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泻
- 《扁鹊心书》:水泻
- 《儿科萃精》:水泻
- 《傅青主男科》:水泻
- 《傅青主男科》:水泻
- 《奇效简便良方》:水泻
- 《圣济总录》:水泻
- 《外科全生集》:水泻
- 《医宗金鉴》:水泻
- 《幼科心法要诀》:水泻
- 《证治准绳·幼科》:水泻
《扁鹊心书》:水泻
火热作泻,珍珠散;食积作泻,如圣饼、感应丸。
《儿科萃精》:水泻
小儿水泻,皆因脾胃湿盛,以致清浊不分,变成此证,其候小便短涩,懒食,溏泻色黄,古法主胃苓汤以除湿(如炒苍术、陈皮、浓朴、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肉桂、泽泻、猪苓,引用生姜、红枣)。
若泻久不止,则用升阳除湿汤(如苍术、陈皮、防风、炒神曲、炒麦芽、泽泻、炙甘草、升麻、羌活、柴胡、猪苓,引用生姜)。
〔真按〕小儿水泻,不厘清浊,宜用燥湿兼分利之法,方以川萆 一钱,米泔浸炒苍术六分,制金钱术二钱,炒猪苓二钱,炒泽泻二钱,炒扁豆一钱,炒麦芽八分,引用煨姜一片,上肉桂一分,研末,冲服。
《傅青主男科》:水泻
方用
白朮( 壹两) 车前子( 伍钱)
水煎服。
此方补肾健脾,利水去湿,治泻神效。
[ 泄泻之症, 皆由于膀胱不能化气,胃中所纳水谷不得分消,直由大肠而出故以利小便为主, 与伤寒下利自利,大相悬殊,须察之。 ]
《傅青主男科》:水泻
此乃纯是下清水,非言下痢也,痢无止法,岂泻水亦无止法乎,故人患水泻者, 急宜止遏,方用
白朮( 伍钱) 茯苓( 叁钱) 吴萸( 五分) 车前子 五味子( 各壹钱)
水煎服。
《奇效简便良方》:水泻
鸡蛋一个,烧酒四两,调匀合碗,绵纸封口,蒸熟食之。或生姜二块,艾一把,煎服。
或五倍子末,开水调服。或盐炒,敷脐上。或胡椒、大蒜,作饼敷(此治寒泻)。
《圣济总录》:水泻
论曰内经谓诸厥固泄,皆属于下,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盖为冷热不调,气不相济也,脾胃怯弱,水谷不分,湿饮留滞,水走肠间,禁固不能,故令人腹胀下利,有如注水之状,谓之注泄,世名水泻。
治水泻不止。木香散方
青木香 黄连(去须炒各一两) 诃黎勒皮(微炒三分) 龙骨(半两)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令紫锉三分)
上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空心以粥饮调下,日午再服,以瘥为度,小儿以意加减服之。
治一切水泻。及冷痢。浓朴散方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令紫锉一两) 干姜(半生半炮裂一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三分)白术(
上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空心米饮调下,如霍乱吐泻,新汲水调下,日晚再服治水泻肠鸣。脐腹撮痛。代赭丸方
代赭( 赤) 干姜(炮) 龙骨(各一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三分)
上四味,捣罗为末,研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日午再服。
治水泻无度,肠鸣腹痛,肉豆蔻散方
肉豆蔻(去壳为末一两) 生姜(汁二合) 白面(二两)
上三味。将姜汁和面作饼子。裹豆蔻末,煨令黄熟,研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空心米饮调下,日午再服。
治水泻不止。 砂丸方
砂(研) 石硫黄(研各一分) 铅丹(研半两) 巴豆(去皮心出油尽一十四枚)
上四味,先将巴豆霜研细,入诸药同研细,用糯米饭为丸,如小豆粒大。水泻、新汲水下一丸。赤白痢、煎干姜甘草汤放冷下一丸。吐泻、煎生姜木瓜汤放冷下一丸。白痢煎干姜汤放冷下一丸。不拘时候。
治暴注水泻。日夜无度。斗门散方
橡斗子(去刺) 诃黎勒(煨去核) 黄连(去须)
上三味等分,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米饮调下,食前。
治水泻不止。木香丸方
木香(一钱) 草乌头(生去皮脐半两) 肉豆蔻(一枚大者去壳) 胡粉(半两研) 巴豆(大者七枚去
上五味,捣罗为细末,合研匀,糯米软饭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丸,小儿一丸,并用冷莱菔汤下。
治水泻不止。黑神丸方
巴豆(一枚去皮心膜不出油) 杏仁(七枚去双仁皮尖炒) 铛墨(一钱)
上三味,同研极细,以糯米粥和丸,如秫米大,每服一丸,冷水下立止,甚者再服一丸治水泻不止。立效丸方
铅丹(炒半钱) 草乌头(一枚炮裂去脐皮) 巴豆(三粒去皮心膜出油尽研)
上三味,先捣乌头为末,与二味同研极匀,以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丸,煎陈粟米甘草乌梅汤放温冷下。
治水泻、杏仁丸方
杏仁(汤浸去双仁皮尖七粒) 砒霜末 铛墨 巴豆霜(各一钱)
上四味,同研,枣肉和丸,如粟米大,临卧新汲水下一丸。
治水泻白痢,小腹疼痛,玉霜丸方
砒霜(研细如粉二两) 黄蜡(一两)
上二味,以瓷碗盛,重汤煮熔开,以东南柳枝二七茎,各长七寸,粗细如箸,每用两茎搅药,又转一头搅,候两头并黑黄色乃已。又取两茎,根据前搅七次了,将出药趁软,作条子收。遇病旋于火上烘软,丸如梧桐子大,小儿绿豆大,空心新汲水下一丸。
治水泻肠鸣。针头丸方
巴豆(一枚去皮膜) 杏仁(一枚去皮尖二味皆针扎火上燎令存性)
上二味,同细研,约三百转。入大豆末一字,再研一百转,面糊和丸,如针头大,每服一丸,新汲水下。
治水泻。并赤白痢。如圣丸方
乌头(端正大者炮裂去皮脐) 绿豆
上二味等分,捣罗为末,新水和丸,如绿豆大,以丹砂为衣,每服五丸,白痢煎干姜汤下。赤痢煎甘草汤下,赤白痢煎干姜甘草汤下,水泻用新汲水下,小儿一两丸,不计时候。
治水泻方
上用青州干枣十枚,去核入莨菪子填满,以麻缠却,用炭火烧令烟尽,研令细,每服一钱半匕,煎陈粟米稀粥饮调下。
治水泻肠滑,气虚久冷。如圣丸方
干姜(炮) 高良姜 胡椒 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
上四味等分,捣罗为末,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早晨空心食前粥饮下。
治水泻不止,伤冷虚极。黄蜡丸方
硫黄(一两)
上一味,研细,先熔黄蜡,入硫黄末打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新汲水下。
治水泻诃黎勒丸方
上取诃黎勒,不拘多少,以面裹,灰火内炮令赤黄,剥去面,取诃黎勒皮,捣罗为末,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空腹食前。
治暴水泻不止。浓朴散方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 诃黎勒皮(各一两) 甘草(炙锉) 黄连(去须微炒) 肉豆蔻(去壳) 白
上八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米饮调下。
治脾胃虚冷,肠滑水泻,如休息痢不止。木香丸方
木香 白垩(火 ) 肉豆蔻仁 丁香(各半两) 干姜(炮) 诃黎勒(煨取皮) 龙骨(各一两) 黄连
上八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米饮下三十丸,日晚再服。
治水泻。芜荑丸方
芜荑(炒) 黄连(去须炒) 吴茱荑(汤洗焙干炒各三两) 干姜(炮一两) 枳壳(去瓤麸炒半两) 缩
上六味,捣罗为末,煮浆水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米饮下。
治水泻肠滑不禁。诃黎勒丸方
诃黎勒(二两以面裹煨去复选皮并面为末) 干姜(炮) 龙骨 赤石脂(各一两)
上四味,捣罗为末,以稀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以米饮下二十丸。
治水泻吐哕,遍身疼痛。诃黎勒丸方
诃称勒(煨去核) 鹿茸(酥炙去毛) 桑根白皮(锉) 地榆 赤石脂 天雄(炮裂去皮脐) 龙骨各(一两半) 白芷 黄连(去须) 桂(去粗皮)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 白茅根 当归(切焙各一两) 黄芩(去黑心) 干姜(炮裂各半两) 肉豆蔻(去壳四枚)
上一十六味,捣罗为末,烂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
治水泻腹痛。日夜不止。正气散方
缩砂蜜(去皮炒) 附子(炮裂去皮脐) 赤石脂 肉豆蔻(去壳) 龙骨 石榴皮(焙)甘草(炙锉)
上一十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煮粳米饮调下,不拘时。以止为度。
治水泻、米谷不化,昼夜不止。白垩丸方
白垩(一两火 过) 干姜(炮一两) 楮叶(二两生细研)
上三味,捣研为末,面糊和丸,如绿豆大、空心米饮下二十丸。
又方:取黄荆叶,不限多少,阴干捣罗为散,每服以米饮调下三钱匕。
又方:取羊蹄根晒干,刮去皮,捣罗为散,每服以米饮调下三钱匕。
又方:取熟艾半斤,慢火炒令热。布裹坐之。冷再炒坐。
《外科全生集》:水泻
用炒焦苍术、车前子各二钱,焙,楂炭浓朴、土炒陈皮各一钱煎服,立愈。小儿减半。
《医宗金鉴》:水泻
脾胃湿盛成水泻,懒食溏泻色多黄,清浊不分溺短涩,胃苓升阳除湿汤。
[注]
水泻者,皆因脾胃湿盛,以致清浊不分,变成水泻之证,其候小便短涩,懒食溏泻色黄,宜用胃苓汤以除湿,若泻久不止,则用升阳除湿汤治之,其证自愈。
(胃苓汤)苍术炒陈皮厚朴姜炒白术土炒茯苓炙甘草肉桂泽泻猪苓姜红枣水煎服。
(方歌)
湿泻胃苓汤堪行,苍术陈皮厚朴同,白术茯苓炙甘草,肉桂泽泻共猪苓。
(升阳除湿汤)
苍术炒陈皮防风神曲炒麦芽炒泽泻炙甘草升麻羌活柴胡猪苓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
升阳除湿泻不停,苍术陈皮共防风,神曲麦芽泽甘草,升麻羌活柴猪苓。
《幼科心法要诀》:水泻
脾胃湿盛成水泻,懒食溏泻色多黄,清浊不分溺短涩,胃苓升阳除湿汤。
【注】水泻者,皆因脾胃湿盛,以致清浊不分,变成水泻之证。其候小便短涩、懒食、溏泻色黄,宜用胃苓汤以除湿。若泻久不止,则用升阳除湿汤治之,其证自愈。
胃苓汤
苍术(炒) 陈皮 浓朴(姜炒) 白术(土炒) 茯苓 炙甘草 肉桂 泽泻 猪苓
引用生姜红枣,水煎服。
【方歌】湿泻胃苓汤堪行,苍术陈皮浓朴同,白术茯苓炙甘草,肉桂泽泻共猪苓。
升阳除湿汤
苍术(炒) 陈皮 防风 神曲(炒) 麦芽(炒) 泽泻 升麻 炙甘草 羌活 柴胡 猪苓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升阳除湿泻不停,苍术陈皮共防风,神曲麦芽泽甘草,升麻羌活柴猪苓。
《证治准绳·幼科》:水泻
《圣惠》浓朴散 治小儿脾胃不和,洞泻,下利不止,羸瘦食少。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人参(去芦头) 诃梨勒(煨,用皮) 白术 黄连(去须,微炒) 地榆(微炙锉。各一分) 甘草(炙微赤、锉) 干姜(炮裂、锉。各半分) 肉豆蔻(一枚,去壳)
上件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张涣〕浓朴散 治洞泄注下。
浓朴(生姜汁制) 诃梨勒(炮,取皮) 肉豆蔻(各一两) 白术 干姜(炮。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盏,入生姜粟米各少许,煎五分,去滓温服。
〔万全〕龙骨丸 治小儿冷热不调,时有洞泄,下利不止。
龙骨 黄连 白石脂 白矾(烧令汁尽) 干姜(炮) 木香(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刘氏〕小儿水泻注下。
黄连 石莲(各等分,炒黄色)
上为末。每服半钱。水泻,新汲水调下。白泻,粟米饮下。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