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腮
《本草乘雅半偈》:牛角腮
(本经中品)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主下闭血,瘀血疼痛,女子带下血。燔之酒服。髓,气味甘平,主补中,填骨髓,
【核】曰∶古者牛唯服车。易云∶服牛乘马。书云∶肇牵车牛,其力在肩,其用以角。
抱朴子云∶牛结阵以却虎,环其角外触,虎虽猛,巧不能制也。其类有三∶沈牛、 牛,牛也。沈牛大, 牛小, 牛尤其卑小者。尔雅谓之 (音悲)牛,会编谓之纨牛,广南谓之果下牛者是也。 牛色黄、黑、赤、白、驳杂数种。沈牛喜没水中,其状如豕,大腹锐角,角若担矛,色青苍,亦有白色者,俗谓之水牛,郁林人谓之洲留牛者是也。牝曰 ,曰 ;
牡曰特,曰 ,曰牯,曰 ,曰 。子曰犊,曰 ,曰 。三岁曰 ,四岁曰 ,五岁曰 ,六岁曰KT 。察其齿以知其岁,其齿有下而无上也。三岁者二齿,四岁者四齿,五岁者六齿,六岁以后者,岁接骨节一节也。牛之形色,白曰 ;黑曰 ;赤曰 ;驳曰犁,曰荦;
纯色曰 ;纯黑曰牺;白黑杂毛曰 ;黄白曰 ,驳如星曰 ;黄牛虎文曰 ;黄牛黑唇曰;黑 曰 ;黑耳曰 ;黑腹曰牧;黑脚曰 ;体长曰 ;脊长曰 ;白脊曰KT ,曰将;领如橐驼曰 ;髀膝尾皆有长毛曰 ;角一俯一仰曰 ;角长二尺有五寸,三色不失曰载;重千斤,出巴中曰 ;重数千斤,出岷山曰 ,曰 ;去势曰犍,曰 ;无子曰 ;
绝有力曰欣 。项垂曰胡;蹄肉曰 ;百叶曰 ;角胎曰腮;鼻木曰 ;嚼草复出曰 ;腹草未化曰圣 。相牛者,璧堂欲暗,膺廷欲广,豪筋欲就,隽骨欲垂,插颈欲高,排骨欲密,尾不用至地,头不用多肉,角欲得细,身欲得圆,眼欲得大,口方易饲,鼻广易牵,倚欲如绊马,行欲如麟趾,蹄欲如八字,形欲如卷悬。乱睫好触,龙颈突目善跳。毛拳角冷有疾;
毛少骨多有力;岐胡有寿;尝鸣有黄;目脉且赤而体瘦也。牛之为物,病则耳燥,安则温润而泽,故古之视牛者以耳。诗云∶尔牛来思,其耳湿湿;湿湿,言润泽也。牛耳无窍,以角听也。易林云∶牛龙耳聩,龙亦聋者矣。牛,畜之有力而顺者。但有竖瞳,而无横瞳,见一物,辄长造天,故童子得而制之。声曰牟,音曰宫。管子云∶凡听宫如牛鸣, 中,牛含宫声,故柳子以为黄钟在 也。牛夜鸣则 。 ,久屋朽木也。古称牛膏曰香,故其臭朽,则不可食矣。
造化权舆云∶干为马,坤为牛。干,阳物也,马故蹄圆;坤,阴物也,牛故蹄坼。阳病则阴胜,故马疾则卧,阴病则阳胜,故牛疾则立。马,阳物也,故起先前足,卧先后足;牛,阴物也,故起先后足,卧先前足。马尝立,马病则卧;牛尝卧,牛病则立。牛走风顺,马走风逆,牛马风逸,往往不相及也。山海经云∶稷后曰叔均,是始耕。郭氏云∶用牛犁也。许叔重以为牛者所植谷,谷者民之命,是以王法禁杀牛,民犯禁,杀之者诛。周官牛人掌国之公牛,以待政令;祭祀供享牛、求牛;宾客供 牛、膳牛,飨食供膳羞牛;军士供犒牛;丧事供奠牛;军旅供兵军之牛。祭礼云∶一元大武,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
宾客之牛,角尺;帝牛不吉,以为 牛,帝牛必在涤三月,稷牛唯具也。又云∶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周礼云∶牧人掌六牲,凡阳祀用 牲,阴祀用 牲,望祀各以其方之色,外祭毁事用 可也。周礼疏云∶牛宜 。 ,土谷,牛土畜,故牛宜 。藏器云∶牛自死者,血脉已绝,骨髓已竭,不可食。病死者,令人 癖洞下。白首者、独肝者,有大毒。啖蛇者杀人。仲景云∶啖蛇牛,毛发白而后顺者是也。时珍云∶角腮,角内坚骨也。
角为筋之精,骨之余,腮为角之粹也。故腮在角中,一名角胎。
【 】曰∶牛者,稼穑之资,五畜之土,脾藏之畜也。律书冬至曰牵牛,言阳气牵同万物出之也。故本经取用在角,腮则又为角木之胚兆耳。盖土爰稼穑,稼穑作甘,所以俾全土化之体用者也。经云∶脾统血,闭瘀,则具体失用,带血,则显用无体,咸忘所统,而体用分之。燔之以火,转藉母气,功力始备。髓填髓者为象形;胆丸药者,为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
《本草衍义》:牛角腮
此则黄牛角腮。用尖,烧为黑灰,微存性,治妇人血崩、大便血及冷痢。又白水牛鼻,干湿皆可用。治偏风口 斜,以火炙热,于不患处一边熨之,渐正。
《医学入门》:牛角腮
即黄牛角尖,烧存性用。味苦温,性涩,无毒。主下闭血瘀,血疼痛。止妇人血崩、赤白带下及肠风下血、冷痢泻血、鼠乳疟疾。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