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攀睛
《医学纲目》:肉攀睛
□
〔罗〕还睛散 治眼翳膜,昏涩泪出,瘀血 肉攀睛。
川芎 草龙胆 草决明 石决明 荆芥 枳实 野菊花 野麻子 白茯苓(去皮) 甘草(炙)木贼 白蒺藜 川椒(炒,去子) 仙灵脾 茵陈(以上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一日三服。忌食鱼、肉及热面、荞麦等物。一方有楮实子,无仙灵脾、茵陈、枳实三味。
□
〔《图》〕治卒患赤目, 肉生,内痛者。取好梨一个,捣绞汁,黄连三枚,碎之,以绵裹渍,令色变,仰卧注目中。
□
〔《外》〕主目翳及 肉。用矾石最白者,纳一黍米于翳上及 肉上,即冷泪出,绵拭之,令恶汁尽,其疾日减,翳自消薄便瘥。矾石须真白者方效。
□
〔《千》〕治目中生 肉,翳满目闭,瞳子及生珠管方。
贝齿(七枚,烧为末) 真珠(等分)
上为细末如粉,以注翳肉上,不过五度即瘥。
□
〔《集》〕 肉攀睛∶睛明 风池 太阳(出血) 期门
《银海精微》:肉攀睛
肉攀睛者,与大 赤脉之症同。然此症者,脾胃热毒,脾受肝邪,多是七情郁结之人。
或夜思寻,家筵无歇,或饮酒乐欲,致使三焦壅热;或肥壮之人,血滞于大 。 肉发端之时多痒,因乎擦摩, 肉渐渐生侵黑睛。日积月累者为实,乍发乍痛者为虚。治法∶实者小钩为钩,钩起剪断些宽,三五日剪痕收满,方可点阴二阳四药,吹点,余翳渐清,避风忌口,斋戒可也。若乍发不宜钩剪,宜服药,点以淡丹药可也。三焦心火俱炎,亦能生此疾,治之须钩割后,宜服泻脾除热饮。
肉攀睛图(图缺)
泻脾除热饮
黄 防风 茺蔚子 桔梗 大黄 黄芩 黄连 车前子 芒硝(各一两)
每服六钱,水煎服。
此症脾胃积热,相火胃火旺也。若经久翳浓施实乌睛者,宜钩剪,剪讫,次日用退翳卷云散调津液点之,日一次,三黄汤加寒剂。常点用对交丹加清凉散。若筋肿浓大者,宜剪,剪毕头处用火烙之,使其再不复生,愈后仍用三黄丸收功,镇其上炎之火。
三黄汤 治脾胃积热,致生此症,宜服。加芍药、宣连。
黄连 黄芩 大黄(各一两)
若热甚者,脉红盛者,加黄柏、石膏、山栀子之类,水煎,食后温服。
金花丸
黄连 黄柏(各四两) 黄芩 人参(各三两) 桔梗(三两半) 半夏(二两) 栀子仁(二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茶下。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