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膈
《金匮翼》:气膈
气膈病使人烦懑食不下,时呕沫。淳于意作下气汤治此疾,一日气下,二日能食,三日一村夫因食新笋羹,咽纳间忽为一噎,延及一年,百药不效。王中阳乃以荜茇、麦芽皮去穣、人参、苦桔梗、柴胡、白蔻、楠木香、高良姜、半夏曲共为末,每服一钱,水煎热服。次日病家报云∶病者昨已痛极,自己津唾亦咽不下,服药幸纳之,胸中沸然作声,觉有生意,敢求前剂。况数日不食,特游气未尽,拟待就木,今得此药,可谓还魂散也。王遂令其捣碎米煮粥,将熟,即入药再煎一沸,令啜之,一吸而尽,连服数剂,得回生。因名曰魂散。食之以治七情致病,吐逆不定,面黑目黄,日渐瘦损,传为噎证者多验,但忌油腻、《永类钤方》治噎膈不食,黄犬干饿数日,用生粟或米干饲之,俟其下粪,淘洗米粟令净,煮粥入薤白一握,泡熟去薤,入沉香末二钱,食之。
救急疗气噎方
半夏 柴胡(各三两) 生姜(三两) 羚羊角 犀角 桔梗 昆布 通草
水八升,煮三升,分三服。
疗因食即噎塞,如炙脔在膈不下方
射干(六分) 升麻(四分) 桔梗(四分) 木通(一钱) 赤苓(八分) 百合(八分)紫菀头(二十一枚)
水二大升,煎九合,去渣,分温三服,食远。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