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肠气痛
《保婴撮要》:盘肠气痛
小儿盘肠气者,痛则曲腰干啼,额上有汗,皆由肝经风邪所搏也。肝肾居下,故痛则曲腰。
干啼者,风燥其液,故无泪也。额上有汗者,风木助心火也。口闭足冷者,脾气不营也。下利青粪者,肝木乘脾也,皆由产下澡洗受风冷所致,当服钩藤膏之类。若乳母及儿受寒邪者,用沉香汤之类。若儿额间有汗,口闭脚冷,乃虚寒也,用当归散或沉香降气汤之类。若面赤唇焦,小便不通,小腹胀痛者,乃小肠热也,用人参汤送下三黄丸。若痛不止,煎葱汤淋揉其腹,就以热葱熨脐腹间,良久尿出痛止;或以乳香、没药、木香各少许,水煎灌匙许。
若因乳母饮食停滞者,用保和丸;怀抱气郁者,加味归脾汤;怒动肝火者,加味逍遥散;子母俱服之,并佳。
治验一小儿曲腰啼叫,右腮青黑,此脐腹内痛,因脾土虚寒,肝木乘之也。用六君子加木香、钩藤钩即愈。
一小儿因乳母大怒,亦患前症,面赤而啼,小便不利,用加味逍遥散加木通、车前子,母子服之并愈。
一小儿啼叫面赤,手足不冷,用钩藤饮随愈。后因其母饮酒浓味,仍作啼,手足发热,又用前药加生地黄而愈;后又面青,手足冷,啼叫吐泻,其粪腥秽,用助胃膏一服而安。
一小儿患前症,曲腰而啼,额间出汗,足冷唇青粪青,先用钩藤膏治愈。后复患,仍用钩藤膏而痛减半,又煎葱汤熨洗其腹,腹痛遂安。
一小儿唇青足冷,啼声不绝,用助胃膏一服稍安。又食生冷之物,前症仍作,更泄泻不止,先用六君子加木香、干姜一剂,乃去木香、干姜又二剂,其泻顿止,又用四君子少加升麻四剂,饮食加进。
一小儿十四岁,腹痛吐泻,手足常冷,肌体瘦弱。余谓∶所禀命门火虚也。用六君子汤、八味丸渐愈。毕姻后,因房劳勤读,感冒发汗,继以饮食劳倦,朝凉暮热,饮食不思,用六君子、十全大补二汤寻愈。后不慎饮食起居,午前脐下热起,则遍身如炙;午后自足寒至腰如冰,热时脉洪大,按之如无,两尺微甚,寒时则六脉微细如绝,汤粥稍离火,食之即腹中觉冷,此亦禀命门火衰之症也,用补中益气汤、八味丸,各百余服渐愈。后大吐血,别误服犀角地黄丸一剂,病益甚,饮食顿减,面色 白,手足厥冷,或时发热,寒时脉微细而短者,阳气虚微也。热时脉洪大而虚者,阴火虚旺也,余用十全大补及八珍汤、六君子之类,但能扶持而血不止,复因劳役吐血甚多,脉洪大鼓指,按之如无,而两寸脉短,此阳气大虚也。
用人参一两、附子一钱,佐以补中益气汤数剂,诸症渐退。乃减附子五分,又各数剂,脉症悉退。乃每服人参五钱、炮姜五分,月余始愈。
当归散 治脏寒腹痛 面青手冷,夜啼不乳。
当归 白芍药 人参 甘草(炙,二分) 桔梗 橘皮(去白。各一钱)
上为末,水煎半盏,时时少与服。
沉香降气汤 治气不升降,胸膈痞塞,心腹胀满,喘促短气,干哕烦满,咳嗽痰涎,口中无味,嗜卧不食。
香附子(二两半) 沉香 砂仁(各一钱) 甘草(七钱半)
上为末,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平旦空心服。
□
愚按∶前方若乳母中气郁滞,不能升降,患此症致儿作痛者,亦用之。
三黄丸(方见疝气)
加味归脾汤
加味逍遥散
钩藤膏(三方见内钓)
助胃膏(方见热吐)
魏香散
六君子汤(二方见内钓)
四神丸(方见脱肛)
八味丸
地黄丸(并见肾脏)
补中益气汤(方见虚羸)
《儿科萃精》:盘肠气痛
凡盘肠气痛,皆由寒邪所搏,肝肾居下,故痛则曲腰。古法主白豆蔻散(如白豆蔻、砂仁、青皮、陈皮、炙甘草、香附米、蓬莪术各等分,共为末,每服一钱),紫苏煎汤调下。
外用熨脐法(如淡豆豉、生姜各二钱。葱白五茎,食盐一两,同炒熟,置脐上熨之)。
〔真按〕小儿盘肠气,皆因胎气郁结,壅塞营卫,五脏六腑无一舒畅,其气不能升降。阻碍肠胃之间,抵心而痛。其声辘辘,如猫吐恶,干啼口开,手足皆冷,宜疏气调中,方用杭青皮五分,广陈皮一钱,白蔻仁五分,淡干姜五分,炙甘草五分,引用佛手片八分。
《寿世保元》:盘肠气痛
一论小儿盘肠气痛。则腰曲干啼。额上有汗。是小儿为冷气所搏而然也。其口闭脚冷。
或大便青色不实。上唇干者是也。此多因生下洗迟。感受风冷而致也。急用葱汤淋洗其腹。揉葱熨脐腹间良久。尿且涌出。其痛自止。
乳香散 治盘肠气痛。
乳香 没药(各等分)
共为细末。以木香煎汤调服。
《医宗金鉴》:盘肠气痛
盘肠寒抟肠中痛,曲腰不乳蹙双眉,定痛温中豆蔻散,熨脐外治法堪垂。
[注]
凡盘肠气痛,皆由寒邪所抟,肝肾居下,故痛则曲腰,宜白豆蔻散主之,外用熨脐法,其效甚速。
(白豆蔻散)
白豆蔻砂仁青皮醋炒陈皮炙甘草香附米制蓬莪术各等分共为末,每服一钱,紫苏煎汤调下。
(熨脾法)
淡豆豉生姜各二钱切碎葱白五茎食盐一两同炒热,置脐上熨之。
《幼科心法要诀》:盘肠气痛
盘肠寒搏肠中痛,曲腰不乳蹙双眉,定痛温中豆蔻散,熨脐外治法堪垂。
【注】凡盘肠气痛,皆由寒邪所搏,肝肾居下,故痛则曲腰。宜白豆蔻散主之。外用熨脐法,其效甚速。
白豆蔻散
白豆蔻 砂仁 青皮(醋炒) 陈皮 炙甘草 香附米(制) 蓬莪术(各等分)
上为末,各服一钱,紫苏煎汤调下。
熨脐法
淡豆豉 生姜(切碎,各二钱) 葱白(五茎) 食盐(一两)
同炒热,置脐上熨之。
《张氏医通》:盘肠气痛
小儿盘肠气者。痛则曲腰干啼。额上有汗。皆由肝经风邪所搏也。肝肾居下。故痛则曲腰。干啼者。风燥其液。故无泪也。额上有汗者。风水助心火也。口闭足冷者。脾气不荣也。下利清粪者。肝木乘脾也。丁香楝实丸。曲腰干啼者。盐汤送下。额上有汗者。葱豉汤下。口闭足冷者。人参汤下。若面赤唇焦。小便不通。小腹胀痛者。小肠热也。加味通心散。若痛不止。煎葱汤淋揉其腹。就以热葱熨脐腹间。良久尿出痛止。若因乳母饮食停滞者。保和丸。怒动肝火者。加味逍遥散。子母俱服。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