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尼寡妇寒热
《女科撮要》:师尼寡妇寒热
宋褚氏疗师尼寡妇,别制方药,谓独阴无阳,致血气交争,乍寒乍热如疟,或腰背作痛而寒热,其肝脉弦出寸口,是其症也。若室女出嫁,愆期而寒热亦然。盖男子精盛,则思室,女子血盛以怀胎,此天地自然之理也,治以小柴胡加生地;久而血虚,佐以四物;若兼怒动肝火而寒热者,佐以加味逍遥散;若兼亏损肝经而寒热者,佐以八珍汤;若兼亏损元气而寒热者,佐以补中益气汤;若兼郁伤脾气而寒热者,佐以济生归脾汤。此症多兼经候不调,当详孰为缓急而治之。
【治验】
一寡妇因怒,致不时寒热,久而不已,肝脉弦紧,用小柴胡加生地,治之而愈。但见风寒热仍作,此是脾胃气虚,用加味归脾、补中益气二汤,兼服而止。
□
一妇人因夫经商久不归,发寒热,月经旬日方止。服降火凉血,反潮热内热,自汗盗汗,月经频数。余曰∶热汗,气血虚也;经频,肝脾虚也。用归脾汤、六味丸而愈,常治兼症既愈
□
一室女寒热,左手脉弦长而出寸口,用小柴胡加生地、乌梅,治之而愈,既嫁而诸症悉痊。
□
一室女久患寒热,月经不调,先以小柴胡加生地,治之少愈,更以生地黄丸而痊。
□
一放出宫女,年逾三十,两胯作痛,肉色不变,大小便中作痛如淋,登厕尤痛,此瘀血渍入隧道为患,乃男女失合之症也,难治。后溃不敛,又患瘰 而殁。此妇为吾乡汤氏外家,汤为商常在外,可见此妇在内久怀忧郁,及出外又不能如愿,是以致生此疾。愈见瘰 流注,乃七情气血损伤,不可用攻伐皎然矣。按《精血篇》云∶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无男子合,则不调。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调。不调则旧血不出,新血误行,或渍而入骨,或变而为肿,或虽合而难子,合多则沥枯虚人,产乳众则血枯杀人。观其精血,思过半矣。
□
一室女年十七, 久不愈,天癸未通,发热咳嗽,饮食少思,或欲用通经丸。余曰∶此症潮热经候不调者,不治,所喜脉不涩,且不潮热,尚可治。但养气血,益津液,其经自行。惑于速效,仍用之。余曰∶非其治也,此乃 悍之剂,大助阳火,阴血得之则妄行,脾胃得之则愈虚。经果通而不止,饮食愈少,更加潮热,遂致不救。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