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胎
《医学纲目》:受胎
□
〔丹〕成胎以精血之后先分男女者,褚澄之论也,愚窃惑焉。后阅东垣方,有曰经水断后一二日,血海始净,精胜其血,感者成男;四五日后,血脉已旺,精不胜血,感者成女。此论亦为未莹,何以言之?《易》曰∶干道成男,坤道成女。夫乾坤,阴阳之性情也。左右,阴阳之道路也。男女,阴阳之仪象也。父精母血,因感而会,精之泄,阳之施也,血能摄之,阴之化也,精成其骨,此万物之始于干元也;血成其胞,此万物资生于坤元也。阴阳交 ,胎孕乃凝。胎之所居,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
精胜其血,及刚日阳时感者,则阳为之主,受气于左子宫而男形成。精不胜血,及柔日阴时感者,则阴为之主,受气于右子宫而女形成。或曰分男分女,吾知之矣,其有双胎者将何如?曰∶精气有余,歧而分之,血因分而摄之故也。若夫男女同孕者,刚日阳时,柔日阴时,感则阴阳混杂,不属左,不属右,受气于两歧之间者也。亦有三胎四胎五胎六胎者,犹是而已。或曰∶其有男不可为父,女不可为母,与男女之兼形者,又若何而分之耶?予曰∶男不可为父,得阳气之亏者也;女不可为母,得阴气之塞者也;兼形者,由阴为驳气所乘,而为状不一。以女兼男形者有二∶一则遇男为妻,遇女为夫;一则可妻而不可夫。又有下为女体,上具男之全角,此又驳之甚者也。或曰∶驳气所乘,独见于阴,而所成之形,又若是之不同耶?予曰∶阴体虚,驳气易于乘也,驳气所乘,阴阳相混,无所为主,不可属左,不可属右,受气于两歧之间,随所得驳气之轻重而成形,故所兼之形,有不可得而同也。
上丹溪此论,极造精微,发前人之未发。是知男女之分,已定于万物资始干元之际,阴阳交 之时。昧者不寤是理,妄有转女为男之法,惑矣。夫万物皆资始于干元,独男女之分,不资始于干元乎?
胎前,当清热养血。产前安胎,白术、黄芩妙药也。胎前将临月,以三补丸加炒香附、炒白芍药,蒸饼丸服。又抑热,以三补用生地膏丸。(芩连柏为末,地黄膏丸之。)有孕八九个月,必顺气,枳壳、苏茎。前至八九月,因火动逆作喘急,可用条芩、香附为末调下。
□
〔海〕神方验胎散 妇人三两个月,月经不行,疑是两身,却疑血滞,心烦寒热恍惚,此药可验,取之内也。外已有身,病无邪脉,以《素问》脉法推之,十得八九矣。
真雀脑芎(一两) 当归(全用。重一两者,只用七钱)
上二味为细末,分作二服,浓煎好艾汤一盏调下,或好酒调服亦得。可待三两个时辰间,觉腹脐微动,仍烦,即有胎也。动罢即愈,安稳无虞。如不是胎,即不动,所滞恶物自行,母亦安也。如服药不觉效,再煎红花汤调下,必有神效。
□
〔《灵苑》〕治妇人经脉住三个月,验胎法。真川芎为细末,浓煎艾汤下一匕,投。腹内渐动,是有胎也。试孕有无。
甘草(一寸,炙) 皂角(一寸,去皮) 黄连(少许)
上为末,酒调服,有则吐,无则不吐,每服一钱半。
□
〔《脉》〕妇人怀躯七月而不可知,时时衄血而转筋者,此为躯也;衄时嚏而动者,非躯也。
□
〔《素》〕妇人足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平人气象论 谓太溪脉也,全元起本作足少阴,王冰本作手少阴,当从全本。王注云∶动脉者如豆厥厥动摇也,一说动甚谓动摇太甚也。)阴搏阳别,谓之有子。(阴阳别论 王注云∶阴谓尺中也,搏谓搏触于手也。尺脉搏击与寸脉殊别,则为有孕之兆。)
□
〔《脉》〕妊娠初时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数也,脉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脉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此即阴搏阳别之义,言尺脉滑数,寸脉微小,而尺与寸脉别者,孕脉也。)尺脉左偏大为男,右偏大为女,左右俱大产二子。大者,如实状。(亦阴搏阳别之义,谓尺脉实大与寸脉殊别,但分男左女右也。)妇人妊娠四月,欲知男女法,左疾为男,右疾为女,俱疾为生二子.(王子亨云∶妊娠三部俱滑而疾,在左为男,在右为女。)遗妊娠人面南行,还复呼之,左回首者是男,右回首者是女。看上圊时,夫从后急呼之,左回首者是男,右回首者是女也。
上按丹溪云∶男受胎在左子宫,女受胎在右子宫,斯言大契是说也。盖男胎在左则左重,故回首时,慎护重处而就左也;女胎在右则右重,故回首时,慎护重处而就右也。推之于脉,其义亦然∶胎在左则血气护胎而盛于左,故脉亦从之,而左疾为男,左大为男也;胎在右,则血气护胎而盛于右,故脉亦从之,而右疾为女,右大为女也。亦犹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言受胎处在脐腹之下,则血气护胎而盛于下,故阴之尺脉鼓搏有力,而与阳之寸脉殊别也。又如痈疖发上则血气从上而寸脉盛,发下则血气从下而尺脉盛,发左则血气从左而左脉盛,发右则血气从右而右脉盛也。丹溪以左大顺男右大顺女,为医人之左右手,盖智者之一失也。
□
〔丹〕妇人怀孕爱物,乃一脏之虚。假如肝藏虚,其血气止能养胎,不能荣肝,肝虚故爱酸物吃。
□
〔《大》〕胎动不安,或因僵仆,或因毒药,重者便致伤堕,当以母形色察之。母面赤舌青者,子死母活,唇口俱青,两边沫出者,子母俱死;面青舌赤,口中沫出者,母死子活也。
□
〔《脉》〕妇人妊娠八月,脉实大牢强弦紧者生,沉细者死。
□
〔丹〕脉细匀,易产;大浮缓,气散难产。
□
〔《脉》〕妇人怀胎,一月之时足厥阴脉养,二月足少阳脉养,三月手心主脉养,四月手少阳脉养,五月足太阴脉养,六月足阳明脉养,七月手太阴脉养,八月手阳明脉养,九月足少阴脉养,十月足太阳脉养。诸阴阳各养三十日活儿。手太阳少阴不养者,下主月水,上为乳汁,活儿养母。怀娠者不可灸刺其经,必堕胎。(陈氏《大全》论云∶足厥阴肝脉也,足少阳胆脉也,四时之令始于春木,故十二经云胎养始于肝胆而在一月二月。手心主心胞络脉也,手少阳三焦脉也,属火而旺夏,所以养胎在三月四月。足太阴脾脉也,足阳明胃脉也,足阳明属土而旺长夏,所以养胎在五月六月。手太阴肺脉也,手阳明大肠脉也,足少阴肾脉也,足太阳膀胱脉也,属金水而旺秋冬,所以养胎在七月八月九月十月。)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