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菔
《本草纲目》:莱菔
「释名」芦、萝卜、紫花菘、温菘、土酥。
「气味」温、无毒。(根)辛、甘。(叶)辛、苦。
「主治」
1、反胃。用蜂蜜煎萝卜细细嚼咽。
2、肺痿咳血。用萝卜和羊肉或鲫鱼煮熟,频食,有效。
3、鼻血不止。用萝卜捣汁半碗,加酒少许,热服,并以汁注入鼻中。或先将酒煎开,加萝卜再煎,饮服。
4、禁口蜊。用萝卜捣汁一小碗,加蜜一碗、水一碗同煎。早服一次,午服一次,俯视晚用米汤送服阿胶丸百粒。如无萝卜,以子加水捣汁亦可。又方:加枯矾七分同煎。又方:只用萝卜菜煎汤,每且饮服。又方:用萝卜片不拘新旧,染蜜噙口中,咽汁,味淡再换。如想进食,可喝一点肉粥。
5、大肠便血。用大萝卜皮烧存性,荷叶烧存性,蒲黄生用,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6、沙石诸淋,疼不可忍。用萝卜切片,泡蜜中,稍待即取出,炙干数次,不可过焦,细嚼后,盐汤送下。日服三次,此方名“瞑眩膏”。
7、遍体浮肿。用萝卜、浮麦等分,泡汤饮服。
8、偏正头痛。用生萝卜汁一小杯,令病人仰卧,随头痛的左右侧注入鼻中,有特效。
9、满口烂疮。用萝卜自然汁频频漱口,吐去涎汁。甚效。
10、汤火伤。用生萝卜捣汁敷涂。
11、久嗽痰喘。用萝卜子(炒)、杏仁(去皮尖,炒),等分为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时时噙咽。
12、便秘。用萝卜炒一合,加水捣烂,和皂荚末二钱服,即通。
13、牙齿疼痛。有萝卜子十四粒,生研,以入乳调匀,左侧痛点右鼻,右侧痛点左鼻。
14、疮疹不出。用萝卜子生研为末,米汤送服二钱。
《本草备要》:莱菔
俗作萝卜
宣,行气,化痰,消食
辛甘属土。生食升气,熟食降气。宽中化痰,散瘀消食(丹溪曰∶气升则食自降)。治吐血衄血,咳嗽吞酸,利二便,解酒毒,制面毒、豆腐积(昔有人病,梦红裳女子引入宫殿,小姑歌云∶五灵楼阁晓玲珑,天府由来是此中,惆怅闷怀言不尽,一丸莱菔火吾宫。一道士云∶此犯大麦毒也。女子心神,小姑脾神。《医经》∶莱菔制面毒,遂以药并莱菔治之,果愈。腐浆见莱菔则难收)。生捣治噤口痢,止消渴,涂跌打汤火伤。多食渗血,故白人髭发(服何首乌、地黄者忌之,生姜能制其毒。夏月食其菜数斤,秋不患痢,冬月以菜叶摊屋瓦上,任霜雪打压,至春收之,煎汤饮,治痢得效。有人避难入石洞中,贼烧烟熏之,口含莱菔一块,烟不能毒。嚼汁濡水饮之亦可。王荆公患偏头痛,捣莱菔汁,仰卧,左痛注右鼻,右痛注左鼻,或两鼻齐注,数十年之患。二注而愈)。
莱菔子辛入肺,甘走脾,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宽胸膈,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利气之功。丹溪曰∶莱菔子治痰,有冲墙倒壁之功。《食医心境》研汤煎服,治气嗽痰喘吐脓血)。炒用。
《本草乘雅半偈》:莱菔
(唐本草)
【气味】辛甘平,无毒。
【主治】主下气,消谷,和中,去痰癖,肥健人,根汁尤良。
【核】曰∶莱菔,菘菜也。似蔓荆而稍大,旧说北种菘莱,初年半为蔓荆,二年菘种都绝,蔓荆南种亦然。盖菘之不宜于北,犹橘之不逾于淮,今则南北俱有矣。尔雅云∶苞突,芦菔。
孙炎注云∶紫花菘也。南人呼秦菘;吴人呼楚菘;鲁人呼 (音拉答);秦人呼温菘;
北人四呼之。春曰破地锥,夏曰夏里生,秋曰萝卜,冬曰地酥。杜诗曰土酥;蒙古曰笃鲁马;
唐夏末布种,秋末刈苗,冬末采根,春末抽薹。高五七尺,开紫碧色花。夏初结角子,如大麻实,圆长不等,色黄而赤,遂可布种。叶大者如蔓荆,细者如花芥,表里有茸毛。根色有红白,根形有大小长短,圆扁粗滑,上锐下尖,细腰巨腹,岐尾叉头,有须无须之别。小者如拇指,大者满一秤,重者十百斤。或因种变,或随水土,大率沙壤者,肥甘而脆,瘠地者,坚苦而辣。可生可熟,可俎可酱,可KT 可醋,可 可腊,可饭可羹,菜蔬之最有益者。与地黄同食,令人发白,多啖动气,姜能制之。伏 砂、干铅汞。
【 】曰∶遍历四时,具备五气,有松之操,有芥之烈。三焦咸辅,五液并行,气中之用,(前人只说得个有松之操,更参出个有芥之烈,何等亲切。唐本只阐得个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更参出个三焦咸辅,五液并行,气中之用,血中之气,方才尽得个命名气味,主治功能的大意。古人用汁,今人用实,繇此观之,汁胜实矣。
《本草从新》:莱菔
宣、破气化痰、消食.
辛甘平.生食升气.熟食降气.宽中消食.化痰散瘀.治吐衄咳嗽吞酸.利二便.解酒毒.
制面毒、豆腐积.(腐浆见莱菔则难收.)生捣涂跌打汤火伤.治噤口痢.耗气渗血.白人须发.(服首乌地黄者、尤忌之、生姜能制其毒.)莱菔菜、辛苦温.功用略同.亦甚消伐.
《本草撮要》:莱菔
味辛甘平.生食升气.熟食降气.入手太阴经.功专宽中消食.化痰瘀散.治吐衄咳嗽吞酸.利二便.解酒毒.制面毒.豆腐积.生捣涂跌打汤火伤.噤口痢及老人痰喘.瓦罐炖熟淡食良.反首乌、地黄.忌姜.以姜能制其毒.多食耗气渗血.同生地食.令人白须发.
《雷公炮制药性解》:莱菔
味辛甘,性温无毒,入肺脾二经。主下气消食,除痰止嗽,解渴化癖。捣汁磨墨,堪止吐血;熟者补脾。其子下气犹捷,有推墙倒壁之功;水研可吐风痰;醋研可敷恶毒。俗名萝卜,解面毒。
按∶莱菔辛宣肺部,甘走脾家,故两入之。生者下气,多食耗血,以辛多于甘也。熟者补脾,多食滞气,以甘多于辛也。其子力倍,虚者戒之。
《医学入门》:莱菔
莱菔辛甘气亦平,温中消食去痰凝,汁润肺消并咳血,下气多餐反涩荣,子吐风痰宽喘胀,倒壁推墙不顺情。
性能制来 面毒,故名。俗云温菘,又云萝卜,无毒。大者肉坚,蒸食煮食,能消谷,去胸膈痰凝气滞;小者白脆,生啖或捣汁饮之,止消渴,宽中甚验。又治肺痿吐血,咳嗽劳瘦,和羊肉、鲫鱼煮食之妙。总为调脾润肺之剂,故丹溪云∶属土而有金与水。本草虽言下气最速,但熟食则辛散味去而甘缓独存,反滞膈停饮,涩荣卫,令人发白早。子,吐风痰,治喘嗽膨胀, 瘕积聚,黄胆;利五脏及大小二便,有推墙倒壁之功;兼治头痛,明目去风。孕妇水道不通,单为末,灯心汤下。诸痈醋研涂之。入丸散略炒研用。芜菁,即萝卜苗也。
和油敷蜘蛛咬,恐毒入内,为末酒下,又治犬咬。一方乳痈初肿,疼痛作寒热,取根叶入盐少许捣敷,觉热易之。花阴干为末,空心水调服,治虚眼暗,久服长生,可夜读书。
《药性切用》:莱菔
辛甘性平,生食升气;并能宽中化痰,散瘀消食。多食渗血,白人须发。服地黄、何乌人均忌。出过空莱菔,即名地枯蒌,力能宽胀治臌。莱菔叶∶辛苦性温,功专消化积滞痢疾初起,宜腌熟拌醋食之。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