嗽作呀呷声
《证治准绳·幼科》:嗽作呀呷声
《圣惠》夫小儿嗽而呀呷作声者,由胸膈痰多,嗽动于痰上,搏于咽喉之间,痰与气相击,随嗽动息,呀呷有声。其咳嗽本体虽同,至于治疗则加消痰破饮之药,以此为异尔。
《圣惠》射干散 治小儿咳嗽,心胸痰壅,攻咽喉作呀呷声。
射干 麻黄(去根节) 紫菀(洗去苗土) 桂心(以上各半两) 半夏(半分,汤洗七遍,去滑) 甘草(炙微赤,锉,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入蜜半茶匙,搅令匀,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陈橘皮散 治小儿咳嗽,咽中作呀呷声。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桑根白皮(锉) 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黄) 甘草(炙微赤,锉) 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以上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量儿大小加减服。
萝卜子散 治小儿咳嗽喘急,作呀呷声。
萝卜子(微炒) 麻黄(去根节。各一分) 灯心(一大束) 皂荚子(十枚,煨,去皮) 甘草(炙微赤,锉,半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以意分减温服。
蝉壳散 治小儿心胸痰壅,咳嗽咽喉不利,常作声。
蝉壳(微炒)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 甘草(炙微赤,锉) 汉防己(各一分) 桔梗(去芦)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半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生姜粥饮调下一字,三岁以上,加之半钱。
《圣惠》又方(《太医局方》以此治痰嗽,名辰砂半夏丸)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 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一分) 朱砂(细研,飞) 五灵脂(各半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用生姜自然汁煮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煎麻黄汤下三丸,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张涣〕桔梗汤 治小儿咳嗽呀呷,咽膈不利。
桔梗 半夏(泡七次) 紫苏叶(炒) 石膏 甘草(炙。各半两) 皂荚(烧灰存性,一分)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煎五分,放温,时时与儿服。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