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蓼实


宣,温中


辛温。温中明目,耐风寒,下水气(时珍曰∶古人种蓼为蔬,收子入药,今为酒曲用其汁耳。以香蓼、青蓼、紫蓼为良)。


有香蓼、青蓼、紫蓼、赤蓼、木蓼、水蓼、马蓼。


气味辛温,无毒。主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面浮肿,痈疡。


(蓼近水滨及下湿处皆有,其类甚多,有青蓼、香蓼、水蓼、马蓼、紫蓼、赤蓼、木蓼七种。又一种味极辛辣,谓之辣蓼。今时浸水和面, 面是为神曲,又取燥末拌糯米饭一团,作之者鲜矣。)


味辛温.入手足太阴足厥阴经.功专温中明目.下水气.



即《神农本经》第十一卷中“水蓼”之子也。彼言蓼,则用茎;此言实,即用子。故此复论子之功,故分为二条。春初,以葫芦盛水浸湿,高挂于火上,昼夜使暖,遂生红芽,取以为蔬,以备五辛盘。又一种水红,与此相类,但苗茎高及丈。取子微炒,碾为细末,薄酒调二三钱服,治瘰 。久则效,效则已。


辛,温。明目温中,消肿下水,能消酒积。配香薷,治霍乱烦渴。调白蜜、鸡子白,涂头疮。炒用,消散之气稍缓。多食损阳。


苗、叶。辛,温。入手太阳、阳明经气分。除邪气,理中焦。配香豉,治霍乱转筋。


久服令人寒热,损髓减气。


无毒.叶归舌,除大小肠邪气,利中,益志.生雷泽.


《本经》原文∶蓼实,味辛,温.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面目浮肿,痈疡.马蓼,去肠中蛭虫,


味辛,温,无毒。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面目浮肿,痈疡。叶∶归于舌,除大小肠邪气,利中益志。马蓼∶去肠中蛭虫,轻身。生雷泽川泽。


蓼实辛温能下水,明目温中去寒暑,霍乱转筋腹内疼,破癖消痈及疮瘰,叶洗脚肿敷蛇伤,肠蛭马蓼独可取。


蓼,蓼也,至秋柯枝高硕寥寥然。茎赤叶大,上有黑点,生水泽中。《衍义》云∶即水蓼之实也。无毒。


下水气、面目浮肿,明目温中,治风寒及夏月中 心闷欲死,霍乱转筋,心腹疼痛,并水煮服之。又治 癖、痈疮、瘰 ,久服则效,效则已。小儿头疮敷之良,除大小肠邪气,通五脏壅。多食令人吐水,损肾阳气。二月食之发心痛寒热;合鱼 食,令人阴冷疼,气欲绝。入药微炒研碎。叶,煮汤捋脚,消气肿及脚痛成疮;生绞汁服,治蛇毒入内心闷,仍捣敷伤处。马蓼,去肠中蛭虫。抑考蓼有七种∶香蓼可作菜食,治腰脚。青蓼,可酿酒,主风冷。红蓼,可作酱。水蓼,一名大蓼,即水红蓼,主恶疮,去痹气,诸蓼叶俱狭小,惟马、水二种阔大。花皆黄白,子皆青黑。


味辛温。


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面目浮肿,痈疡,马蓼,去肠中蛭虫,轻身。生川泽。


《吴普》曰,蓼实一名天蓼,一名野蓼,一名泽蓼。(艺文类聚)。


《名医》曰:生雷泽。


案《说文》云:蓼、辛菜蔷虞也,蔷,蔷虞,蓼。《广雅》云:荭、茏、(上艹下左吉右页)、马蓼也。《尔雅》云:蔷虞,蓼。郭璞云:虞蓼,泽蓼,又荭,茏古,其大者,归。


郭璞云:俗呼荭草为茏鼓,语转耳。《毛诗》云:隰有游龙,《传》云:龙,红草也。


陆玑云:一名马蓼,叶大而赤色生水中,高丈余,又以薅杀蓼。《传》云:蓼,水草也。



《类聚》卷八十二


一名天蓼,一名野蓼,一名泽蓼。



味辛,温,无毒。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面目浮肿,痈疡。叶归舌,除大小肠邪气,利中益志。马蓼,去肠中蛭虫,轻身。生雷泽川泽。


此类又多,人所食有三种∶一是紫蓼,相似而紫色;一是香蓼,亦相似而香,并不甚辛,而常有,其叶有圆、有尖,以圆者为胜,所用即是此。干之以酿酒,主疗风冷,大良。马蓼生下湿地,茎斑,叶大有黑点。亦有两三种,其最大者名茏古,即是荭草,以在上卷中品。


〔谨案〕


《尔雅》云∶荭,一名茏古,大者名 则,最大者,不名茏古,陶误呼之。又有水蓼,叶大似马蓼,而味辛。主被蛇伤,捣敷之;绞汁服,止蛇毒入腹心闷者;又水煮渍脚捋之,消香港脚肿。生下湿地水旁。


(蓼实_图缺)


味辛,温,无毒。主明目,温中,耐风寒,下水气,面目浮肿,痈疡。叶,归舌,除大小肠邪气,利中益志。


马蓼 去肠中蛭虫,轻身。生雷泽川泽。


陶隐居云∶此类又多,人所食有三种∶一是紫蓼,相似而紫色;名香蓼,亦相似而香,并不甚辛而好食;一是青蓼,人家常有,其叶有园者、尖者,以园者为胜,所用即是此。干之以酿酒,主风冷,大良。马蓼,生下湿地,茎斑,叶大有黑点。亦有两三种,其最大者名笼(音鼓),即是荭草,已在上卷中品。唐本注云∶《尔雅》云,荭,一名茏 ,大者名 (丘轨切),则最大者不名笼 ,陶误呼之。又有水蓼,叶大似马蓼而味辛。主被蛇伤,捣敷之;绞取汁服,止蛇毒入腹心闷者。又水煮渍脚捋之,消香港脚肿。生下湿水旁。今按∶ 陈藏器本草云∶蓼,主 癖。每日取一握煮服之,人霍乱转筋,多取煮汤及热捋脚。叶,捣敷狐刺疮,亦主小儿头疮。又云∶蓼、蕺俱弱阳。人为蜗牛子浸之,立瘥。不可近阴,令弱也。诸蓼并冬死,唯香蓼宿根重生。人为生菜,最能入腰脚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蓼类甚多,有紫蓼、赤蓼、青蓼、马蓼、水蓼、香蓼、木蓼等,其类有七种。紫、赤二蓼,叶小狭而浓;青、香二蓼,叶亦相叶俱阔大,上有黑点。木蓼一名天蓼,蔓生,叶似柘叶,诸蓼花皆红白,子皆赤黑;木蓼,花黄白,子皮青滑。尔雅云∶蔷,虞蓼。释曰∶蔷,一名虞蓼,即蓼之生水泽者也。《周颂·良KT 》云∶以薅,荼蓼。《毛传》曰∶蓼,水草是也。药性论云∶蓼实,使,归鼻。除肾气,兼能去 阳。叶主邪气。又云∶食之多发心痛,令人寒热,损骨髓。小儿头疮,捣末和白蜜(一云和鸡子白)涂上,虫出不作瘢。若霍乱转筋,取子一把,香豉一升,先切叶,以水三升,煮取二升,纳豉汁中,更煮取一升半,分三服。又与大麦面相宜。孟诜云∶蓼子,多食令人吐水。亦通五脏拥气,损阳气。日华子云∶水蓼,性冷,无毒。蛇咬捣敷,根茎并用。又云∶赤蓼,暖,暴脚软人,烧灰淋汁浸,持以蒸桑叶 ,立愈。


图经曰∶蓼实,生雷泽川泽,今在处有之。蓼类甚多,有紫蓼、赤蓼(一名红蓼)、青蓼、香蓼、马蓼、水蓼、木蓼等,凡七种。紫、赤二种,叶俱小狭而浓;青、香二种,叶亦相似而惧大,上有黑点。此六种花皆黄白,子皆青黑。木蓼一名天蓼,亦有大,小二种,蔓生,叶似柘叶,花黄白,子皮青滑。陶隐居以青蓼入药,然其蓼俱堪食,又以马蓼为荭草,已见上条,余亦无用。苏恭以水蓼亦入药,水煮捋脚者,多生水泽中。《周颂》所谓以薅(大羔切),荼蓼。《尔雅》所谓蔷,虞蓼是也。又《三茅君传》有作白蓼酱方。白蓼,《药谱》无闻,疑即青蓼也。或云红蓼亦可作酱。


圣惠方∶治肝虚转筋。用赤蓼茎、叶切三合,水一盏,酒三合,煎至四合去滓,温分二服。又方∶治热 心闷。用浓煮蓼汁一大盏,分为二服饮之。外台秘要∶治夏月 死,取浓煮汁痛成疮。先锉浆蓼煮汤,令温热得所,频频淋洗,候疮干自安。孙真人食之伤肾。合鱼脍食之,则令人阴冷疼,气欲绝。斗门方∶治血气攻心,今录验∶治霍乱转筋。取蓼一手把,去两头,以水二也。


衍义曰∶蓼实,即《神农本经》第十一卷中水蓼之子也。彼言蓼则用茎,此言实即用子,故此复论子之功,故分为二条。春初以葫芦盛水浸湿,高挂于火上,昼夜使暖,遂生红芽,取以种水红,与此相类,但苗茎高及丈。取子,微炒,碾为细末,薄酒调二、三钱服,治瘰 。久则效,效则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