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立命论
《冯氏锦囊秘录》:水火立命论
夫人何以生?生于火也。人生于寅,寅者火也。火,阳之体也。造化以阳为生之根,人生以火为命之门。儒者曰∶天开于水,子为元。医者曰∶人生于水,肾为元。孰知子为阳初也,肾为火脏也。阴生于阳,故水与火为对名,而火不与水为对体。其与水为对者,后天之火,离火也;其不与水为对者,先天之火,干火也。夫干,阳之纯也;夫阳,火之主也;夫水,火之原也。后天之火有形,而先天者无形。有形之火,水之所克;无形之火,水之所生。然取水者,迎月之光,而不迎其魄。何也?魄,阴也,而光借于日则阳也,水不生于水而生于火明矣。是故土蒸而润,肤燠而泽,酿醅而溢,釜炊而汗,丹砂、硫黄之所韫而汤也。水之生于火也益信。火生于水,亦还藏于水。其藏于水也,其象在坎,一阳陷于二阴之中,而命门立焉。盖火也,而肾水寄之矣。其生乎生也,其象在干,纯阳立于离卦之先,左旋而坎水出焉,右旋而兑水纳焉。盖水也,而阴阳之火则分而寄之矣。此所谓后天中之先天也。阳生阴寄,运于三焦,水升火降,所谓既济,故养生莫先于养火。此先天之火者,非第火也,人之所以立命也,故生人之本全在乎斯。奈近世之养生者,并不究其由来,惟知气血,则曰气阳血阴;惟知脏腑,则曰脏阴腑阳。即知水火者,不过离心、坎肾而已。孰知气血更有气血之根,阴阳更有真阴真阳之所,水火更有真水真火之原也。凡暴病而卒死,绝处而得生者,皆在乎根本真处得之,非泛泛在乎气血间也。奈何仅以气血为阴阳,阴阳为气血,而以水火为心肾,故用四物汤以补血调阴,四君汤以补气调阳,坎离丸以调心肾水火,而其真阴真阳、真水真火,其为气血之根者,反不郑重及之。其用药调理,无非敷衍气血而已,即调水火者,无非辛温苦寒,犹植树者徒在枝叶修饰为事,而不及乎根本,岂有大补哉!故吾学人,能明水火为气血之根,水火为真阴真阳之所。芎、归辛窜,仅可调荣,难补真阴真水;苓、术、甘草,仅可调卫,难补真阳真火;即炮姜、炙草,仅可温中,难到肾经。其为水火真阴真阳之宝者,惟仲景八味而已。故不重真阴真阳而欲求生者,凡四君、四物以补真阳真阴者,并不达水火立命之本,真阴真阳至理者也。昔人云∶人受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所谓游魂耳!虽有忠孝之心,慈惠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此先贤精思极论,尽其理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