莨菪子
《本草崇原》:莨菪子
气味苦寒,有毒。主治齿痛出虫,肉痹拘急。久服轻身,使人健行,走及奔马,强志益力,通神见鬼,多食令人狂走。(莨,莨浪。菪,音荡。)
莨菪子一名天仙子。《别录》曰∶生海滨川谷及雍州,今所在皆有之。叶似菘蓝,茎叶皆有细白毛,四月开花紫色,或白色,五月结实有壳,作罂子,状如小石榴,房中子至细,青白色,如粟米粒。)
莨菪子气味苦寒,生于海滨,得太阳寒水之气,故治齿痛。太阳上禀寒气,下有标阳,阳能散阴,故能出虫。太阳阳热之气,能温肌腠。又,太阳主筋所生病,故治肉痹拘急。肉痹,肌痹也。拘急,筋不柔和也。久服轻身,使人健行,走及奔马者,太阳本寒标热,少阴本热标寒,太阳合少阴而助 脉也。盖阳 者,足太阳之别,起于跟中,出于外踝。阴 者,足循于内踝。莨菪子禀太阳少阴标本之精,而助 脉,故轻身健走若是也。禀阴精之气,故强志益力。禀阳热之化,故通神见鬼。下品之药,不宜久服,故又曰∶多食令人狂走,戒之也。
《本草经集注》:莨菪子
味苦、甘,寒,有毒。主治齿痛,出虫,肉痹,拘急,使人健行,见鬼。治癫狂风痫,颠倒拘挛。多食令人狂走。久服轻身,走及奔马,强志,益力,通神。一名横唐,一名行唐。
生海滨川谷及雍州。五月采子。
今处处亦有。子形颇似五味核而极小。惟入治癫狂方用,寻此乃不可多食过剂尔。久服自?
卷十,《大观》卷十,《政和》二四九页)
《本草图经》:莨菪子
莨菪子(图缺),生海滨川谷及雍州,今处处有之。苗茎高二、三尺许,叶似地黄、王不留行、红蓝等而三指阔;四月开花,紫色;苗、荚、茎有白毛;五月结实,有壳作罂子,状如小石榴,房中子至细,青白色,如米粒,一名天仙子。五月采子,阴干。谨按《本经》云∶莨菪性寒,后人多云大热,而《史记》淳于意传云∶淄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意饮以浪荡药一撮,以酒饮之,旋乳。且不乳岂热药所治。又古方主卒癫狂,亦多单用莨菪,不知果性寒邪?《小品》载治癫狂方云∶取莨菪三升,作末,酒一升,渍数日出,捣之,以向汁和绞,去滓,汤上煎,令可丸,服如小豆三丸,日三。当觉口面急,头中有虫行,额及手足有赤色处,如此并是瘥候。未知再服,取尽,神良。又《箧中方》主肠风,莨菪煎。取莨菪实一升治之,曝干,捣筛,生姜半斤,取汁,二物相合银锅中,更以无灰酒二升,投之,上火煎令如稠饧,即旋投酒,度用酒可及五升以来,即止煎,令可丸,大如梧子。每旦酒饮通下三丸,增至五、七丸止。若丸时粘手,则菟丝粉衬隔煎熬,切戒火紧,则药易焦而失力矣。初服微热,勿怪。疾甚者,服过三日,当下利,疾去,利亦止,绝有效。
《冯氏锦囊秘录》:莨菪子
莨菪子又名天仙子。有毒。主风痫癫狂,湿痹拘急,助足健行,理齿蛀蚀,久服轻身,走及飞马,炒熟有益,生则泻人,《别说》云∶煮一二日尚入土萌芽,用者宜审也。
《雷公炮炙论》:莨菪子
雷公云∶凡使,勿令使苍冥子,其形相似,只是服无效,时人多用杂之。其苍冥子色微赤。
若修事十两,以头醋一镒,煮尽醋为度,却,用黄牛乳汁浸一宿,至明,看牛乳汁黑,即是莨菪子,大毒,晒干,别捣,重筛用。
勿误服,冲人心,大烦闷,眼生暹火。
《名医别录》:莨菪子
味甘,有毒.主治癫狂风痫,癫倒拘挛.一名横唐.生海滨及雍州.五月采子.
《本经》原文∶莨荡子,味苦,寒.主齿痛出虫,肉痹拘急,使人健行见鬼.多食令人狂走.久服轻身,
《千金翼方》:莨菪子
味苦甘,寒,有毒。主齿痛出虫,肉痹拘急,使人健行,见鬼。疗癫狂风痫,颠倒拘挛。
多食令人狂走。久服轻身,走及奔马,强志,益力,通神。一名横唐,一名行唐。生海滨川谷及雍州,五月采子。
《医学入门》:莨菪子
莨菪子苦甘寒有毒,专能截风治痫搐,杀虫齿痛定癫狂,多服放荡无拘束。
即天仙子,多服久以善走。先用醋煮,次牛乳浸黑者真。晒干,生用泻火。
《新修本草》:莨菪子
味苦、甘,寒,有毒。主齿痛出虫,肉痹拘急,使人健行见鬼。疗癫狂风痫,颠倒拘挛。
多走及奔马,强志,益力,通神。一名横唐,一名行唐。生海滨川谷及雍州。五月采子。
今处处亦有。子形颇似五味核而极小。惟入疗癫狂方用,寻此乃不可多食过剂耳。久服自无嫌,通神健行,足为大益,而《仙经》不见用之,今方家多作莨 也。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