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出透热不退
《儿科萃精》:麻疹出透热不退
麻疹非热不出,若既出透,其热当减,倘仍大热,则系毒盛壅遏,古法主化毒清表汤(如葛根、薄荷、地骨皮、牛蒡子、连翘、防风、黄芩、黄连、玄参、知母、木通、生甘草、桔梗、引用生姜、灯芯)。
〔真按〕身热不退,方用粉葛根一钱,牛蒡子钱半,软防风一钱,润玄参钱半,肥知母钱半,连翘壳一钱,生黄连六分,地骨皮一钱,生黄芩一钱,薄荷叶五分,生甘草五分,引用灯芯十五茎。
附例:
小儿出痘之际,发热熏蒸,才现痘苗数十颗,遍身通红细密,形如出疹,是痘为正出,而疹不过脾肺两经之风热游火随痘而出现也,方用润玄参钱半,升麻五分,防风五分,荆芥穗五分,牛蒡子八分,生甘草去皮三分。
小儿麻疹闭证,其初出时眼胞肿,白夹赤色,声哑,唇肿掀翻,鼻干鼻煽,气喘烦躁,口渴,腰痛腹胀,人事昏沉,口鼻出血,烦乱狂叫,二便出血,此乃毒火郁内而闭也,方用宣毒发表汤,除升麻、桔梗、甘草三味,加酒炒黄芩七分,酒蜜炒麻黄三分,或更加玄参钱半,山豆根一钱。
小儿毒热入眼生翳,方用蝉蜕去头足洗净白菊花二味等分,水煎加蜜再煎,食后温服。
小儿疹证失音,乃热毒闭塞肺窍而然也,疹初失音者,方用细玄参钱半,牛蒡子一钱,生甘草五分,升麻三分。
已发失音者,方用玄参钱半,原麦冬钱半,黑栀仁一钱,牛蒡子钱半,苏薄荷五分,生甘草三分,酒黄芩一钱,胡桃肉去皮钱半。
小儿疹后成痨,因疹已收没,身热日久不退,肉消骨立,毛焦发枯,已成疹痨,方用背阴草一名凤尾草,生于背阴之处或井中,用烧酒同草及雄黄末,煎热数沸,将软绢蘸药在背脊骨上揩拭,从上至下,久久行之可愈。
小儿瘙疹,因在胎中受母血热之气,所蒸已久,及生后外遇凉风,以致遍身红点,如粟米之状,盈月内见者,名为烂衣疮,百日内见者,又名百日疮,未出痘疹之先见者,即名为瘙疹,不治自愈。
小儿盖痘疹,因痘方愈而疹随发也,痘后余毒未尽,恣意饮食,外感风寒,致又遍身出疹,色赤作痒,始如粟米,渐成云片。方用连翘壳一钱,牛蒡子七分,防风七分,荆芥七分,黄芩七分,栀仁五分,滑石五分,车前子八分,谷瞿麦八分,木通六分,蝉蜕十二只,熟石膏一钱,天花粉一钱,淡竹叶一钱,炙地骨皮一钱。
小儿瘾疹,乃心火灼于肺金,又兼外受风湿而成也,发必多痒,隐隐于皮肤之中,宜疏风散湿。方用薄荷尖一钱,前胡八分,麸炒枳壳八分,桔梗八分,蝉蜕十四只,连翘壳一钱,赤茯苓一钱,生甘草五分,引用鲜桑叶三片。
常见疾病
虚劳| 香港脚| 痿| 金疮| 带下| 消渴| 鼓胀| 头痛| 温热| 疟| 痰饮| 不寐| 痰| 汗| 淋| 喘| 疹| 下血| 霍乱| 胎前| 腰痛| 伤寒| 便血| 脾胃| 崩漏| 呕吐| 产后| 积聚| 血证| 暑| 火| 痹| 黄胆| 厥| 补益| 湿| 诸气| 胁痛| 肺痈| 伤食| 泄泻| 调经| 眩晕| 伤风| 关格| 脚气| 齿| 三消| 鼻衄| 杂病| 翻胃| 风| 麻木| 鼻| 赤白带下| 燥| 疮| 目病| 牙齿| 不能食| 中毒| 胞衣不下| 赤白痢| 小便不禁| 耳病| 赤白浊| 热病| 便毒| 安胎| 热| 血| 大便秘结| 目疾| 臂痛| 面病| 颠狂| 斑疹| 便闭| 赤白带| 鼻病| 变蒸| 积| 保产| 咳血| 痛| 产后腹痛| 诸血| 喘促| 调经论|常用药材
黄连| 人参| 附子| 半夏| 麻黄| 大黄| 石膏| 甘草| 桂枝| 茯苓| 生姜| 当归| 犀角| 柴胡| 龙骨| 鹿茸| 大枣| 黄芩| 雄黄| 何首乌| 吴茱萸| 阿胶| 干姜| 巴豆| 酒| 泽泻| 桔梗| 丹砂| 牛黄| 白术| 防己| 芍药| 朴硝| 葛根| 细辛| 竹叶| 升麻| 茗| 矾石| 牡蛎| 栀子| 丹雄鸡| 滑石| 木香| 菟丝子| 五味子| 沉香| 桑根白皮| 苦参| 白芷| 百合| 防风| 皂荚| 天门冬| 薏苡仁| 贝母| 浓朴| 牛膝| 麦门冬| 枳实| 槟榔| 食盐| 水银| 菖蒲| 蜀椒| 知母| 石斛| 泽兰| 胡麻| 桃仁| 云母| 甘遂| 羊角| 鳖甲| 猪苓| 杏仁| 石钟乳| 车前子| 肉苁蓉| 干地黄| 琥珀| 杜仲| 石硫黄| 羚羊角| 槐实| 连翘| 麝香| 龟甲| 海藻| 赤石脂| 枸杞| 乌头| 虎骨| 鸡| 磁石| 黄柏|