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谷道痒痛)
《张氏医通》:脱肛(谷道痒痛)
难经云。出者为虚。肛门之脱。非虚而何。况大肠与肺为表里。肺脏蕴热则闭。虚则脱。须升举而补之。慎不可用坠气之药。产育及久痢用力过多。小儿气血未壮。老人气血已衰。故多患此疾。是气虚不能约束禁固也。大剂补中益气汤为主。升麻须用醋煮。泻痢后大肠气虚。肛门脱出。不肿不痛。属气血虚。补中益气加伏龙肝。赤肿有痛。宜兼凉血祛风。加羌、防、芍药。里急下重有脓血。加木香、乌梅。大肠热甚而脱。升麻汤加羌、防、芩、连。肠风下血而脱。人参胃风汤。老人虚人。用力过度而脱者。十全大补汤。肠胃燥涩。大便秘结。努挣太过。因而脱肛者。人参固本丸加槐角凉补以润之。有肠头作痒。即腹中有虫。丈夫因酒色过度所致。大肠者传道之官。肾者作强之官。盖肾虚则泄母气。肺热则大肠不收。故成脱肛。治法。内服黄连犀角散。外用朴硝煎汤洗之。大肠虚而挟热。肛门红肿。槐花、槐角等分。羊血拌。炙熟为末。以酒送下。大肠受热则赤肿。受寒则白滑。皆能脱出。当审其因证。寒者。以香附、荆芥、胡葱煎汤洗之。热者。以五倍子、朴硝、白矾煎汤洗之。风热。以荆芥、薄荷、朴硝煎汤洗之。绯赤肿痛。不可用热汤熏洗。尤忌五倍子等酸涩收敛。汤气蒸发。则愈肿愈痛。宜熊胆磨水点之。或田螺去靥。入冰片少许。埋地一宿。化水点之。病劳人脱肛。骨肉相失。声散呕血。阳事不禁。梦寐交侵。呼吸不相从。昼凉夜热者死。唾脓血者亦死。其脉不数而有根蒂。及颊不赤者生。小儿脱肛。鳖头烧灰涂之。
谷道痒痛。多因湿热生虫。欲成痔 。宜以雄黄入艾绵烧烟熏之。治谷道虫赤肿。或痒或痛。
用杏仁捣作膏敷之。
或炒令黄。以绵蘸。涂谷道中。外台治下部虫啮。杵桃叶一斛蒸之。令极热。内小口器中。坐定熏之。虫立死。治肛门肿痛。用木鳖子肉四五枚。研极细。沸汤泡洗。另用少许涂患处。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