蚺蛇瘴
《古今医案按》:蚺蛇瘴
三四五六七月.蚺蛇交媾.秽浊之气.顺水流下.人或犯之.胸腹胀痛异常.口鼻有腥气.轻则紫金锭、玉枢丹、行军散、苏合丸.用之亦有得生.重者一二日即死.
大凡治病之道.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剂.人所共晓.此如举业题之正面易做.而侧取为难.更有外有余而内不足.有内真实而外假虚.阳证似阴.阴证似阳.其中精微深奥之处差之毫厘.缪以千里.瘴疠虽从山川地气.随时令而得.亦必乘人本虚.方乃受病.其阳虚火衰者.一时受瘴.因轻而不觉.瘴证变为本病.必虚寒而腹胀满.大便泄泻.恶寒手足冷者是也.阴虚火旺者.
瘴轻而不觉.瘴后现为本病.必头晕口渴发热.腹胀恶心便赤者是也.再审五脏六腑.各有素常偏患衰弱壮实之分.皆当以此类推.并须消息其夏秋劳逸行役.阴晴暑湿起居所履.庶几有得.至如瘴脉.初感洪数.虚者大而芤.实者弦而滑.久则变迁.亦总以无力为虚.有力为实也.
震按三农治瘴之方.与古方微有不同.将来刊于古今经验方按.此不及录.与治瘴相宜若仍古方之旧者不录.
吾吴地有痧气.夏月更多.或腹痛.或胀闷昏仆.若不救之.亦立死.此与瘴气病情仿佛.刮痧放痧.以行军散点眼.以痧药及紫金锭灌喉.皆可立愈.并非疑难证.不必更立一门.而有侈张其说者.如王养吾着晰微补化全书.立六十四卦象方.至谓各种杂证.多由痧气变迁.成案亦富.然不外散风清暑.豁痰消瘀.破气攻结诸法.而牵扯入痧.徒滋眩惑.不足取也.较之吴又可温疫论.指诸杂证为疫.同一附会耳.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