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黄
《本草便读》:硫黄
硫黄(图缺)
酸辛咸热.补肾火以助元阳.救逆扶危.润大肠可疏风闭.冷癖阴凝之证.内服则用以宣通.虫疮疥癞诸方.外治则取其毒烈.(硫黄有二种.一种石硫黄.出外番山谷间.秉阳火之气.由石液结成.凡产石硫黄之处.必有温泉作硫黄气.一种土硫黄.出广南煤圹中.以法熬炼而成.其色带青.其气带臭.碾之有声.只可作疮药火药之用.若服食之方.用以扶危济急.拯逆返元.皆宜以石者为上.辛酸咸热有毒之品.用不得宜.或过用偏胜之害.祸如反掌.硫黄火之精也.暖而能通.入肾与命门大肠.回阳破阴之功.自非浅鲜.)
《本草撮要》:硫黄
味酸.入足太阴少阴厥阴经.功专驱寒燥湿.补火壮阳.得半夏治久年哮喘.得艾治阴毒伤寒.乌 五味合硫黄敷妇人阴脱.能化五金而干汞.畏细辛醋血.番舶者良.
《雷公炮制药性解》:硫黄
味酸,性大热有毒,入命门经。主下焦虚冷,阳绝不起,头秃,疽痔癣疥,心腹?癖,脚膝冷疼,虚损泄精。莹净无夹石者良,甘草汤煮过用,畏朴硝、细辛、飞廉,忌百般禽兽血。
按∶硫黄为火之精,宜入命门补火,盖人有真火,寄于右肾,苟非此火,则不能有生。
此火一熄,则万物无父,非硫黄孰与补者。太清云∶硫禀纯阳,号为将军,破邪归正,返浊还清,挺立阳精,消阴化魄。戴元礼云∶热药皆燥,惟硫黄不燥,则先贤常颂之矣。今人绝不用之,诚虞其热毒耳,然有火衰之证,余此莫疗。亦畏而遗之可乎?中其毒者,以猪肉、鸭羹、余甘子汤解之。
雷公云∶凡使勿用青赤色,及半白半黄、半赤半黑者。自有黄色如雏鸡初出壳者为真。
凡硫四两,先以龙尾蒿自然汁一镒,东流水三镒,紫背天葵汁一镒,粟逐子茎汁四镒,合之搅匀,入瓦锅,用六一泥固济底下,将硫黄碎之,入于锅中,以前件药汁,旋旋添入水煮之,汁尽为度。再以百部末十两,柳虫末二斤,一簇草二斤,细锉之,以东流水并药等同煮硫黄二伏时,去诸药,取出用甘草汤洗了,入钵中,研二万遍,方妙。
《雷公炮炙论》:硫黄
雷公云∶凡使,勿用青赤色及半白半青、半赤半黑者。自有黄色,内莹净似物命者,贵也。
凡用,四两,先以龙尾蒿自然汁一镒、东流水三镒、紫背天葵汁一镒、粟遂子茎汁一镒,四件合之,搅令匀一,?埚用六一泥固济底下,将硫黄碎之,入于埚中,以前件药汁旋旋添入,火煮之,汁尽为度;了,再以百部末十两、柳?末二斤、一簇草二斤,细锉之,以东流水并药等,同煮硫黄二伏时;日满,去诸药,取出,用熟甘草汤洗了,入钵中研二万币方用。
《外科全生集》:硫黄
敲细粒,以萝卜捣烂绞汁煮,再换紫背浮萍汤煮,再煎角刺汤飞过,去尽毒臭,晒干研粉,色白,取猪脏淡煮烂熟,每日早晚各取一段,蘸粉分余食。治久痢滑泻,命门不足,虚损泄精,壮阳道,补筋骨,杀脏虫,长肌肉,治阴蚀。生用杀疮虫,愈瘟鸡。
《医学入门》:硫黄
硫黄甘酸性大热,杀诸疮虫燥脓血,壮肾阳气暖肺脾,涩精治痹除呃噎。
硫,流也。助焰硝成火药,流而不返。又硫乃石之液,火之精也。有毒。疗疽痔恶疮,头秃,下部 疮,妇人阴蚀,一切疥癣,诸疮, 肉,恶血。杀虫及腹脏诸虫。暖肾壮阳,脚冷疼弱光力,筋骨顽痹,下元虚冷,泄精冷秘。又治脾寒久泻,心腹 癖积聚及肺胃俱冷,咳逆上气,鼻衄,一切脾肾元气欲绝,服之皆验。中病即已,不可过剂。能化金银铜铁奇物。《液》云∶来复丹用硝石之类,至阳佐以至阴,与白通汤佐以人溺、猪胆汁大意相同。所以去拒格之寒,兼有伏阳,不得不尔。如无伏阳,不必以阴药佐之也。出广州舶上,矾石液也。色黄莹净者佳,凡使,溶化入麻油中,或入童便中浸七日,细研水飞,入痼冷药,以雀脑髓拌之则不臭。
一法∶硫黄四两,用白矾半斤,入瓦罐内,以豆腐浆煮一日,去水慢火熬干,令结成一块。次日挖地坑埋一瓦罐,内贮米醋一碗,另用铁叶一片,钻十数孔于上,盖定罐口,却取前硫黄罐子覆铁叶上,两口相对,外以盐泥封固,候干,以炭火 三炷香久,其白矾粘于上罐,硫黄溜于下罐醋内,候冷取出,水浸一宿,阴干,研用。
曾青为使。畏细辛、铁。又土硫黄,出广南荣州,溪涧水中流出。味辛、热,腥臭。主疮疥,杀蛊毒。
《吴普本草》:硫黄
《御览》卷九百八十七
一名石硫黄。神农、黄帝、雷公∶咸,有毒。医和、扁鹊∶苦,无毒。或生易阳,或河西。或五色黄,是潘水石液也,烧令有紫炎者。八月、九月采。治妇人结阴。能化金银铜铁。
《玉楸药解》:硫黄
味酸,性温,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驱寒燥湿,补火壮阳。
石硫黄温燥水土、驱逐湿寒,治虚劳咳嗽、呕吐泄利、衄血便红、冷气寒瘕、腰软膝痛、阳痿精滑、痈疽痔瘘、疥癣癞秃。敷女子阴痒,洗玉门宽冷,涂齄疣耵耳,消胬肉顽疮。
入萝菔内,稻糠火煨熟,去其臭气,研细用。
硝石能化硫为水,以竹筒盛埋马粪中,一月成水,名硫黄液。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