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疾
《医述》:乳疾
乳痈者,乳房肿痛,数日之外, 肿而溃,稠脓涌出,此属胆胃热毒,气血壅滞所致,犹为易治。乳岩者,初起内结小核如棋子,不赤不痛,积久渐大,崩溃形如熟榴,内溃深洞,血水淋沥,有 岩之势,故曰乳岩。此属脾肺郁结,气亏血损,最为难治。乳痈初起,服栝蒌散,敷香附饼,即消。如已成脓,则以神仙太乙膏贴之,脓尽自愈。乳岩初起,用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二方间服,亦可内消。病势已成,虽有卢扁,亦难为力。但服前方,补养气血,亦可延生,妄用行气破血,速其危也。更有乳卸,乳头拖长一、二尺,此肝经风热发泄,用小柴胡汤加防风、羌活,外用羌活、防风、白蔹烧烟熏之,仍以蓖麻子四十九粒、麝香一分,研涂顶心,乳收洗去。此证,女人盛怒者多得之。(薛立斋)
乳 者,女子十三四岁,经水将行,或一月二次,或过月不行,致生此疾。多生于寡薄虚弱之人。每乳上止有一核,犹或可治;若串成三、四个,即难疗矣。通用逍遥调经汤。(《沈氏尊生书》)
妒乳者,因无儿饮乳,或儿未能饮,余乳蓄结作胀;或妇人血气方盛,乳房作胀,以致肿痛、憎寒、发热;不吮通之,必致成痈。若肿不消,用麦芽二、三两,炒热煎服,立消。(《景岳全书》)
吹乳者,因母睡着,为儿口气所吹,致令乳汁不通,蓄积在内,肿硬疼痛。亦有不痒不痛,肿硬如石者。
若不急治,痛甚成脓,宜服栝蒌散,敷以南星散,更以手揉之,则散。(《女科大全》)
选案
一妇产后,两乳长垂过腹,痛不可忍,名曰乳悬。用芎、归各一斤,半用水煎服,半锉烧烟,令病患吸之。
未愈,再作一料。(《同寿录》)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