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刘寄奴

刘寄奴(图缺)


破血行瘀兼逐水.辛苦微温.和伤消肿并调经.肝脾两达.(刘寄奴苦辛微温.入肝脾二经.专主破血下气.以及血化为水而成肿胀者.皆可服之.金疮折跌.敷服皆奇.)


泻、破血止血.


苦温.破血通经.除症下胀.止金疮血.多服令人吐利.一茎直上.叶尖长糙涩.花白蕊黄.如小菊花.有白絮如苦 絮.子细长.亦似苦 子.茎叶花子皆可用.(风入疮口肿痛、刘寄奴为末、掺之即止.)


苦温,破血下胀除症,止金疮血,多服令人吐利。


(隰草)活血通瘀


刘寄奴(专入肝)。因何而有是名。据书载是刘裕小字寄奴。曾射一蛇。目见童子捣药。问之。答为寄奴所伤。被裕骂而收药。每遇金疮敷之。即愈。故以寄奴是名。但此虽非属真。而药味苦微温。多能破瘀通经。除症下胀。及止金疮血出。大小便血。汤火伤毒。缘血之在人身。本贵通活。滞而不行。则血益滞而不出。而症瘕胀满愈甚。行而不止。则血亦滞而不收。而使血出益甚。寄奴总为破血之品。故能使滞者破而即通。而通者破而即收也!(抉尽破血止血实义。)古书止言治功。而不详绎其义。殊觉疏漏。但性多走泄。不可过服。令人吐利不止。茎叶花子皆可用。


刘寄奴草(图缺),生江南,今河中府、孟州、汉中亦有之。春生苗,茎似艾蒿,上有四棱,高三、二尺以来;叶青似柳;四月开碎小黄白花,形如瓦松;七月结实似黍而细,一茎上有数穗互生;根淡紫色似莴苣。六月、七月采。苗、花、子通用也。


(凡采得去茎叶只用实.以布拭去薄壳令净.拌酒蒸从巳至申.曝干用.)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破血下胀.多服令人下痢.下血止痛.治产后余疾.止金疮血极效.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霍乱水泻.小儿尿血.新者研末服.


苦温,无毒。


发明 刘寄奴破血下胀,又能止血。故产后余疾及金疮血,大小便血皆用之。《千金方》治折伤瘀血,用刘寄奴、骨碎补、延胡索水煎,加童便服。《集简方》治大小便血,刘寄奴末空心茶清调服。《卫生易简方》治血气胀满,刘寄奴红酒煎服。时珍治小儿尿血,取刘寄奴研末服效。《丹方》治大便血用刘寄奴半两,腊茶一钱,乌梅半枚,煎服即效。但性走散,不可过服,令人吐利。


苦,温。入心脾二经血分。下气破血。消痈肿毒,治汤火伤。配茶清,治大小便血。配乌梅、白姜,治下痢赤白。(并治阴阳交带,不问赤白,如赤加乌梅,白加姜。)


汤火伤者,先以盐掺之,后掺寄奴末。子研,以热水泡之,治肠泻无度,下咽即止。


脾虚作泻者禁用。多服令人泄泻。


〔苦寒,入肝、脾二经。〕能破血下胀,敷金疮出血。


速走之性,又在血分,多服则令人痢。。


味苦、辛、微温。苦能降下,辛温通行,故主破血下胀。然善走之性又在血分,故多服则令人痢。昔人为金疮要药,又治产后余疾下血,止痛者,正以其行血迅速也。


凡病患气血两虚,脾胃衰弱作泄者,勿服。火灼汤伤,先以盐末掺之,护肉不坏,后以寄奴细末掺上,或以糯米浆鸡翎扫上,后掺是药,不痛且无痕,大验。


刘寄奴草,下气止心腹急痛,下血却产后余疾,消 肿痈毒,治汤火热疮。子研泡热水下咽,肠泻无度者即已。


雷公云∶采得后,去茎叶,只用实。


凡使,先以布拭上薄壳皮令净,拌酒蒸,从巳至申,出,曝干用之。


刘寄奴温苦味真,消瘀血治产余屯,通经宽胀愈腹痛,汤火金疮效若神。


无毒。主破瘀血。治产后余疾下血,止痛极效,更通妇人经脉, 结,下气,消水胀,止水泄,心腹疼痛。又治汤火疮至妙,先用糯米饮刷患处,后用此为末糁之,不痛无痕。凡汤着处,先用盐末掺之,护肉不烂,然后敷药。所以名刘寄奴,宋高祖裕之小名也。俗用此止金疮出血如神,但多服令人利。生江南,苗、茎似艾蒿,有四棱,高二三尺;叶青似柳,四月开小黄花,七月结实,似黍而细,一茎上有数穗互生;根紫大,七月采。苗、花、子通用。雷公云∶去茎、叶,只用实。以布拭去上薄壳皮,酒拌蒸,日干用。


性味苦温,破血通经,除胀止血。茎、叶、花、子皆可用。多服令人吐利。


味苦,微温,入足厥阴肝经。活血行瘀,化癥破结,善行瘀血,凡经期产后、汤火跌扑、血瘀诸证俱瘳,止便溺失血,金疮不收口并捷。


味苦,温。主破血,下胀,多服令人痢。《别本》云∶疗金疮,止血为要药,产后下血止痛,极效。日华子云∶无毒。治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霍乱,水泻。《经验方》∶治汤火疮至妙。捣末,先以糯米浆鸡翎扫汤着处,后掺药并不痛,亦无痕。大凡汤着处用盐末掺之,护肉不坏,然后药末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