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
《女科指要》:痛经
月经之至如潮汐之往来,不愆其期,故谓之月经,亦谓之月信。以通阴阳,以行血气,以荣养于一身,盖血气充满,阴阳和平则经候调而形体盛,旧血不去,新血不生也。若外亏卫气之充捍而邪客于表,内乏营血之灌溉而邪着于里,邪之所凑,留而不去则血气暗伤,经候错乱,将行之际在表则身先疼痛,在里则小腹疼痛,或蓄热或凝寒,寒者色必紫,热者色必鲜,血虚者色必淡,血瘀者多作块,然血为气配,随气而行,块血亦有气滞者,阴从阳化也,至阳极似阴,紫黑亦有血热者,若挟水挟痰,经必异色。
●脉法
寒凝紧盛,迟细虚寒,热结于血或洪或数,血少挟热弦数涩芤,水停沉细,滑必痰凝,风冷脉浮,沉则气滞。
经前腹痛,气血之滞。经后刺疼,血室之虚。
●治法
血热者,清之凉之,血瘀者,破之利之,寒者宜温宜散,虚者宜补宜培,痰凝搜涤,水停决壅,风宜疏风理血,气宜调理肝脾。
●用药
痛经在表主以趁痛散,在里主以八物汤,血滞换赤芍,挟瘀加桃仁,血热加栀丹,血寒加姜桂,血虚四物汤,肝郁逍遥散,肾虚地黄汤。
●选方
趁痛散
治经行恶寒身痛,脉浮细涩者。
附子(一两,炮) 防风(一两) 白芍(一两半,酒炒) 当归(二两) 虎骨(一两)白芷(一两) 白术(一两半,炒) 茯苓(一两) 续断(一两) 本(一两) 甘草(五钱)
为散生姜三片,大枣三枚,煎服三钱。
营卫两虚,外邪留恋而内干冲任,故必恶寒身痛然后经行。附子扶阳以御外寒,白芍建中以实卫气,当归养血以通冲脉,白芍敛阴以滋任脉,虎骨追风,续断续筋雄络, 本散太阳之邪,白芷散阳明之邪,防风散风于表,甘草缓中于里,茯苓清治节,姜枣和营卫也。为散煎服,使外邪解散,则冲任调和而经行一如常度,何患恶寒身痛之不除哉。
八物汤
治经行脐腹绞痛,脉弦涩者。
熟地(五钱)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半,酒炒) 川芎(一钱) 槟榔(一钱) 木香(一钱)延胡(一钱半,酒炒) 苦楝(一钱半,酒炒)
水煎去渣温服。
血亏气滞,挟湿热而内干冲任,故脐腹作痛,然后经行。熟地补血滋肾,当归养血荣肝,白芍敛阴以调冲任,川芎活血以通血海,槟榔破滞气于三阴,木香调诸气于六腑,苦楝泻湿热,延胡行血滞。水煎温服,使血气调和,则湿热自化而天癸自行,何脐腹绞痛之不除哉。
乌药汤
治经行气滞疼痛,脉沉涩者。
乌药(一钱) 香附(二钱,炒) 木香(一钱) 当归(二钱) 甘草(五分)
水煎去渣温服。
经气凝滞,经血涩少,不能输化于经,故满腹作痛,然后经行焉。乌药顺九天之气,香附行厥阴之经,木香调中气,甘草缓中州,当归养血脉以濡润于经也。水煎温服,使滞化气行,则经络调和而经候如常,何气滞痛经之不除哉。
姜黄散
治血冷血凝腹痛经愆脉紧涩者。
姜黄(一两) 白芍(一两,酒炒) 官桂(一两) 川芎(一两) 延胡(一两,酒炒) 丹皮(一两)红花(六钱) 当归(二两) 蓬术(六钱)
为散,酒煮三钱温服。
血凝寒结于冲任而滞于胞门,故脐腹紧痛经候不调焉。姜黄散血气之滞,白芍敛阴血之耗,寒凝久则郁热生,既用官桂以温经散寒,既需丹皮以凉血化热,川芎行血海以调经,延胡化血滞以通经,蓬术破气消坚,当归养经荣脉,红花活血以行经水也。为散以散之,酒煮以行之,使凝寒顿散,则血结自消而脐腹紧痛无不退,月候愆期无不调矣。
痛经琥珀散
治月经壅滞,心腹疼痛不可忍,脉牢者。
三棱(一两) 蓬术(一两) 寄奴(一两) 赤芍(一两) 地黄(一两) 丹皮(一两) 当归(二两)蒲黄(一两) 官桂(一两) 菊花(一两)
棱赤蓬奴五物同黑豆一升,生姜片半 ,醋四升,煮豆烂,焙干入下五品为散,每服二、三钱,酒煮温下。
血气坚凝,月经壅滞,故经水来时先心腹疼痛不可忍焉。三棱破气中之血,蓬术破血中之气,二味均破气破血为攻实削坚之剂,苟无实结不可轻试。蒲黄破瘀血以通经,赤芍散血滞以泻火,熟地滋暗耗之阴,寄奴破逗留之血,当归养血脉以荣经,丹皮凉血热以散滞,官桂温经化气,菊花散热凉肝,黑豆平补肾脏,生姜温散壅结也。醋以丸之,酒以行之,使血气壅滞顿散,则月经自无闭塞之患,何经水来时先心腹疼痛之不可忍哉。
经验方
治脐腹疼痛,月经不调脉数者。
木通(一钱半) 赤芍(一钱半) 灵脂(一钱半)
醋一杯,酒三杯煎服。
心气不降,血积于肝,故小水不快而脐腹疼痛,月经不调焉。木通降心火以通利小便,赤芍泻肝火以行散积血,灵脂乃浊秽之物, 能破血以降浊阴也。醋以收之,酒以行之,务使积血消散,则腹痛自除而溺窍通利,小便无不快,月经无不调矣。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