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头风

凡头痛之候.感于六淫者.其发各以时.惟头风发不以时.或月计.或岁计.虚则愈频.独可异者.素问云.当先风一日则痛甚.不可出内.至其风曰.则少愈.夫痛既以风而作.何先风反甚.风日反愈乎.盖础润而雨.月晕而风.凡气机之动.每先形于所感.在天为风者.在人为肝.肝者风木之脏.而血藏焉.惟血虚则发热.热甚则生风.一经感召.而病机之跃跃欲动者.则从少阳之火以上头角.故头风先患左半者以此.然木邪凌土.脾胃受克.头痛甚者.必作呕.乃由少阳入阳明.则侵及于右半者以此.可见头风之疾.乃本肝经而作.肾水不能生肝木.肝木来乘脾土.惟以补中益气.调中益气.使清阳上升.入黄柏以降阴火.土生金.金平木.水制火.东垣先生深察病机.立方神应.非后人所几及.于此见一班云.若漫作风治.去之不啻千里.希其效也得乎.


一大寒犯脑.头痛齿亦痛.用补中益气汤加麻黄附子细辛.


一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用调中益气汤.


一挟热头痛.烦躁不宁.用茶调散.


一痰厥头痛.因误服疏风.脾胃虚损.头旋吐痰.身重肢冷.头苦痛如裂者.用半夏白术天麻汤.


一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用黑锡丹.


一眉棱骨痛.风热痰气上攻者.用选奇汤.


调中益气汤


升麻 柴胡 黄柏(酒炒) 川芎 甘草(各三分炙) 苍术(泔制) 人参 陈皮(各七分)黄(蜜炙) 当归 蔓荆子(各一钱焙研)


水煎.畏寒甚.加细辛三分.


茶调散


黄芩(酒浸炒,二两) 川芎(一两) 白芷(五钱) 荆芥(四钱) 薄荷 细茶(各三钱)


为细未.每服三钱.茶送下.巅顶及脑痛.加细辛 本蔓荆子各三钱.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 麦芽(各钱半) 干姜(三分) 白术(土炒) 神曲(各一钱炒) 黄柏(二分酒炒) 人参 苍术(米泔制) 天麻(煨) 黄 (蜜炙) 陈皮 泽泻 茯苓(各五分)


水煎


黑锡丹


沉香 附子(制) 葫芦巴 肉桂(各五分) 茴香(焙) 补骨脂 木香 金铃子 肉豆蔻 黑锡 硫黄(与黑锡结砂各一两)


为末.研匀酒煮.面和丸.梧子大.阴干.每服五钱.空心姜盐汤送下.一方有阳起石五钱.巴戟一两.


选奇汤


防风 羌活(各三钱) 黄芩(一钱酒炒) 甘草(三钱夏生冬炙)


每服三钱.水煎热服.


用陈荞麦面作饼,趁热贴于头上患处,外用绢扎好。出汗风毒收尽入饼内。两次即愈。


(有痰者多。)


左属风。荆芥、薄荷。


属血虚。川芎、当归、芍药。


右属痰。苍术、半夏。


属热。黄芩。


搐药有用荜茇、猪胆。


赵 右偏头痛。鼻窍流涕。仍不通爽。咽喉疳腐。寤醒肢冷汗出。外邪头风。已留数月。其邪混处。


精华气血。咸为蒙闭。岂是发散清寒可解。头巅药铒。务宜清扬。当刺风池风府。投药仍以通法。苟非气血周行。焉望却除宿病。(暑热上蒙清窍)


西瓜衣 鲜芦根 苡仁 通草 煎送腊矾丸。


何(四一)右偏风头痛。从牙龈起。(木火上炎)


炒生地(三钱) 蔓荆子(炒一钱) 黄甘菊(一钱) 茯苓(一钱半) 炒杞子(二钱)冬桑叶(一钱) 炒丹皮(一钱) 川斛(一钱半)


王(五一)中年阴中之阳已虚。内风偏头痛。冷泪出。(阴中阳虚)还少丹。


徐(四一)头风既愈。复发。痛甚呕吐不已。阳明胃虚。肝阳化风愈动。恐有失明之忧。(胃虚风阳上逆)


炒半夏 茯苓 苦丁茶 菊花炭 炒杞子 柏子霜


朱(五四)阳明脉弦大而坚。厥阴脉小弦数促。面赤。头痛绕及脑后。惊惕肉 。 汗出。 早晨小安。入暮偏剧。此操持怫郁。肝阳挟持内风。直上巅顶。木火戕胃为呕逆。阳越为面赤汗淋。内因之病。加以司候春深。虑有暴厥 痉之幻。夫肝为刚脏。胃属阳土。姑议柔缓之法。冀有阳和风熄之理。复脉去参姜桂加鸡子黄白芍。


王 始用茶调散得效。今宜养血和血。


川芎 归身 白芍(酒炒) 白蒺藜(炒) 桑枝


朱(三四)头风目痛昏赤。火风上郁最多。及询病有三四年。遇风冷为甚。其卫阳清气。久而损伤。非徒清散可愈。从治风先治血意。


杞子 归身 炒白芍 沙苑 菊花 钩藤


头风一症。有偏正之分。偏者主乎少阳。而风淫火郁为多。前人立法。以柴胡为要药。其补泻之间。不离于此。无如与之阴虚火浮。气升吸短者。则厥脱之萌。由是而来矣。先生则另出心裁。以桑叶丹皮山栀荷叶边。轻清凉泄。使少阳郁遏之邪。亦可倏然而解。倘久则伤及肝阴。参入咸凉柔镇可也。所云正者。病情不一。有气虚血虚。痰厥肾厥。阴伤阳浮。火亢邪风之不同。按经设治。自古分晰甚明。兹不再述。至于肝阴久耗。内风日旋。厥阳无一息之宁。痛掣之势已极。此时岂区区汤散可解。计惟与复脉之纯甘壮水。 胶黄之柔婉以熄风和阳。俾刚亢之威。一时顿熄。予用之屡效如神。决不以虚谀为助。(邵新甫)


栀子(二两) 全蝎(五个) 薄荷(包,炒) 川乌(五钱,生)


上为末,酒糊丸,每服十丸,食后葱汤下。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在神庭剌不差。


子女惊风皆可治,印堂剌入艾来加。


神庭∶在鼻直上入发际五分。针三寸,先补后泻,泻多补少。


印堂∶在两眉间宛宛中。针一分,沿皮先透左攒竹,补泻后转归原穴;退右攒竹,根据上补泻急补,通神之穴也。


疗头风。穴百会 脑空 天柱疗头风。目眩。狂乱风痫。左主如花。右主如果。穴神聪疗头风热痛。头肿风痫。穴前顶疗风眩目KT KT 。额颅上痛。穴后顶疗头风目眩。穴上星治头风目眩。面赤肿。穴前顶治头风。穴下廉 五处 神庭治风头眩。善呕烦满。穴神庭治风头眩头痛。穴天牖 风门 昆仑 关元 关冲治风眩。偏头痛。穴前顶 后顶 颔厌治风头眩。颜清。引颔痛。穴上星治风头眩。头痛颜清。穴囟会治风头耳后痛。烦心。穴完骨治痿厥风。头重痛。穴跗阳治胸中寒如风状。头眩两颊痛。穴侠溪治风头痛。穴肾俞 攒竹 承光 丝竹空 脉 和治头眩风闷。穴五处治风头热。穴合谷 五处疗头风面肿。目眩。项强不得转。穴天牖治头风生白屑。多睡。穴囟会 针佳。以油盐揩发根。头风永除。


治头风肿痒。穴眉冲(针)


疗头目眩痛。穴通理 百会疗头眩。穴阳谷王氏云。论头痛本于大寒。内至骨髓。则头风者。亦本于风寒入脑也。本氏方论。妇人患头风者。十居其半。或者妇人无巾以御风寒焉耳。男子间有患之者。非头上少发。必其囟会前顶之发秃也。欲灸头风。先宜囟会。百会。前顶等穴。其头风连目痛者。当灸上星。神聪。后顶等穴。


予尝自灸。验效。教人灸亦验云。


治头风。灸后顶穴。在百会后一寸五分。强间穴前一寸五分。灸五壮。兼治癫疾。并摇头口所入也。各灸三壮。


治头风面肿。项强不得回顾。刺手少阳经天牖二穴。在颈筋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


完骨下。发际上。针入五分。留七呼。不宜补。亦不宜灸。若灸之。面肿眼合。取足太阳经二穴。在背俞部第三行。肩膊内廉。侠第六顾下。两傍相去各三寸。正坐取之。足太阳脉之所发也。针入六分。留三呼。泻五吸。后针天牖风池。其病即瘥。若不先针 。即难廖其疾也。此皆久病流注之法。今举此为例。学人宜须审详。


治头风面虚肿。穴上星治目黄头肿。穴脑户


治头风脑中冷,面上游风,目泪涕唾 用川芎苗,细嚼,茶清送下。


治头脑风,伤风,小儿风涎 用薄荷叶,每日食后嚼三两片,大能凉上膈,去风痰,通关膈。


治诸头风及面上游风 用排风草为末,每用一字,搐鼻中,自然头目清爽,去风清上。


治头风头旋 用九月九日采菊花,曝干。糯米一斗,蒸熟,菊花五两拌匀,多用面曲酝酒如常法,候熟,每次暖一小盏。


治摇头风 用井底泥调大黄、芒硝末涂之。


治头目风 用荆芥穗、细辛、川芎等分为末。食后汤点二钱服。


又方 用桃仁五合去皮,以粳米饭浆研令细,以浆水绞取汁,令桃仁尽方止,微温洗面极妙,令人光润延年。


治头风 用川芎水洗净,薄切焙干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不拘时,茶清嚼下一丸。


又方 用大附子一个去皮脐,绿豆一协议煮,豆熟为度,去附子,服豆即瘥。每个附子可煮五服,后为末服之。


治偏头风 用荜茇为末,令患者口中含。左边痛左边吸一字;右边痛右鼻吸一字,甚效。


治头风旋 用蝉壳微炒为末。每服温酒调一钱匕下。


治头风目眩 用水苏清酒煮汁一升服,及以汁洗头,令发香;白屑不生。浇灰淋汁洗亦好


治头风 用山豆根捣为末,油调涂。


又方 用杏仁一升去皮尖,双仁水研绞汁,熬如膏,和酒或羹粥内搅二匙,食后服,十日后汗出来,瘥。


治初得头风 用童便和葱豉作汤饮,佳。


治偏正头风及一切头疼 用香白芷二两为末,炼蜜丸如龙眼大。每服二三丸,食后细嚼,茶


治头风 用端午日采苍耳二两,茵陈一两,甘草半两,为末。每服五钱,热酒或热茶调下。


又方 用苍耳、川芎、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三钱,临卧茶清调服。


又方 用草乌、细辛等分,黄丹少许,为末。吹入鼻中。


又方 用川乌极大者一枚,河水煮七次、锉碎、盐炒黄,细辛四两酒浸,茶芽半斤,麝香少许,为末。每服三钱,食后临卧茶清调下,少时更以热汤催汗出,或鼻出涕为度。


又方 用光明硫黄、硝石各一两,研细,水丸如指头大。空心茶嚼下,并治头疼不可忍。


又方 用苦丁香、川芎、藜芦等分,为末。口噙水吹入鼻内。


赵(四五)右偏头风痛.目赤.少阳郁火未熄.


霜桑叶(一钱) 丹皮(一钱) 白蒺藜(炒一钱五分) 豆皮(二钱) 黄甘菊(一钱) 云茯神(二钱) 制首乌(三钱) 杞子(二钱)



卫(五二)头风痛.呕吐便秘.肝阳化风上冒.拟柔缓和阳.复脉去参、姜、桂.加牡蛎.


生左牡蛎(三钱) 细生地(三钱) 炙甘草(五分) 清阿胶(二钱) 麦冬(二钱) 南枣(三钱) 大麻仁(一钱五分)


右偏头痛.鼻窍流涕.仍不通爽.咽喉疳腐.寤醒肢冷汗出.外邪头风.已留数月.其邪混处.精华气血.咸为蒙闭.岂是发散风寒可解.头巅药饵.务宜清扬.当剌风池风府.投药仍以通法.莫非气血周行.焉望却除宿病.


西瓜衣 鲜芦根 苡仁 通草 蜡矾丸



头形象天.义不受浊.今久痛有高突之状.似属客邪蒙闭清华气血.然常饵桂附河车.亦未见其害.思身半以上属阳.而元首更为阳中之阳.大凡阳气先虚.清邪上入.气血瘀痹.其痛流连不息.法当宣通清阳.勿事表散.以艾KT 烙按法灸治.是一理也.


熟半夏 北细辛 炮川乌 炙全蝎姜汁



阳气为邪所阻.清空机窍不宣.考周礼采毒药以攻病.藉虫蚁血中搜逐.以攻通邪结.乃古法而医人忽略者.今痛滋脑后.心下呕逆.厥阴见症.久病延虚.攻邪须兼养正.


川芎 当归 半夏 姜汁 炙全蝎 蜂房


大意


头风.即首风也.新浴中风.即为首风.(内经)头风与头痛无异.浅而近者名头痛.深而远者名头风.(绳墨)


内因


因风寒入于脑髓也.盖头为诸阳之会.必其人素有痰火.或栉沐取凉.或醉饱仰卧.贼风入脑.致令郁热闷痛.妇人多患此者.因无巾帻以遇风寒也.(入门)


外候


其状头汗恶风.当先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稍愈.(内经)有头皮浮顽不自觉者.有口舌不知味者.或耳鸣.或目痛.或眉棱之间.有一处不若吾体.皆其渐也.(入门)


头风偏正


正头风者.满头皆痛.甚则项强.身体拘急.常兼左右.偏头风但在半边.在左多血虚有火.或风热.在右多气虚痰郁.或风湿.(汇补)


头风分辨


血虚者.朝轻夕重.气虚者.朝重夕轻.风热痛者.遇热则发.风湿痛者.阴雨则甚.湿痰痛者.绵密无间.眩晕吐逆.火郁痛者.喜暖畏光.面赤口渴.(汇补)


头风瞎眼


木生于春.病在肝.目者肝之窍.肝风动则邪害孔窍也.故有年久头风.便燥目赤眩晕者.乃肺金乘肝.气郁血壅而然.宜清上彻下之法.(入门)世人不知此理.专行苦寒.使火无发越.上攻于目.或专行辛散.使血耗火炎.上瘀于目.宜乎头风之必害眼也.(汇补)


治法


宜凉血泻火为主.佐以辛温散表从治.外感发者.散风而邪自去.内伤发者.养血而风自除.(汇补)


用药


痰主二陈汤.加苍术、南星.热.加酒芩、连、栀.血主四物.倍川芎、荆芥.风.加防风、甘菊.欲辛散.少加细辛、薄荷.以开上焦火郁.欲清彻.少加酒大黄.以清上利下.


【附:雷头风】


内郁痰火.外束风热.故头痛而起核.或脑响如雷鸣.宜清震汤主之.盖雷者震也.震仰盂.用青荷叶者.象震之形与色也.势重者.先用探吐攻下之法.次用清痰降火之剂.(汇补)


【附:大头风】


冒天地不正之气.邪伏经络.上攻清道.故头大如斗.甚则溃裂出脓.治以消毒饮.更视三阳经部分而分治之.俟大便结.然后议下.此先缓后急之法也.设或便未结而遽行之.未有不暗伤元气.邪走内地.而变端百出矣.(汇补)


头风选方


二陈汤 治头风湿痰有余之症.(方见痰症)


四物汤 治头风血虚不足之症.(方见中风)


透顶散 治头风脑寒.


细辛(三茎) 瓜蒂(七枚) 丁香(三粒) 糯米(七粒) 脑子 麝(各豆大一粒)


为末.随左右头风搐鼻内.良久.出涎升许.即愈.


川芎散 治头风郁热.


青黛(二钱五分) 蔓荆 川芎(各一钱二分) 郁金 芒硝(各一钱) 石膏(一钱三分) 细辛根(七分) 薄荷(二钱) 红豆(一粒)


上为末.搐病患鼻内.


快捷方式法 偏正头风.用蓖麻子五钱.去壳.大枣十五枚.共打研如泥.用箸卷之.去箸纳鼻中.良久取下.清浊涕即止.此治痰涎邪气郁于头而成病者.如火郁而成者.用莱菔汁.仰卧注鼻中.左痛注右.右痛注左.又方.用白芥子五钱.蓖麻子五粒.川芎、白芷末各一钱.同捣成膏.贴患处.其痛即减.


清震方(保命) 治雷头风病.


升麻 苍术(各四两) 荷叶(一片)


水煎.


新制方 治雷头风病.能清上导下.


半夏(一两) 大黄(二两) 天麻 黄芩(各六钱) 薄荷(三钱) 甘草(三钱)


水泛丸.临卧.清茶吞二钱.以痰利为度.


消毒饮(东垣) 治大头风病.


黄芩 黄连(各半两) 人参 橘红 玄参 甘草(各二钱) 连翘 大力子 桔梗 板蓝根 马屁勃(各一钱) 白僵蚕 升麻 防风 薄荷 当归(各二钱)


便闭.加大黄一钱微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