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汤
- 《冯氏锦囊秘录》:四君子汤
- 《冯氏锦囊秘录》:四君子汤
- 《救伤秘旨》:四君子汤
- 《仁术便览》:四君子汤
- 《仁术便览》:四君子汤
- 《删补名医方论》:四君子汤
- 《外科理例》:四君子汤
-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四君子汤
- 《医述》:四君子汤
- 《时方歌括》:四君子汤
- 《医方考》:四君子汤
- 《医方考》:四君子汤
- 《医方考》:四君子汤
- 《医方考》:四君子汤
- 《医方论》:四君子汤
- 《医宗金鉴》:四君子汤
- 《正体类要》:四君子汤
- 《周慎斋遗书》:四君子汤
《冯氏锦囊秘录》:四君子汤
治一切阳虚气弱,脾衰肺损,面色枯白,饮食少思,四肢无力,体瘦面黄,皮聚毛落,脉来细软。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各二钱) 甘草(一钱,炙) 姜枣水煎服。
脾者,万物之母也。肺者,气之母也。脾胃一虚,肺气先绝,脾不健运,故饮食减少,则营卫无所滋养,脾主肌肉,故体瘦面黄,肺主皮毛,故皮聚毛落,脾肺皆虚,故脉来细软也。是方以人参补五脏之元气,白术补五脏之母气,茯苓致五脏之清气,甘草调五脏之乖气,四药皆甘温,甘得中之味,温得中之气,犹之不偏不倚之君子也。展布德泽,以行春之令,《经》曰∶气主煦之。
《冯氏锦囊秘录》:四君子汤
补气调胃。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姜枣水煎服。
《救伤秘旨》:四君子汤
人参 焦术(各二钱) 茯苓 炙草(各一钱) 姜(三片) 枣(二枚)
水煎服。
《仁术便览》:四君子汤
补气,和胃,进食。白术(去梗,米泔浸,切,土炒,用白者) 人参(去芦) 白茯苓(去皮) 甘草(炙。各等) 水煎,温服。
《仁术便览》:四君子汤
治痘疮未愈之间,保脾土,进饮食,温血气,不致痒塌归肾黑陷之变,虽无他证,亦宜常服。方见虚门。
每三钱,水煎服。
《删补名医方论》:四君子汤
治面色痿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脉来虚弱者。若内伤虚热,或饮食难化作酸,须加炮姜。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各二钱)
加姜、枣、水煎服。加木香、藿香、葛根,为七味白术散。加陈皮,为五味异功散。
加陈皮、半夏,为六君子汤。加蕾香、砂仁,为香砂六君子汤。
【集注】张璐曰∶气虚者,补之以甘,参、术、苓、草,甘温益胃,有健运之功,具冲和之德,故为君子。盖人之一生,以胃气为本,胃气旺则五脏受荫,胃气伤则百病丛生。
故凡病久虚不愈,诸药不效者,惟有益胃、补肾两途。故用四君子,随证加减,无论寒热补泻,先培中土,使药气四达,则周身之机运流通,水谷之精微敷布,何患其药之不效哉!是知四君子为司命之本也。
吴琨曰∶夫面色痿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则切之而知其气虚矣,如是则宜补气。是方也,四药皆甘温,甘得中之味,温得中之气,犹之不偏不倚之人,故名君子。本方加木香、藿香、葛根名七味白术散,治小儿脾虚肌热,泄泻作渴。以木藿之芳香、佐四君入脾,其功更捷;以葛根甘寒,直走阳明,解肌热而除渴也。
【按】本方加陈皮,名五味异功散,治气虚而兼气滞者;再加半夏,名六君子汤,治气虚而兼痰饮者;再加砂仁、藿香,名香砂六君子汤,治气虚而兼呕吐者。此皆补中有消导之意也。
《外科理例》:四君子汤
治脾胃虚弱。便血不止。
甘草(炙五分) 人参 白术(炒) 白茯苓(各一钱)
水一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远服。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四君子汤
此药性温,可以补元气之不足。
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水一盅,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温服。
《医述》: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补脾药也。然得黄 则补肺,得当归则补血,得山药则补脾,得干姜则温中,得丁香则温胃,得神曲则去胃中陈腐之气。脾气困倦,加木香、砂仁之香以醒之;丹田火起,加地黄之寒以泄之;木乘土位,加芍药以补脾阴,而泻土中之木。(周慎斋)
《时方歌括》:四君子汤
治面色痿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脉来虚弱者.若内热或饮食难化作酸.乃属虚火.须加干姜.
《医方考》: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炙甘草(各二钱)
面色萎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脉来虚弱者,此方主之。
夫面色萎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则切之而知其气虚矣。如是则宜补气。是方也,人参甘温质润,能甘温而平,能调五脏愆和之气。四药皆甘温,甘得中之味,温得中之气,犹之不偏不倚之君子也,故曰四君子。
《医方考》: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各三钱)
诸急病,遗尿不禁者,此方主之。
诸急病,谓卒然暴仆诸疾也。遗尿不禁者,形气将脱,无形之气不足以固有形之溺也。甘温为阳,可使益气,故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皆甘温也,可以用之。或问茯苓淡渗,当遗尿不禁之时,可以去否?余曰∶苓有二品,枯而不泽者宜去,若坚洁而润者,则亦不嫌其为苓也,用之引人参以就下,直补膀胱,谁曰不可?正考见气门。
《医方考》: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阳明虚,宗筋失养,不能束骨而利机关,令人手足痿弱者,此方主之。
阳明者,胃也。胃为土,土者万物之母。《易》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若胃土一虚,则百骸失养,而绝其生气矣。故宗筋纵驰,不能束骨而利机关,令人手足痿弱。是方也,人参、甘草,甘温之品也,甘者土之味,温者土之气,故足以益阳明;白术、茯苓,燥渗之品也,燥之则土不濡,渗之则土不湿,故足以益脾胃。凡人大病之后,手足痿弱者,率是阳明虚也。能于胃而调养之,则继东垣之武矣。
《医方考》: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炒) 茯苓 甘草(炙)
年高气弱,痔血不止者,此方主之。误服攻痔之药,致血大下不止而虚脱者,亦此方主之。血,有形之阴也,必赖无形之气以固之。故年高而气弱,则血下。久药损气,则血下。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皆甘温益气之品也。大气充盈,自足以固有形之血,譬之干元充溢于两间,自能举乎大地,而无倾陷之危者也。
《医方论》: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二钱 甘草一钱
姜三片、枣二枚煎。本方加陈皮名异功散,再加半夏名橘半六君子汤,本方加木香、藿香、干葛名七味白术散,本方除人参加白芍名三白汤,本方合四物名八珍汤,又加黄 、肉桂名十全大补汤。
四君子汤中正和平,为补方中之金科玉律。至加减有法者,如异功散之理气,橘半六君之去痰,香砂六君之温胃,加竹沥、姜汁之治半身不遂,七味白术散之去热治泻,均极妥善。
三白汤治内伤尚可,若谓治外感亦为奇方,则吾不信也。至于合四物为八珍,增黄 、肉桂为十全大补,用各有当,皆不可磨灭之良方也。
《医宗金鉴》:四君子汤
治面色痿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脉来虚弱者。若内伤虚热,或饮食难化作酸,须加炮姜。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各二钱加姜,枣,水煎服。加木香,藿香,葛根,为七味白术散。加陈皮,为五味异功散。加陈皮,半夏,为六君子汤。加藿香,砂仁,为香砂六君子汤。
【集注】张璐曰:气虚者,补之以甘,参,术,苓,草,甘温益胃,有健运之功,具冲和之德,故为君子。盖人之一生,以胃气为本,胃气旺则五脏受阴,胃气伤则百病丛生。故凡病久虚不愈,诸药不效者,惟有益胃,补肾两途。故用四君子,随证加减,无论寒热补泻,先培中土,使药气四达,则周身之机运流通,水谷之精微敷布,何患其药之不效哉!是知四君子为司命之本也。
吴琨曰:夫面色痿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则切之而知其气虚矣。如是则宜补气。是方也,四药皆甘温,甘得中之味,温得中之气,犹之不偏不倚之人,故名君子。本方加木香,藿香,葛根名七味白术散,治小儿脾虚肌热,泄泻作渴。以木藿之芳香,佐四君入脾,其功更捷;以葛根甘寒,直走阳明,解肌热而除渴也。
【按】本方加陈皮,名五味异功散,治气虚而兼气滞者;再加半夏,名六君子汤,治气虚而兼痰饮者;再加砂仁,藿香,名香砂六君子汤
,治气虚而兼呕吐者。此皆补中有消导之意也。
《正体类要》:四君子汤
治脾胃虚弱,或因克伐,肿痛不散,或溃而不敛,或饮食少思,或欲作呕,大便不实等症。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
上作一剂,姜枣水煎服。
《周慎斋遗书》:四君子汤
四君子阳中之阴,肺、脾二经药也。人参补气治里虚;白术行中焦之湿;茯苓泻膀胱隐伏之火,止泻补脾;甘草健脾和中,退虚火,解诸毒,得黄 则补肺,得当归则补血,得山药则补脾阴,得炮姜则温中,得丁香则温胃,得陈曲则去胃中陈腐之气,得木香、砂仁则醒脾气,加地黄之沉寒则治丹田火起,加白芍则补脾阴,泻土中之木,治木乘土位。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