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大〕 者在腹内近脐左右,各有一条筋脉急痛,大者如臂,次者如指,因气而成,如弦之状,名曰 也。癖者为僻侧在两肋之间,有时而痛,故曰癖也。二者皆阴阳不和,经络痞隔,饮食停滞,不得宣流。邪冷之气,搏结不散,得冷则发作疼痛。


麝香丸 治妇人 癖,冷气兼疰气,心腹痛不可忍。


麝香(半两,别研) 阿魏(二钱半,面裹煨令面熟) 五灵脂 桃仁 三棱(各七钱半)芫花(醋炒) 槟榔(各一两) 莪术 桂心 没药 木香 当归(各半两)


上为细末,入麝香令匀,粳米软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无时,淡醋汤下。


治妇人 癖及血气等神效方。


上以 猪肝一具,可及十两者,用巴豆五十枚,去大皮,札在肝内,用酽醋三碗,慢火熬肝极烂,入京三棱末和就得所,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食前热酒下。肝熟后去巴豆不用。夫 癖 瘕,血气块硬,发歇刺痛,甚则欲死,究而言之,皆血之所为。


仆尝治一妇人血气刺痛极不可忍,甚而死一二日方省,医巫并治,数年不愈。仆以葱白散、乌鸡丸遂安。又尝治一妇人,血气作楚,如一小盘样走注刺痛,要一人伏定方少止,亦用此二药而愈。寻常小小血气,用此二药,亦有奇效,故录于后。


葱白散 专治一切冷气不和,及本脏膀胱气攻冲疼痛,大治妇人胎前后腹痛,胎不安或血刺痛者。兼能治血脏宿冷,百节倦痛,肌体怯弱,劳伤带癖,久服尽除。但妇人一切疾病,最宜服此。


川芎 当归 枳壳 浓朴 桂心 干姜 芍药 舶上 香 青皮 苦楝子 木香 熟地黄 麦芽 三棱 莪术 茯苓 神曲 人参(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平钱,水一盏,连须葱白二寸,拍破,盐半钱,煎至七分,纳大黄、诃子,宜相度病状,如大便不利,入大黄同煎,不入盐。如大便自利,入诃子煎。


朱先生云∶此药大治心气脾疼,用之见效。仆尝以此药治浮肿立效。陈宜人病血气作楚,痛不可忍,服诸药无效,召仆诊之,两关脉沉弱为肝脉,沉差紧,此血气渐成 癖也。只以此二药治之愈。四明马朝奉后院,亦病此,用二药亦愈。


乌鸡煎丸(方见通治诸疾。)


四等丸 (《圣惠》)治妇人 癖气,心腹疼痛,饮食不消。


川大黄(锉碎,微炒) 诃梨勒(去核) 槟榔 木香


上各等分为细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前以生姜橘皮汤下十五丸,温酒亦得。


又方


鳖甲(醋炙黄,去裙 ) 川大黄(锉碎,微炒) 京三棱(炮裂,各等分)


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前以生姜汤下十丸。


木香 砂丸 (《拔粹》)治妇人 癖积聚,血块刺痛,脾胃虚寒,宿食不消,久不瘥者。


木香 砂 丁香 官桂 附子(炮) 干漆(炒烟尽) 细墨 大黄(锉碎为末) 乳香(研)广术 青皮 京三棱 没药(研) 猪牙皂角 干姜(炮,各等分) 巴豆霜(减半)


上除 砂、乳香、没药外,同为末,以好醋一升,化开 砂,去滓,银器中慢火熬,次下巴豆霜、大黄熬成膏,将前药末与膏子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后温酒送下,加至大便利为度。


当归散 (《圣惠》)治妇人 癖气攻心腹痛,不能饮食。


当归(锉,微炒) 槟榔(各七钱半) 木香 桂心 陈橘皮(去白,各半两) 京三棱 郁李仁(去皮,微炒) 桃仁(去皮,炒微黄) 吴茱萸(汤泡,七次,焙干,各一两)


上件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上方皆攻积之剂,全无补性,虚人禁用,实者亦须以四君、四物汤药兼服乃可。


者,弦也,有若弓弦,腹有一条扛起,现于肌肉之外。癖者,僻也,隐僻于膂脊肠胃之后。皆宜灸下脘,或灸足三里。


下脘(见臌胀。)


足三里(见痿症。)


治 癖气块膈痛(资生经)。穴膈俞治 癖。腹寒。膝股内痛逆。小便不利。穴三阴交治 癖积聚。穴脾俞治寒癖结气。穴中脘治癖块腹坚硬。及脉厥厥动。穴下脘治腹满。 癖。不嗜食。腹虚鸣。呕吐。胸背相引痛。喘咳。口干。痰癖。胁下痛。重肋疝瘕。穴不容治 癖冷气。心腹胀满。食饮不为肌肤。穴漏谷治 癖。穴大溪 三里治癖聚。穴灸气海灸。天枢各百壮。


治 癖。小肠。膀胱。肾俞。疝气等疾。刺任脉气海一穴。次针五枢二穴。在气海两旁相去各三寸三分。一并三穴燔针刺五分。可灸百壮即止。次以毫针刺足阳明经三里二穴。足太阴经三阴交二穴。


治 气。从乳下即数至第三肋下。共乳上下。相当稍似近内接腰骨外取穴即是灸处。两处俱灸。初下火。各灸三壮。明日四壮。每日加一壮至七壮。还从三壮起。至三十日即罢。以上两种灸法。若点穴时拳脚。则灸时亦拳脚。点时舒脚。则灸时亦舒脚。


治瘕聚。穴关元


治 癖。穴内踝后宛中。随年壮。气海百壮。


治久冷。及妇人 瘕。肠鸣泄利。绕脐绞痛。穴天枢。灸百壮。三报之。勿针。


治溏瘕。穴地机治疝瘕。穴阴陵泉 太溪 阴治疝瘕。穴不容 中极治小腹坚大如盘。胸腹胀满。饮食不消。妇人瘕聚瘦瘠。三焦俞。灸百壮。内踝后宛宛中。随年壮。气海百壮。


治瘕癖左右相随。患左灸左。患右灸右。第一屈肋头。近第二肋下是灸处。第二肋头。


近第三肋头下。向肉翅前。亦是灸处。初日灸三壮。次日五壮。后七壮至十壮止。周而复始(忌大蒜)。又关元五十壮。脐下四指五十壮。


治积聚坚满痛。穴章门。灸百壮。


治 。穴三焦治结积留饮。癖囊。胸满。饮食不消。穴通谷。灸五十壮。


治 癖闪癖。令患人平坐。取麻线一条。绕项。向前垂线头至鸠尾。横截断。即回线向后当脊取线尽头。即点记。又别横度口吻外截。却即取度吻线中折。于脊骨点处中心。上下分之各点小两头通前合灸三处。其所灸处。日别灸至七壮以上。十壮以下。满十日。即停。看患人食稍得味。即去线一二分亦可。若患人未去。可停二十日外。还根据前灸之。仍灸季肋头二百壮。其灸季肋之早晚。与灸脊上同时下火也。


治闪癖。其癖有根。其根有着背者。有着膊上者。遣所患人平坐。熟看癖头。仍将手从癖头向上按之。当有脉筑筑然向上。细细寻至膊上。至筑筑头当膊下。即下火还与前壮数无别。


王丞云。背上恐不得过多下火。只可细细。日别七炷。


(一名便痈,一名便毒,一名 子,一名血疝,又俗名石米疮。左为鱼口,右为便毒,生于两胯合缝之间。结肿名曰横 ,又名外疝。)


薛立斋治一妇人,拗中赤肿胀痛。此脓内作,用托里消毒散加柴胡,数剂溃而脓清。寒热,乃气血复虚,用托里散而寒热止。用十全大补,百余剂而痊。


一妇人腹拗肿痛,小水不利,或时胸乳作痛,胁腹作胀。此肝火气滞,四物加柴胡、青皮、元胡索、木香而愈。


一妇人拗中作痛,小腹痞闷,小便不利,内热体倦,饮食少思,此肝火内动,脾胃受伤也。用加味归脾汤、柴胡清肝散而安。


一妇人拗中肿胀,小腹作痛,服下血之剂,其痛益甚,更吐泻少食。此肝脾复伤,用六君子汤加升麻、柴胡而愈。


薛立斋治一妇人,两拗肿痛,腹内一块,不时上攻,月经不调,大便不利,此肝脾气滞而血伤。以四君加芎、归、柴胡、山栀而愈。后因郁怒,前症复作,兼胸满腹胀盗汗,此肝木甚而伤脾土也。用加味归脾汤,下芦荟丸而痊。


一妇人小腹内作痛,或痞闷,两拗肿痛,内热寒热,胸膈不利,饮食不甘,形体日瘦,此肝气滞而气伤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芦荟丸渐愈,更用六味丸全愈。


一妇人两拗肿痛,小腹痞胀,白带时下,寒热往来,小水淋沥,此肝气滞而血病。用龙胆泻肝汤渐愈,又用加味逍遥散、六味地黄丸全愈。


一妇人患前症,胸胁胀闷,或小水不利,或时腹痛,此肝火气病。先用龙胆泻肝汤,以清肝热,又用加味逍遥散,以生肝血,六味地黄丸,以滋肾水而愈。


一妇人患前症,内热作渴,饮食不甘,肢体倦怠,阴中作梗,小便赤涩,此脾经郁结,肝经湿热。


用加味归脾汤而愈。后因怒气复作,小腹胀痛,用小柴胡加山栀、芎、归痛止,又用加味逍遥散而愈。


一妇人小腹痞闷,溺涩,内热,体倦懒食,此肝火动而脾血伤也。用八珍加柴胡、山栀、胆草而安。


一妇人阴中如梗,两拗肿痛,寒热不食,小便频数,小腹重坠,此肝脾郁怒所致。先以补中益气加茯苓、山栀、车前子、青皮以清肝火,升脾气,更以加味归脾汤,调理脾郁而愈。


一妇人小腹内如有所结,两拗并玉门俱肿,小便淋漓,经候不调,内热作渴,饮食少思,腹内如鸡卵而渐大,脉洪数而虚,左关尤甚,属肝胆郁结之症也。用加味归脾汤,肝火退而脾土健。间以逍遥散,下芦荟丸而愈。


一男子患便毒, 肿作痛,大小便秘,脉有力,以玉烛散二剂,顿退。更以龙胆泻肝汤,四剂而愈。


一男子便毒已溃,而痛不止,小便秘涩,此肝火未解也。以小柴胡加黄柏、知母、芎、归,痛止便利。更以托里当归汤而疮敛。若毒未解而痛不止者,须用活命饮。


春元凌待之,虚而服克伐药,几致危殆,用托里健脾药而愈。秀才王文远,因劳苦之后患此,服小柴胡汤及表症散后,用托里药,脓成针之,而旬日愈。又胡判官脓清脉弱,以大补药已愈,因新婚而复发,自用连翘清毒散,致泻利不止,竟至不救。可见此症属不足者多矣,非补不可。大凡便毒属肝经,初起坚硬,肝主筋故也。五七日后赤软,脓成故也。若尚坚硬,乃元气不能腐化。往往人见坚硬,只欲内消,反服攻散药,多致虚虚之祸。前此治者,即其验也。


魏玉横治宋复华兄,因劳顿患左拗肿硬,渐如鹅卵。或与发散,转甚。已半月,足冷过膝,面赤手亦冷,恶寒夜热,口苦食懈,脉之弦数,曰∶此肝虚火甚也。与生地、杞子、沙参、麦冬、丹皮、蒌仁、归身、红花,间入川楝、川连、羚羊、牛蒡,数剂寒热退。又十剂,其肿硬及诸症渐愈。惟余小块如豆大未消,彼以要务奔走劳碌,复肿,数日大如李,其色赤而软,已成脓。再与前药,即自溃而愈。此症俗名一石米疮,言百日后可愈也。即遇先辈如立斋,其治法或未能如是。余非能有过古人,第知为肝肾病,则不杂入他药耳。


薛立斋治一妇人,素清苦,因郁怒患前症。或用散毒寒凉之药,反晡热内热,自汗盗汗,月经不行,口干咽燥。此郁气伤脾,因药复损。先以当归汤数剂,后兼逍遥散五十余剂而愈。


陈自明治一男子,患便毒,坚硬,与神仙太乙丹一粒,即服之,去后二次,痛止,不日而消。(方见虫门。)


薛立斋治一男子患此,未作脓,小便秘涩,以八珍三剂少愈。以小柴胡汤加泽泻、山栀、木通,二剂而消。


一男子患此症,肿痛发寒热,以荆防败毒散二剂而止。以双解散二剂而愈。


一男子患此症,脓未成,觉大痛,服消毒托里内疏药不应。诊之脉洪大,毒尚在,以仙方活命饮,一剂痛止,又一剂而消。


一男子患此症,肿痛,日晡发热,以小柴胡汤加青皮、花粉,四剂痛止热退。以神效栝蒌散,四剂而消。


一男子患此症,肿而不溃,以参、 、归、术、白芷、皂角刺、柴胡、甘草节,数服而溃。以八珍汤加柴胡,数剂而愈。


一男子患此症,溃而肿不消,且不敛。诊之脉浮而涩,以豆豉饼灸之,更以十全大补汤,月余而愈。


一男子患此症,溃而痛不止,诸药不应。诊之脉大,按之则数,乃毒未解也。以仙方活命饮而止,又二剂而敛。


一男子患此症,服克伐之药,以求内消,致泻利不食。以二神丸先止其泻,以十全大补,倍加白术、茯苓,数剂而消。大抵此症多患于劳役之人,亦有内蕴热毒而生者,须辨虚实及成脓否,不可妄投药饵。常见治此症者,概用大黄之类,下之以求内消,或脓成令脓从大便出,鲜有见其痊也。人多欲内消者,盖恐收口之难也。若补养血气,不旬日而收矣,何难之有?若脓既成,岂有可消之理?如再用克伐之剂,反为难治。


一男子不慎房劳,患此肿痛。以双解散,一服通之,其痛即止。更以补中益气汤数剂而脓,针之。以八珍汤加五味子、麦冬、柴胡,三十余剂而愈。大抵便痈者,血疝也,俗呼为便毒,言于不便处肿毒,故为便痈也。乃足厥阴肝之经络,及冲任督脉,亦属肝之旁络,且气血流通之道。今壅而肿痛,此则热毒所致,宜先疏导其滞,更以托里之剂。此临症制宜之法也。


一老妇患此症,肿痛,脓尚未成,小便涩,肝脉数,以加减龙胆泻肝汤加山栀、黄柏,四剂而消。张德俊灸便毒,亲曾取效。云∶屡以灸他人皆验。以细草或软篦一茎,随所患左右手量中指,自手掌尽处横纹量起,通三节,至指尽处为则,不量指甲集断。却将此草于手腕横纹量起,引草向臂,当中草尽处即是穴。麦粒大灸三壮,肿散痛止,实时安。(《百乙方》)


缪仲淳亲试治便毒甚验。棉地榆四两,白酒三碗,煎一碗,空心服,虽肿者亦愈。加穿山甲同患处者三片,土炒引经更妙。(《广笔记》)


又方∶棉地榆四两,粉甘草一两,金银花一两,白芷三钱,皂角刺二钱五分,水煎服。


黄履素曰∶余家有女流患便痈,两拗肿痛,不能起,疡医用败毒药十余帖,以围药逼之出脓,肿痛愈甚。予查薛氏《外科枢要》,此症皆因郁怒伤肝得之,治用加味归脾汤、加味逍遥散间服。遂根据用之,不三剂肿痛减半,六剂而起。


孙文垣治吴翁,年七十有三,偶坠马,左胁作痛,随治而愈。后半年,忽左胯肿痛,憎寒作热,诸治罔效。或作疝气,投荔核、大小茴香、川楝、橘核之类,痛不可忍,至欲引绳自绝。诊之,六脉浮而洪数,左尺尤甚。验痛处红肿如匏,按之烙手。此便毒也,非因近色而得。盖胯属厥阴肝经,肝为血海,乃昔时坠马,恶血消之未尽,蓄于经络,化而为脓。年高气虚,又为香燥克伐,故痛且剧。今其色青中隐黑,脓成久矣。乃令外科针之,出青黑脓五六碗。此俗名一石米疮也。乃用托里十宣散,又加参、 每帖三钱,后加至五钱,一日两进,两月而愈。



〔汤〕小儿积症∶面黄肿,肚胀,面合卧地,小便如油,多呕,眼睛黄,腹内虚鸣,多睡眼白黄,赤白痢下,发黄,眼赤,多泻。


凡有积滞,须辨虚实,况孩儿虚瘦,长短黑白,南北古今不同,不可一概论也。予今之法,实者可服进食丸,虚而微白及疳瘦者,宜服肥儿丸。(肥儿丸方见疳门心疳条为丸如黍米大,儿一岁十丸,饭饮下。)



〔钱〕小儿腹中有癖,不食,但饮乳是也,当渐用白饼子送下。


白饼子


滑石 轻粉 半夏(汤洗,焙干) 南星(各一钱,为末) 巴豆(二十四个,去皮膜,水一升,煮水尽为度)


上研匀,巴豆后入众药,以糯米饭为丸如小绿豆大。捏作饼子,儿三岁以上三五饼,四岁以下一二饼,葱白汤下,临卧服。



〔《局》〕进食丸 治乳食不化,心胸胀满,疳积肚疼。


木香(炮) 枳壳(去白,炒) 当归 代赭石 朱砂(另研,三钱) 巴豆(去油膜,一钱) 麝香(另研,五分)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一岁二丸,量儿大小加减,米饮送下。



〔《活》〕双圣丸 治小儿身热头痛,饮食不消,心腹胀疼痛,大小便不利,或下重数起。未瘥,可再服。


巴豆(六十个,去皮心膜,研去油) 甘遂 麦门冬(去心,三两五钱) 甘草(炙,一两) 朱砂(另研,一钱)牡蛎(二两) 蕤核(取仁,四两半,另研)


上麦门冬、甘草、甘遂、牡蛎四味为细末,入巴豆、朱砂、蕤仁,合和捣二千杵,更入少蜜捣和极熟旋丸。


儿半岁服如苏子大,儿一岁服如麻子大,分为二丸。儿二岁服如麻子大一丸,儿三四岁服如麻子大二丸,五六岁服如麻子大三丸。儿七八岁服小豆大二丸,儿十岁微大如小豆大三丸,以鸡鸣时分服之。如至日出不下者,热粥饮数合,投之即下,丸药皆双出也。若利甚,浓煎冷粥数合与之即止。



〔钱〕珍珠丸 治小儿一切积聚,惊涎,宿食,乳癖,大小便涩滞,疗腹胀,行滞气。


巴豆仁(十四个,水浸一宿,细研) 木香 白丁香 丁香(各五分) 滑石(二钱) 轻粉(五分,留少许为衣)


上为末,研匀,湿纸裹,烧粟米饭为丸如麻子大。一岁儿一丸,八九岁至十五岁服八丸,枣子煎汤,放冷下。如挟风热难动者,先服凉药一帖。乳癖者,临卧服数丸。



〔《本》〕消积丸 治小儿食积气、湿气,面黄白多肿,大便黄赤酸臭。


砂仁(十二个) 丁香(九粒) 乌梅肉(三个) 巴豆(去油,三粒)


上细末,糊丸如粟米大。三岁以上五六丸,以下二三丸,用温水下,无时服。大凡小儿身温壮热,非变蒸之候,大便白而酸臭,为胃有蓄冷,宜此药消下,后服温胃药。若身温壮热,大便赤而酸臭,为胃有蓄热,宜此药下,后服凉胃药,无不愈。(一方有使君子七枚。)



〔丹〕丁香化癖散 治乳癖。


白丁香 密陀僧 硫黄(以上各二钱) 砂(五分) 轻粉(少许)


上研细末,每一岁儿服五分,男病女乳调,女病男乳调,出下黑粪为度,后用通膈丸泄之。



〔世〕二丁丸 治小儿乳癖。


白丁香(半两) 丁香 密陀僧(各一两) 韶粉(一钱) 硫黄(三钱)


上细末,糊丸如小豆大。三岁儿十丸,日晡时米饮下。饮乳者,乳汁下。次日当取下恶物,热即随退。加黄莺屎一钱,尤妙。



〔钱〕紫霜丸


代赭石(细研,水飞,二钱) 杏仁(二十一个,去皮尖) 巴豆(二十一粒,去油心皮膜)


上为细末,饭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五丸至十丸,皂荚子汤下,无时。海藏云∶五色加减,并见治法。



〔汤〕惊癖,须用礞石药方可治之。


上七方治癖皆峻剂。若稍涉虚者,必用四君子及益黄散之类兼服之。



〔《秘录》〕治小儿气癖。取三棱针作羹粥,以米面为之,与乳母食。每日取一枣大与儿吃,亦得作粥与羹热食之。治小儿十岁以下及新生百日,无问痫热无辜 癖等,皆理之,妙不可言者。



〔田〕小儿癖气久不瘥者。灸中脘一穴、章门二穴各七壮。章门在大横外直脐季胁肋端,侧卧,曲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中脘在上脘下一寸,脐上四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从 HT 下取病患四指定穴,并灸脐后脊骨中二七壮,无不验。


茅先生论小儿生下五个月日上至七岁,有结癖在腹成块,如梅核大来去,或似卵大,常叫疼痛者。亦分数类,在左胁下痛者名 气,在右胁下痛者名癖气,下蓬莪术散、夹建脾饮(不乳食)与服即愈,如见面黑,眼直视,泻黑血,鼻口冷,手足冷,不进食者死。钱氏论小儿病癖,由乳食不消,伏在腹中,乍凉乍热,饮水或喘嗽,与潮热相类,不早治,必成疳。以其有癖,故令儿不食,致脾胃虚而热发,故引饮过多,即荡涤肠胃,亡失津液,胃不能传化水谷,其脉沉细,益不食,脾胃虚衰,四肢不举,诸邪遂生,鲜不瘦而成疳矣。论癖为潮热云∶曹宣德子三岁,面黄时发寒热,不欲食,而饮水及乳不止。众医以为潮热,用牛黄丸、麝香丸不愈,及以止渴干葛散服之反吐。钱曰当下白饼子(见前),后补脾,乃以消积丸磨之(见前),此乃癖也,后果愈。何以故?不食但饮水者,食伏于管内不能消,致令发寒。服止渴药吐者,以药冲脾故也,下之即愈。仁斋曰∶癖者,血膜包水,侧僻于胁旁,时时作痛也。


惟癖,为能发潮,为能生寒热,故疟家中脘,多蓄黄水,日久而复结癖,寒热不已,有是疾者以此。小儿脏腑和平,荣卫调畅,则津液自然流通,纵使多饮水浆,不能为病,惟乳哺失调,三焦关隔,以致水饮停滞肠胃,不能宣通,如冷气搏之,则结聚而成癖,轻者用积滞木香丸。重者用取癖丸。曾氏曰∶婴儿始生,禀赋未完,失于襁褓之不谨,乳哺之不节,外为六淫侵袭,内因五脏气虚,冷积久停于脾,不能克化,结成癖,鬼突于胁下,或左或右,俗曰龟KT ,其疾皆因积滞蕴作,致有寒热,或腹肚疼痛,或昼凉夜热。治疗之法,气实者,亦须温正胃气,后用乌犀丸或水晶丹下之,如过二三次,即以稀粥略止,候所作形证消尽,方投补益之剂。气虚者,先与调脾胃,固真元,神色稍正,饮食进多,如前法下之。若太虚甚,用三棱散、化癖丸、渐消之,顺适阴阳,以平为期。然先补后泻,行迎夺之法,则取去陈寒冷积,若面黄唇白,发竖肌瘦,乃为虚极,不可轻下,但徐徐用药消化调理为上。若儿小者,更令乳母常服藿香饮,使药从乳过,亦少助也。


〔茅先生〕蓬莪术散 主小儿 气,一切气疾。


蓬莪术 青橘皮 益智(各半两) 木香(二钱半) 糯米(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大钱,用陈米饮调下,日进四服。


《圣惠》鳖甲散


用鳖甲(一枚,涂醋炙令黄,去裙 )


上捣,细罗为末。每服一钱,以童子小便一小盏煎至五分,量儿大小,分减服之,日三服,神效。


化癖丸(曾氏) 主癖结气块在胁之间,日久不化,乍寒乍热,腑脏不调,米谷不消,哽气喘促,胸腹满闷。及理丁奚哺露。


南木香 陈皮(去白) 莪术(炮,锉) 三棱(炮,锉) 青皮(巴豆九粒、去皮膜心,微炒,去巴豆) 枳壳(去穣,麸炒) 槟榔(七味各半两) 白术 丁香(二味各二钱) 细辛(烧,存性,四钱)


上除木香、槟榔、丁香不过火,余七味焙,同前三味为末,曲糊丸作麻仁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一丸,清米汤、空心下。有寒热往来,以柴胡饮间服,忌油腻生冷。


木香丸 治吐乳泻乳,其气酸臭,由啼叫不已,以乳与儿,停滞不化,是为乳积。


肚硬热渴吐泻,由饮食无度,过饱即睡,是为食积。腹痛啼叫,利如蟹渤,由触忤其气,荣卫不和,淹延日久,是为气积,疟后肚内结癖成块。


木香 蓬术 砂仁 青皮(去白) 朱砂(研细) 代赭石(研。各二钱) 大丁香 川巴豆肉(纸压去油。各一钱)


上为细末,和匀,飞白面糊为丸,麻子大。每服二三丸,乳伤,乳汁下,食伤,米饮下。


取癖丸 峻剂,非实积危甚不用。


甘遂(微炒) 芫花(炒) 牵牛(半炒半生,研取末) 辣桂 蓬术 青皮(去穣) 木香 桃仁(浸,去皮,炒) 五灵脂(各二钱)


上为细末,入去油巴豆一钱研和,十分细飞面糊丸麻子大。每服一二丸,姜蜜煎汤灌下,泄后,冷粥补,仍和胃。


挨癖丸 治乳癖谷 ,腹中块痛。


木香 青皮(去穣) 蓬术 代赭石(火 ,醋淬,细研) 生地黄(各三钱) 巴豆(压,去油尽,一钱)


上为细末,醋面糊丸麻子大。每服二丸,食后,擦姜泡汤下。


《外台·必效》疗大人小儿癖方上,取车下李仁,微汤退去皮及双仁,与干面相半,捣之为饼,如犹干,和淡水如常搜面,大小一如病患手掌,为两饼,微炙使黄,勿令至熟。空肚食一枚,当快利,如不利,更食一枚,或饮热粥汁即利,以快利为度。至午后利不止,即以醋饭止之。利后当虚,病未尽者,量力一二日更尽一服,以病尽为限。小儿亦以意量之。不得食酪及牛马肉,无不效。但病重者,李仁与面相半。轻者,以意减之。后服者,亦任量力。频试瘥,神效。


《圣惠》前胡丸 治小儿癖气,腹痛。


前胡 桔梗(各去芦) 赤芍药 赤茯苓 枳壳 川大黄 当归 郁李仁(去皮,微炒。各半两) 鳖甲(一两,炙令黄)


上件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三岁儿,每服空心以粥饮化破五丸服,量儿大小加减。


《婴孺》治小儿闪癖,身体壮热,频服冷药,冷气漫心成癖,下焦又冷,肠结大便难方茯苓 川芎 鳖甲(炙) 枳壳(炙) 芍药(各二分) 柴胡(四分)


上锉,以水一大升三合。煎至三合。空心为二服,去如人行五六里再服。忌苋子。


〔朱氏〕知母丸 治小儿腹痛不调,兼癖气。


知母(六分) 鳖甲(炙,四分) 牡蛎 枳壳(麸炒。各三分) 大黄(十二分,纸裹,煨熟)


上件为末,蜜丸如绿豆大。米饮下五丸,大人以意分减服。


治七八岁儿多睡或时壮热,日加羸瘦,身虽不痛,有时痢脓,呕逆不食,是癖气之候,其疾似疟疾,人多不识此患方柴胡 黄芩(各一分) 枳壳(炒,两片) 甘草 知母 芍药(各二分) 大诃梨勒(煨,取皮,一个,小者用二个)


上件为末,水一盏,煎服。


鬲俞、疗 癖.气块鬲痛.(明)小儿癖、灸两乳下一寸.各三壮.(千)三阴交、治癖腹寒.膝股内痛.气逆.小便不利.(铜)鬲俞、治热病汗不出.腹中积癖.默默嗜卧.四肢怠惰.不欲动.身常湿不能食.食则心痛周痹.身皆痛.脾俞、治 癖积聚.(见腹胀.)中脘、治寒癖结气.下脘、治癖块.(见腹痛.)明云、疗腹坚硬癖块.脉厥厥动.不容、治腹满 癖.不嗜食.腹虚鸣呕吐.胸背相引痛.喘咳口干.痰癖胁下痛重肋疝瘕.漏谷、治 癖冷气.心腹胀满.食饮不为肌肤.三里、太溪、(见嗽)治 癖.(明下云症癖.)府舍、治疝癖.(见痹疼.)灸小肠气、 癖气.发时腹痛若刀刺不可忍者.并妇女本脏气血癖.走疰刺痛.(见肾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