斗门方∶治五种淋。用苎麻根两茎打碎,以水一碗半,煎取半碗。频服即通。大妙。梅师方∶治诸痈疽发背,或发乳房,初起微赤,不急治之即死。速消方∶捣苎根敷之,数易。又方∶治妊娠忽下黄汁如胶,或如小豆汁。苎根切二升,去黑皮。以银一斤,水九升,煎取四升。每服入酒半升或一升煎药,取一升,分作二服。
衍义曰∶苎根,如 麻。花如白杨而长,成穗生,每一朵,凡数十穗,青白色。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