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

呕吐哕呃逆

呕者,口中出水而无食也。吐者,口中吐食而无水也。呕吐者,水与食并出也。哕者,口中有哕味也。呃逆者,气冲有声,声短而频也。总属阳明胃病也。胃以下行为顺,倘木郁克土,而胃气上逆,则诸病作矣。然有虚实寒热之不同。宜分治之。如食谷欲呕,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属胃虚。有寒者,以吴茱萸汤主之。如胃反吐而渴,欲饮水,因湿盛瘀塞,胃土降路。而火不得下,蛰属胃实。有热者,以茯苓泽泻汤主之。如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四肢见厥,属寒盛格阳者,以四逆汤主之。如食已即吐,属胃湿生热者,以大黄甘草汤主之。如吐呕而谷不得下,胃气上逆,浊阴不降,属胃实有寒者,以小半夏汤主之。如呕吐发热,腹中痞满,胸胁作痛,属肝郁有热者,以小柴胡汤主之。如呕而肠鸣,心下痞硬,有寒有热,半虚半实者,以半夏泻心汤主之。如哕逆者,以橘皮竹茹汤主之。如呃逆者,以代赭旋复花汤主之。如久病呃逆,恐脾肾之气将绝,宜纯以温补之药治之。以上诸证,或统以二陈汤加减治之。


吴茱萸汤


(方见头痛)


茯苓泽泻汤


茯苓(八钱) 泽泻(四钱) 甘草(二钱) 桂枝(二钱) 白术(三钱) 生姜(四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四逆汤


甘草(二钱) 干姜(三钱) 附子(二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大黄甘草汤


大黄(四钱) 甘草(二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小半夏汤


半夏(四钱) 生姜(四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如胃败已极,宜去半夏加人参。


小柴胡汤


(方见瘟疫)


半夏泻心汤


半夏(三钱) 黄芩(一钱半) 干姜(一钱半) 甘草(一钱半) 人参(一钱半)黄连(五分) 大枣(二枚) 水煎大半杯,温服。


橘皮竹茹汤


橘皮(三钱) 竹茹(二钱) 生姜(五钱) 人参(一钱) 甘草(二钱) 大枣(三枚)


水煎大半杯,温服。


代赭旋复花汤


旋复花(一钱半) 代赭石(五分) 人参(一钱) 甘草(一钱) 半夏(一钱) 生姜(二钱) 大枣(二枚) 水煎大半杯,温服。


二陈汤


(方见眩晕) 倍半夏,加生姜,水煎服。热加黄连、鲜竹茹、鲜芦根。寒加吴茱萸、人参、大枣。食积加神曲、山楂、麦芽。哕加旋复花、人参、代赭石。呃逆加丁香。柿蒂、杏仁、砂仁;如久病发呃,为脾肾之气将绝,不用此方,惟用人参一两,干姜附子各三钱,丁香、沉香、柿蒂各一钱服之。如吐虫,宜去甘草,加川椒、人参、吴茱萸、黄连、黄柏、干姜、乌梅肉各一钱。


〔呕吐哕呃逆提纲〕 四端病体属阳明,饮食无存证各呈,胃不下行偏上逆,热寒虚实辨宜清。


吴茱萸证


(方见伤寒) 病属胃虚复有寒,旋惊食谷呕难安,四肢逆冷多烦躁,汤用吴萸是妙丹。


茯苓泽泻汤


(证附) 吐后渴生思饮浆,更兼胃实热难当,桂苓术泽姜甘用,水病驱除是妙方。


四逆证


(方见伤寒) 小便能通弱脉呈,更兼呕逆不时生,四肢见厥身微热,寒盛格阳辨要精。


大黄甘草汤


(证附) 食已居然吐不禁,此缘胃湿热邪侵,大黄荡秽甘培土,攻补兼施妙义深。


小半夏汤


(证附)


小半夏加茯苓汤


(证附) 有寒胃实病情真,食谷居然吐欲频,半夏降冲姜止呕,加苓去湿效如神。


小柴胡证


(方见伤寒) 木邪克土赖何驱,寒热兼生实可虞,痞满旋惊胸胁痛,妙方宜用小柴胡。


半夏泻心证


(方见伤寒) 病患作呕腹肠鸣,心下旋惊痞硬生,半实半虚寒复热,法宜温补又宜清。


橘皮竹茹汤


(证附) 口中哕味吐难禁,宜用生姜橘与参,大枣竹茹甘草入,半攻半补义弥深。


代赭旋复花证


(方见伤寒) 辨证如逢呃逆时,病分虚实用何医,治宜代赭加旋复,攻补兼施法最奇。


二陈汤加减方


呕吐哕兼呃逆生,二陈加减法弥精,平时勤取原书阅,临证方能记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