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
《奇方类编》:腮
赤小豆为末,或水或醋调敷。
《外科心法要诀》:腮
腮胃热是其端,初起 痛热复寒,高肿 红风与热,平肿色淡热湿原。
腮图(图缺)
【注】此证一名髭发,一名含腮疮。生于两腮肌内不着骨之处,无论左右,总发端于阳明胃热也。初起 痛,寒热往来。若高肿、色红、 热者,系胃经风热所发;若平肿色淡不鲜者,由胃经湿热所生。始则俱以柴胡葛根汤表之。若口渴便秘,宜四顺清凉饮解之。表里证俱解,肿痛仍作者,势必成脓,宜托里消毒散托之。脓熟者针之,体虚者宜平补之。其余治法,按痈疽溃疡门。此证初起,若过服凉药,令毒攻喉者险。
柴胡葛根汤
柴胡 葛根 石膏( ) 花粉 黄芩(各一钱) 甘草(生,五分) 牛蒡子(炒,研)连翘(去心) 桔梗(各一钱) 升麻(三分)
水二盅,煎八分,不拘时服。
【方歌】柴胡葛根发表证, 腮肿痛或平形,石膏花粉黄芩草,牛蒡连翘桔梗升。
四顺清凉饮
防风 栀子(生研) 连翘(去心) 甘草(生) 当归 赤芍 羌活(各一钱) 大黄(二钱)
水二盅,灯心五十寸,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四顺清凉攻里强,口干便秘 腮疮,防风栀子连翘草,归芍灯心羌大黄。
托里消毒散(见肿疡门)
《友渔斋医话》:腮
沈氏(三十六) 春升阳气,为寒邪所郁,而为 腮,畏寒发热,口臭耳聋,外宜辛散,内清伏火。
防风 薄荷 细苏梗 石膏 连翘 荆芥 蝉衣孙氏(五十) 倏然头眩,汗泄神昏,耳聋舌麻气促。此由肝肾不足,风火上腾,痰因气聚,三者使然,物之迅速,莫甚于风火。此是内生,非由外致,防、薄能驱外束理,此种须遵丹溪和阳熄风,兼清痰气。
丹皮 桑叶 白芍 菊花 钩藤 橘皮 半夏 姜汁 竹沥 一服效。
《疫疹一得》:腮
腮者肝肾所属,有先从左肿者,先从右肿者,有右及左、左及右者,不即清解,必成大头。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