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文蛤散

治目弦肿,大小 成赤疮。


五倍子(一两研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八分,先洗,后以箸头点之。)


治渴欲饮水不止。


文蛤(即五倍子,最能回津,《本草》在海蛤文甚失其性,识者当自知之)


上一味为末。以水饮任调方寸匕,不以时。


治热壅,舌上出血如泉。


五倍子(洗) 白胶香 牡蛎粉(各等分)


上为末。每用少许掺病处,或烧铁 热,烙孔上。


文蛤病在阳.应以汗解.反以冷水 之.灌之.热被却.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服文蛤散.若不瘥.服五苓散. 热为寒闭.火郁于肺.而不得泄越.故弥烦也.


此不可以凉药解除.宜以文蛤之酸平.敛而降之.


文蛤(为末,方寸匕)


病在阳,反 以水,热攻于内,寒更益坚,欲饮水而不当与水而与饮之,故曰反 以水。热虽攻于内,因水寒不散,故欲饮而不渴,此其有停水可知矣,故用文蛤之咸以润下而破水。


文蛤(五两)


上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汤用五合.


病在阳不从汗散.反以冷水 之灌之.寒束其外.热被却而不得去.阳无出路.弥更益烦.


水客皮肤.肉上粟起.阳气为水邪所格.故欲饮水.反不得饮.五苓散宣阳逐水则有余.育阴散热则不足.独任文蛤一味.可以两收散热导湿之功.


服文蛤散不瘥.复用五苓散者.以既得文蛤咸寒之性.清热导湿.免致增逆矣.而表阳不宣.水无出路.文蛤不堪再任.则仍取五苓宣阳逐水.此救逆之次第也.


文蛤


文蛤善入太阴而去皮毛之水湿也。


文蛤


治消渴饮水不止者。


饮水而吐出为水逆,饮水不止为内湿。文蛤性涩,除湿润肺也。


内湿而饮水,湿阻相火下降之路,相火灼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