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钓内钓
《保婴撮要》:天钓内钓
天钓者,发时头目仰视,惊悸壮热,两目反张,泪出不流,手足搐掣,不时悲笑,如鬼祟所附,甚者爪甲皆青。盖因乳母浓味积毒在胃,致儿心肺生热痰郁滞,或外挟风邪为患。法当解利其邪,用钩藤饮。上气喘粗者,用乌蝎四君子汤。内钓者,腹痛多喘,唇黑囊肿,伛偻反张眼尾赤,此胎中受风及外惊所致。若五内抽掣,作痛狂叫,或泄泻缩脚,内症一作,外症亦然,极难调理。内症服聚宝丹,外症服钩藤饮,进乳食者可治。若腹痛唇黑囊肿之类,用聚宝丹。若外惊五内抽搐之类,用钩藤饮。若因乳母醇酒浓味积毒在胃,用加味清胃散。若因乳母郁怒积热,在肝用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俱加漏芦,子母俱服。凡母食膏粱浓味,饲儿之时,先挤去宿乳,然后吮之。
治验一小儿因乳母受惊发搐,时目赤壮热,腹痛哭而曲腰。用四物加柴胡、防风,又用加味逍遥散加熟地黄以清肝热,生肝血;再用地黄丸滋肾水以生肝木,母子俱安。
一小儿曲腰而啼,面青唇黑,此寒气所乘内钓腹痛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干姜一剂,与母服之顿愈。后因母感寒腹痛而啼,用人参理中汤一剂,与母服其子亦安。
一小儿曲腰干啼,手足并冷,用六君子加干姜、木香服之,未应,又加肉桂,母子俱服而安。
一小儿忽干啼作泻,睡中搐,手足冷,此脾土虚寒,肝木侮之,而作发搐,乃内钓也。用益黄散一剂而安,用四君子加柴胡、升麻,乳食渐进而安。
一小儿干啼,面青或赤,手足并热。或用清热之剂,久不愈。诊其乳母,有肝火气滞,用加味逍遥散、越鞠丸以治其母,时灌子数滴,不旬日,子母并愈。
一小儿患前症,服魏香散而愈,后复作,服祛风镇惊之药,上气喘粗,此元气虚寒也。余先用乌蝎四君子汤,稍愈;但倦怠殊甚,用补中益气汤,及五味异功散而痊。
一小儿因母每感寒腹痛,饮烧酒,发热痰盛,面赤,手足并热,属胃经实热之天钓也。用清胃散,子母服之并愈。后因伤乳吐泻,面色或青或白,手足并冷,属脾气虚寒,用六君子、木香、干姜而愈。三岁后伤食腹痛,唇黑作泻,数去后而无粪,或粪少而青,此元气虚寒下陷,用补中益气汤渐愈。
一小儿啼哭,阴囊肿大,眼目上翻,赤脉流泪,此肝热内钓,用柴胡清肝散加钩藤钩治之,诸症渐愈,又用钩藤饮而痊。后复发,或用祛病根之药,致乳食日少,肚中胀痛,手足浮肿。余先用六君子、升麻、柴胡数剂,诸症稍愈,又伤乳食吐泻,用平胃散一服即愈。
一小儿因乳母怀抱郁结,腹痛发搐,久而不愈,用加味归脾汤加漏芦,母子并服渐愈。又母大怒发厥而苏,儿遂食乳,腹痛作泻,面青作呕,先用小柴胡汤二剂,母子并服少愈;其母又咽酸腹胀,用越鞠丸、加味归脾汤,佐以加味逍遥散而痊。
钩藤膏 治腹痛干啼作呕,名盘肠内钓。
乳香 没药 木香 姜黄(各一钱) 木鳖子(三个去油)
上为末,蜜丸皂角子大,钩藤钩汤磨半丸入蜜服,未止再服魏香散。
魏香散
阿魏(二钱,先用温酒溶化) 蓬术(五钱)
上将蓬术浸阿魏酒中一伏时,焙干为末,每服二三分,紫苏米饮调下。
钩藤饮 治小儿脏寒夜啼,阴极发躁,此方主之。
钩藤 茯神 茯苓 川芎 当归 木香 甘草 芍药(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姜枣水煎。若心经热,脸红舌白,小便赤涩,用钩藤饮去木香,加朱砂末一钱,木通汤下。
乳香丸 治惊风内钓,腹痛惊啼。
乳香(半钱) 没药 沉香(各一钱) 蝎稍(十四个) 鸡心槟榔(一钱半)
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钱,菖蒲钩藤钩煎汤送下。
木香丸 治病同前。
木香 全蝎(各五分) 没药 茴香 钩藤钩(各一钱)
上各别为末,以大蒜捣烂和丸桐子大,晒干,每服二丸,钩藤煎汤下。
清胃散 治胃火牙痛,或连头面。
升麻(五分) 生地黄 牡丹皮 黄连 当归(各三分)
上水煎服。加柴胡、山栀,即加味清胃散。
□
愚按∶前方治脾胃实火作渴,口舌生疮,或唇口肿痛,齿龈溃烂, 连头面,或恶寒发热,或重舌马牙,吐舌流涎等症,子母并宜服之。若因脾胃气虚,寒凉克伐,或虚热上行,口舌生疮,弄舌发热,饮食少思,或呕吐困睡,大便不实,流涎龈烂者,用五味异功散。
四君子汤 治脾气虚损,吐泻少食。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二钱,姜枣水煎。(添加)
□
愚按∶前方若胃气虚弱,克伐伤脾,饮食少思,或食而难化,若作呕作泄,尤宜用之。如兼痰嗽气逆,肢体倦怠,面目浮肿者,宜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 即四君子加陈皮、半夏。治脾胃气虚,吐泻不食,肌肉消瘦,或肺虚痰嗽,喘促恶寒,或肝虚惊搐,目眩自汗,诸症并宜服之,以滋化源。(方见内钓)
钱氏异功散 治吐泻不食,脾胃虚冷者,先与数服,以益中州之气。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炒) 陈皮(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
□
愚按∶前方治脾胃虚弱,吐泻不食,或惊搐痰盛,或睡而露睛,手足指冷,或脾肺虚弱,咳嗽吐痰,或虚热上攻,口舌生疮,弄舌流涎。若母有症致儿患此者,子母并服之。
加味归脾汤 去丹皮、山栀,即归脾汤治脾虚弱损,健忘惊悸等症。
人参 黄 茯神(去木。各一钱) 甘草 白术(炒。各一钱) 木香(五分) 远志(去心) 酸枣仁龙眼肉 当归 牡丹皮 山栀(炒。各一钱)
上水煎服。
□
愚按∶前方若乳母忧思伤脾,血虚发热,食少体倦;或脾虚不能统摄,以致阴血妄行;或健忘怔忡,惊悸少寐;或心脾作痛,自汗盗汗;或肢体肿痛,大便不调;或妇人经候不调,晡热内热;或茧唇流注等症,致儿为患者,令子母俱服之。
加味逍遥散 去牡丹皮、山栀,即逍遥散。治肝脾血虚等症。
当归 甘草(炙) 芍药(酒炒) 茯苓 白术(炒) 柴胡(各一钱) 牡丹皮 山栀(炒。各七分)
上水煎服。
□
愚按∶前方若乳母肝脾血虚,内热寒热,遍身搔痒,肢体作痛,头目昏重,怔忡颊赤,口燥咽干。或发热盗汗,食少不寐,或口舌生疮,耳内作痛,胸乳腹胀,小便不利,致儿为患,尤宜用之。又治妇人阴虚发热,儿饮其乳,以致患疮者。
越鞠丸 治六郁饮食少思,或胸满吐酸,齿痛疮疥等症。
苍术 抚芎 香附 神曲(炒) 山栀(炒) 麦芽(炒) 山楂(各等分)
上各为末,水煮神曲、麦芽末糊丸,粟米大。每服百丸,白汤送下。
镇心丸 治急惊化痰镇心。
朱砂 龙齿 牛黄(各一钱) 铁粉 琥珀 人参 茯苓 防风(各二钱) 全蝎(七个,焙)
上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薄荷汤送下。
聚宝丹
乌蝎四君子汤(二方见慢惊)
平胃散(方见胃气虚寒)
益黄散(方见噤风)
人参理中汤(方见伤寒)
补中益气汤(方见虚羸)
六君子汤(方见内钓)
钩藤散(方见慢惊)
地黄丸(方见肾脏)
柴胡清肝散(方见热症)
四物汤(方见急惊)
小柴胡汤(方见痉症)
《张氏医通》:天钓内钓
天钓者发时头目仰视。惊悸壮热。两目反张。泪出不流。手足搐掣。不时悲哭。如鬼祟所附。
甚者爪甲皆青。盖由乳母浓味积毒在胃。致儿心肺生热。热痰郁滞为患。加以外挟风邪而发。法当解利其邪。钩藤饮。面色皎白。气虚喘促者。四君子汤加蝎尾。内钓者。腹痛多喘。唇黑囊肿。伛偻反张。眼尾赤色。若五内抽掣。作痛狂叫。或泄泻缩脚。内证一作。则外证亦然。极难调理。内证。乌蝎六君子丸。外证。钩藤饮。进乳食者可治。若因乳母醇酒浓味。积毒在胃。加味清胃散。若因乳母郁怒。积热在肝。加味逍遥散。稍加漏芦。母子俱服。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