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突
《活幼心书》:脐突
婴孩生下旬余日,脐突光浮非大疾,秽水停中明所因,徐徐用药令消释。
《外科心法要诀》:脐突
脐突胎中积热生,总由孕母失调停,儿脐突出肿赤大,宜清母子即脐平。
【注】此证儿脐突出,赤肿虚大是也。由孕母失于调停,儿在胞胎,受母积热,既生之后,儿脐即肿。宜清母子之热,儿脐不必敷治,恐反为害。如旬日外,儿脐忽肿,如吹不赤,捻动微响,或惊悸作啼者,宜用白芍药汤加薏苡仁,令儿服之,外以外消散敷之即愈。
白芍药汤
白芍(酒炒,一两) 泽泻(五钱) 甘草(生,一钱二分) 肉桂(拣薄者刮去粗皮,一钱)
共研粗末,每用二钱,水一盅,煎四分,空心频服。脐下痛加钩藤一钱,生姜一片,食盐五厘。
【方歌】白芍药汤泽泻甘,再加肉桂共粗研,专医脐肿惊啼叫,空心煎服整二钱。
外消散
大黄 牡蛎 (各五钱) 朴硝(二钱)
共研细末,用活田螺数十枚,洗净,再以清水半盆养之,过宿取田螺清水,调药敷于患处,其螺仍放水中勿害,方效。
【方歌】外消散敷脐突冒,大黄 牡蛎朴硝,活田螺用清水泡,过宿取水将药调。
《医宗金鉴》:脐突
婴儿蕴热在腹中,呻引频频卧不宁,努胀其气冲脐本,虚大光浮脐突成,速服犀角消毒饮,二豆能消肿赤攻,最忌寒凉敷脐上,冰凝毒热反成凶。
[注]
婴儿热在腹中,无所发泻,故频频呻引,睡卧不宁努胀,其气冲入脐间,所以脐忽肿赤虚大光浮,名日脐突,此乃胎热所致,非断脐不利之过也,内服犀角消毒饮,外敷二豆散,其肿自消,最忌寒凉之药敷于脐上,恐寒凝毒热,反为害也。
(犀角消毒饮)牛蒡子炒研生甘草荆芥防风金银花水煎熟,临服入犀角细末调匀服(方歌)
犀角消毒牛蒡加,甘草荆防金银花,细研犀角调匀服,脐突能消功最佳。
(二豆散)赤小豆不去皮豆豉天南星去皮脐白敛各一钱以上为细末,用五分芭蕉汁调敷脐四旁,日二次。
《医宗金鉴》:脐突
【方歌】脐突胎中积热生,总由孕母失调停,儿脐突出肿赤大,宜清母子即脐平。
【注】此证儿脐突出,赤肿虚大是也。由孕母失于调停,儿在腹胎,受母积热,既生之后,儿脐即肿。宜清母子之热,儿脐不必敷治,恐反为害。如旬日外,儿脐忽肿,如吹不赤,捻动微响,或惊悸作啼者,宜用白芍药汤加薏苡仁,令儿服之,外以外消散敷之即愈。
方剂:白芍药汤
组成:白芍(酒炒,一两)泽泻(五钱)
甘草(生,一钱二分)
肉桂(拣薄者刮去粗皮,一钱)
共研粗末,每用二钱,水一钟,煎四分,空心频服。脐下痛加钩藤一钱,生姜一片,食盐五厘。
【方歌】白芍药汤泽泻甘,再加肉桂共粗研,专医脐肿惊啼叫,空心煎服医二钱。
又方:外消散
组成:大黄牡蛎(〔火段〕,各五钱)
朴硝(二钱)
共研细末,用活田螺数十枚,洗净,再以清水半盆养之,过宿取田螺清水,调药敷于患处,其螺仍放水中,勿害,方效。
【方歌】外消散敷脐突冒,大黄〔火段〕牡蛎朴硝,活田螺用清水泡,过宿取水将药调。
《幼科心法要诀》:脐突
婴儿蕴热在腹中,伸引频频卧不宁,努胀其气冲脐本,虚大光浮脐突成。速服犀角消毒饮二豆能消肿赤攻,最忌寒凉敷脐上,冰凝毒热反成凶。
【注】婴儿热在腹中,无所发泻,故频频伸引,睡卧不宁,努胀,其气冲入脐间,所以脐忽肿赤,虚大光浮,名曰脐突。此乃胎热所致,非断脐不利之过也。内服犀角消毒饮,外敷二豆散,其肿自消。最忌寒凉之药敷于脐上,恐寒凝毒热,反为害也。
犀角消毒饮
牛蒡子(炒研) 生甘草 荆芥 防风 金银花
水煎熟,临服入犀角细末调匀服。
【方歌】犀角消毒牛蒡加,甘草荆防金银花,细研犀角调匀服,脐突能消功最佳。
二豆散
赤小豆(不去皮) 豆豉 天南星(去皮脐) 白蔹(各一钱)
上为细末,用五分芭蕉汁调敷脐四旁,日二次。
《证治准绳·幼科》:脐突
初生之儿有热在胸堂,则频频伸引,呃呃作声,努胀其气,抑入根本之中,所以脐突肿亦,虚大可畏,无识之夫,将谓断脐不利而使之然者,非也。此由胎中母多惊悸,或恣食热毒之物所致,宜对症与药,其热自散,其脐归本,不必以药敷之,恐反为害。曾氏曰∶脐突一证,又非脐风,此亦因初生洗浴,系脐不紧,秽水侵入于内,产后旬日,外脐忽光浮如吹,捻动微响,间或惊悸作啼,治用白芍药汤加薏苡仁水煎,空心温服,次以外消散涂贴,自然平复。
白芍药汤(见疝)
外消散 治婴孩初生旬日外脐突,或痛或不痛,痛则啼声不已。及疗小儿因感湿热搏,致阴器、肤囊浮肿。
大黄 牡蛎(各半两) 朴硝(二钱)
上,前二味锉焙为末,仍入朴硝,乳钵内同杵匀。抄一钱或二钱,取田螺净洗,再以水半碗、活过一宿,去螺,用水调涂肿处,即消。其螺仍放水中,勿害之,昔贤有曰∶杀生救生,去生远矣,物命虽微,亦可戒也。治阴器、肤囊肿,车前子煎汤,候冷,调敷。
二豆散 治婴孩小儿脐突肿。
赤小豆(不去皮) 豆豉 天南星(去皮脐) 白蔹(各一钱)
上为极细末。半钱,用芭蕉自然汁调,敷脐四傍,一日一次,二日二次,若得小腑下白,即安。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