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毒
《古今医案按》:胎毒
东垣云.李和叔中年得一子.至一岁.身生红丝瘤.不救.后四子至三岁.皆病瘤而死问何缘至此.翌日思之.谓曰.汝乃肾中伏火.精中多有红丝.以气相传.故生子有此疾.俗名胎瘤是也.汝试观之.果如其言.遂以滋肾丸数服.以泻肾中火邪.补真阴不足.忌酒肉辛热之物.其妻以六味地黄丸养其阴血.受胎五月之后.以黄芩白术作散服.后生子.前证不作.
一子年十六.生七个月.得淋病.五七日必一作.其发则大痛.水道方行.下如漆和粟者一盏方定.脉之轻则涩.重则弦.视其形瘦而长.青而苍.意其父必服固下部药.遗热在胎.留于子之命门而然.遂以紫雪和黄柏末丸梧子大.晒极干.汤下百丸.半日.又下二百丸.食压之.又半日.痛大作.连腰腹水道.乃行下漆和粟者碗许.痛减十之八.后与陈皮一两.桔梗、木通各五钱.又下合许而安.父得燥热.尚能病子.况母得之者乎.
《小儿推拿广意》:胎毒
初生小儿病症.许多名状不同.马牙鹅口与脐风.重舌木舌肿痛.啼哭夜间不已.丹疡心火上攻.未曾盈月病多凶.好似风前烛弄.
夫胎毒者.乃自胎中受母热血.故热盛生痰.痰盛生风.风盛则口噤唇撮.胸腹胀满.咽喉不利.乳食不进.初起则啼哭不已.病甚则啼哭无声.盖小儿血气薄弱.不能制伏其毒.以致心火上炎.牙龈遍生白色.名曰马牙.或上 有白点.状如粟米.名曰鹅口.或断脐之后.风湿所伤.侵于心脾.以致不乳口撮.肚胀青筋.名曰脐风.致于胎毒上攻.舌下像有一舌.名曰重舌.舌肿如木.名曰木舌.又或胎热脏寒.腹痛夜啼.客忤惊窜.或孕母过食辛热.积热于胎.遗热于儿.血与热相搏.而风邪乘之.遍身赤肿.名曰丹毒.其热如火.痛痒难当.或发于头面.或发于四肢胸背.俱宜急治.否则毒瓦斯入腹.即难救矣.儿病初起.父母失于提防.或医者误投热剂.往往莫救.殊为可悯.业斯术者.可不慎欤.
《续名医类案》:胎毒
万密斋长孙生下,遍身生疮疥。因制一方,用乌稍蛇,酒浸去皮骨,取净肉焙干一钱,苦参酒浸,切片晒干,取末一钱半,白蒺藜炒去刺一钱半,三味为末,酒糊丸,如粟米大。每服十五丸,竹叶煎汤下,虫疥灭迹,不再发矣。
一小儿身生虫疥,医用药搽之,疮尽没,腹胀而喘,求药于万。曰∶幸未发搐,尚可治也。乃与雄黄解毒丸,竹叶灯心煎汤下,利黄涎,疮复出而安。或问曰∶虫疥不可搽乎?曰∶虫疥者,胎毒也。宜用解毒之药,使毒散于外,不可妄用搽药,逼之使反于内也。搽疮之药,必用砒霜、水银以杀虫,药毒之气乘虚入里,误儿性命,宜慎之。(雄按∶大人疮疥亦有此证。)
一弥月小儿,先于口内生疮,后延于身,年余不愈,以土茯苓为末,乳汁调服,月余而愈。
一儿生下一月后,遍身虫疥,浸淫湿烂,其皮如脱,日夜啼。忽一日,其疮尽隐,发搐而死。
冯楚瞻治其孙,因母久患阴虚夜热之症,生下百余日,遍体癞疮。(未必非其母妊时,久服八味所致。案见难产门。)以生地、丹皮、当归、赤芍、萆 、首乌、银花、连翘、土贝、甘草、鳖虱、胡麻、土茯苓、木通节,大剂,乳母日夜进服数十剂,后湿热下趋,两足溃烂,清水淋漓,指甲皆脱。乳母旁人,近者无不传染。此先天热毒之气,已尽出外矣。后于耳后结一大毒,此阴虚无根之火凝聚也。以八味加牛膝、五味煎汤,数剂,高肿脓而愈。自后津液衰涸,疮靥干枯,或愈或发。防其内攻,乃以羊肉四两煎汤,入生黄 四钱,当归二钱,银花三钱,炒升麻四分,姜三片,枣二枚煎与服。不及十剂,足疮全愈,升于头项。再服,头疮亦痊。(雄按∶又用八味,以致溃后津枯。)
刘禹锡《传信方》云∶顷在武陵生子,蓐内便有热疮,涂诸药无益,而日益剧,蔓延半身,号啼,不乳不睡。用鸡子五枚,煮熟,去白取黄,乱发煎,乃有液出,旋取置碗中,以液尽为度,取涂疮上,即以苦参末糁之,果神效。《本草纲目》。
孙文垣治一儿,耳后生一毒,肿痛,遍身生大泡疮,憎寒发热,与金银花、当归尾、甘草、赤芍、连翘、僵蚕、牛蒡、元参两剂而消。
薛立斋治一小儿,自脱胎时,两目赤肿,或作痒,或生翳,此胎内之肝火也。用芦荟、六味二丸而愈。
万密斋治一儿,五岁,每至春时,则遍身生脓泡疮,此胎毒也。戒用搽药,恐粉砒之毒乘虚入腹,以胡麻复之而愈。
万州李四守,生子五岁,遍身湿疥,一旦尽干。万曰∶疮出惊止,始无忧也。连更数医,不能治。
立斋治梁阁老孙,甫周岁,项患胎毒,俟其有脓刺之,脓出碗许,乳食如常。用托里药,月余而愈。靳阁老子亦患此,待脓自出,几至不救。吾乡徐内翰子患痘毒,及时针刺,毒不内侵,数日而愈。小儿血气弱,脓成不针,鲜不毙矣。
《张氏医通》:胎毒
小儿初生。其身如有汤泼火伤者。皆母过食膏粱所致。母服清胃散、逍遥散。清其气血。儿亦常饮数滴。有身无皮肤而 赤发热者。皆由产母胃中火盛也。用熟石膏末。加珍珠粉扑之。亦有因父遗毒所致。当从霉疮毒治。夏月以儿卧蕉叶上尤良。有身无皮肤而不 赤者。皆由产母脾肺不足也。以参、 末加珍珠粉扑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故知病脾肺也。子母俱服保元汤。如脑额生疮者。火土相合。湿热攻击髓海也。难治。脚上有疮者。阴虚火盛也。不满五岁而死。如未盈月而撮口握拳腰软者。此肝肾中邪胜正弱也。三日内见者必不治。如男指向里。女指向外。尚可治。钩藤散主之。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