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靥吉凶
《证治准绳·幼科》:收靥吉凶
痘疮收靥,圆净坚浓如螺靥者上也。头穿脓出,堆聚成痂如鸡矢者次也。皮破脓出,痂薄如纸者又其次也。
皮烂脓溃,不成痂皮,脓汁腥臭者斯为下矣。如已过期,譬如瓜果熟久则烂,此造化之常,还作顺看。若未及期,则为 烂,乃逆候也,变倒靥而死。
结靥时色转苍蜡,一二日从口唇四边结靥,由胸腹收至两腿,然后脚背和额上一齐结靥,落而愈者吉。
结靥时遍身臭烂,如搭饼臭不可近,目中无神者死。
结靥时遍身发痒,抓破无脓,皮卷如豆壳干者死。
结靥时寒战手足颤掉,切牙噤口者死。
落痂后瘢痕雪白,全无血色者死,急宜补气血,养脾胃,庶几可活。
〔袁〕患痘八九日,充灌回谢,宜保全矣,然有回至项颈而死者,有回至胸前而死者,有回至脐上而死者,有回至阳物而死者,其故何欤。曰消息盈虚,自有定数,若痘证仅取其浆灌则可也,倘元气所禀者本是薄劣,痘兼多蔓,遂用毒物尽以发之,再投升劫之剂,尽把元气赶上,痘虽充灌,然外囊实而内体耗蠹矣,五经伤而不能斡补矣。颈上喉突气窝,肺之关辖也,肺气先绝,回至此则蜮绊而死。胸阜,心之关辖也,心脉先绝,回至此则死。
脐乃脾之关辖也,脾脉先绝,回至此则死。眼眶乃肝之关辖也,肝脉先绝,回至此则死。阳物乃肾之关辖,肾脉先绝,回至此则死。本拔则枝枯,源塞则流涸,自然之道也。若语其变,风寒不知慎护,而致枭邪逼于中,饮食不知樽节,而致脾胃伤于内,肚腹肿胀,痰喘不息,于是回至各关辖而死者,亦有之也。又有一样嚣痘,视之若似黄脓灌满,回至胸前则死,此真蜮痘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