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疟
《金匮翼》:痰疟
痰疟由夏月乘凉饮冷,及卧湿地、饥饱失时、脾胃不和、痰积中脘所致。其脉弦滑,其证胸痞呕吐,或时眩晕者是也。微则消之,甚而实者,蜀漆、常山之类,攻而去之。虚者四兽饮之属,补而逐之。
常山散
常山一两锉碎,以好酒浸一宿,瓦器煮干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半盏,去滓停冷,五更服之,不吐不泻效。
四兽饮
半夏 茯苓 人参 草果 陈皮 甘草(减半) 乌梅肉 白术(各等分)
上 咀,同姜、枣等分,以盐少许淹服食顷,浓皮纸煨令香熟,焙干,每服半两,水煎,未发前并进三服。
《圣济总录》:痰疟
论曰痰疟之状,胸中不利,头痛,振寒 栗而不能食。食即呕,寒去则内外皆热。寒热更作,心下支满,痰积胸中,气逆烦呕,故谓之痰疟。
治痰疟发作有时,热多寒少,头痛,额角并胸前肌肉 动,食才入口,即吐出,面色带赤。半夏散方
半夏(汤洗去滑为末生姜汁和作饼曝干) 藿香(去梗) 羌活(去芦头) 芎 牵牛(各半两)
上五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三钱匕,食后白汤调下,以吐为度,未吐再服。
治一切痰疟。石膏饮方
石膏(碎) 淡竹叶(各三两) 常山 甘草(生锉) 乌梅(各二两) 粳米(半合)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吐痰即瘥,如热盛加大黄一两。
治一切疟,及吐一切痰疾。胡粉丸方
胡粉(研) 砒霜(研) 寒水石( 研各一两)
上三味。合研匀,滴水丸如鸡头大,发前新汲水吞下一丸,即大吐,至来日困睡为验。
治痰疟吐膈。细辛汤方
细辛(去苗叶) 松萝 犀角屑 甘草(生各三分) 常山 升麻(各一两一分) 栀子仁玄参(各一两)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以吐为度。
治痰疟吐痰。犀角饮方
犀角屑(镑) 升麻 玄参 常山(各半两) 松萝 甘草(生锉) 细辛(去苗叶) 山栀子仁(各一分)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徐徐温服,取吐为度。
治痰疟,寒热瘟疫等。防葵饮方
防葵 鳖甲(醋炙去裙 ) 松萝 甘草(生各半两) 常山(三分)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未发前徐徐温服,取吐为度治痰疟。豉心丸方
豉(微炒一合) 大黄(生用一两半) 常山(三分) 升麻(半两) 附子(小者炮裂去皮脐一枚)
上五味。捣罗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发前米饮下,吐后更干咽七丸。
治痰逆多时,久疟不瘥,及面目四肢黄肿。蜀漆丸方
蜀漆叶 牡蛎(烧赤) 黄芩(去黑心各一两) 大黄(生锉) 甘草(炙锉) 犀角屑(各三分) 知母(焙半两)
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温水下。
治痰实疟,发歇不止。常山酒方
常山(三分) 乌梅肉(生用) 甘草(生用各半两)
上三味。细锉,以酒二盏,浸一宿,早晨去滓煎,温服一盏,良久以箸入喉中引之,吐痰即瘥。
治痰疟发作无时。升黄常山汤方
升麻(一两) 常山(二两) 蜀漆叶(一两半)
上三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井华水一盏半,煎至一盏,空心顿服,良久即吐,吐定,食浆水粥和之。
治痰疟吐不出。乌头汤方
乌头(炮裂去皮脐) 半夏(汤洗去滑焙) 桂(去粗皮) 芫花(醋炒) 常山(各半两) 豉(炒一合)
上六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酒一盏,煎至七分,去滓发前温服,相次再服,取吐为度。
治痰疟寒热。常山甘草饮方
常山 甘草(炙锉) 大黄(锉炒各一两) 桑根白皮(锉一两半) 乌梅(五枚去核)杏仁(汤去皮尖双仁炒十枚) 黄连(去须一两) 羌活(去芦头一两半) 黄芩(去黑心半两)芎半)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 牵牛子(炒一两半) 桂(去粗皮一两) 虎头骨牙齿(酥炙苗一两半)
上一十八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时病论》:痰疟
痰疟者,因夏月多食瓜果油腻,郁结成痰;或素系痰体,其痰据于太阴脾脏,伏而不发,一旦外感凉风,痰随风起,变为疟病矣。初发之时,头痛而眩,痰气呕逆,寒热交作,脉来弦滑之象。古谚云∶无痰不作疟,岂不然乎?宜以化痰顺气法,加草果、藿香治之。如昏迷卒倒者,宜以宣窍导痰法,加浓朴、草果、苏合香丸治之。肥盛之人,痰药更宜多用。
《医述》:痰疟
问曰∶古云无痰不成疟,信乎?曰∶痰之所为,非热不生,其有先伤饮食,痰热内作,复挟暑邪。变而为疟者有之。无痰不成疟,凡疟皆由脾虚,此二说乃透疟病之根。《己任编》痰疟者,因夏月多食瓜果油面,郁结成痰。热多寒少,头疼呕吐,甚则昏迷卒倒,寸口脉滑大者吐之;关脉弦滑者化之。若胸满热多。大便燥实者,大柴胡汤下之。(《证治汇补》)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